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临床观察

2018-12-27 09:10张文静任媛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穴位埋线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张文静 任媛媛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医治脾肾阳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同时以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主要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4333%,表明在中老年便秘的治疗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等方面,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脾肾阳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上,穴位埋线疗法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治疗成果,可以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穴位埋线;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56-03

功能性便秘是以大便排出困难、便质干燥为主症,伴排便不尽感和偶有肛门阻塞感的一种病症[1],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占1/6左右,而其中中老年人的发病率则达到1/5[2]。曾报道,中老年患者如果存在长期的便秘问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肛门直肠病变等各种疾病的风险[3]。此病常常反复发作,不但会使人们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会增加经济上的重担。笔者在研究生期间有幸跟随导师任媛媛主任医师,观察她在临床上应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医治功能性便秘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观察组:其中女17例,男13例,年龄在47-83岁之间,平均(5942±96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 a,平均(852±424)a。对照组:其中女20例,男10例,年龄在45-85岁之间,平均(5887±1044)岁;病程最短2 a,最长25 a,平均(998±612)a。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6年颁发的“罗马Ⅲ”中对于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便秘中脾肾阳虚型的临床表现:主症:大便排出困难,但大便不干,脉沉迟。次症:四肢欠温,面色晄白,腹感冷痛,得温则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45-85岁之间,加入本课题且能坚持者;③签订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排除因器质性病变、药物等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②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和有精神心理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③近期内使用过与治疗此病有关的干预措施。④ 对蛋白线、酒精、金属等过敏者。

1.5.治疗方法观察组:取穴:关元、天枢、肾俞、大肠俞、命门、上巨虚、足三里、支沟、照海。操作:让患者平卧于治疗床,暴露选用的穴位处皮肤,先用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医生双手消毒后,带无菌口罩、手套。按所选穴位处组织的厚度选取不同长度的医用可吸收蛋白线,将其穿入一次性注射针头,三分之二穿入针芯,三分之一留置于针外后接针芯。采用舒张进针的手法,迅速刺入到一定深度,待有针感后,即可快速出针,查看针孔处无线体暴露后,在用干棉签或棉球进行按压。每2周一次,4周为1疗程,共计3疗程(12周)。对照组:取穴:观察组穴位旁开20 mm处[6],操作:采用假埋线、穴位旁开的方法,操作方法同观察组(注射针头内不装入医用可吸收缝合线)。

1.6.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标准[7]。痊愈;2天内排便1次,便质尚可,排便畅通,无排不尽感;有效:3天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好转:症状较前有所改善,但不明显;无效:仍需借助刺激性泻剂或排便次数及便质均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见表2。

3.4.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见表3。

3.5.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比较见表4。

4 讨论

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肾两脏有着亲密的联系。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渐衰,气虚则致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表现为无力,血虚则以致大肠中津液减少不足以润养大肠。脾虚久而久之则会引起肾虚,肾乃先天之本,分主一身之阳气,对全身脏腑起着温煦的作用,人到中年,天癸渐衰、肾阳亏虚,温煦功能失职,阴寒内生;且肾主水,开窍于二阴,直接作用于大肠,以上这些因素的发生则共同引起便秘。因此,以益气温阳、润肠通便为原则,取天枢穴为大肠募穴,是大肠腑气汇集之处,大肠俞则为大肠的背俞穴,两穴相配可以起到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之功效;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通调大肠的腹气;关元命门分别位于任督二脉上,两穴相配为补益阳气之常用穴,可补下焦元气,以助大便之传导;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可起到温补肾阳之功;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具有补气益血、益气健脾的功用;支溝疏通三焦之气机,照海能滋阴,两穴相用可增液行舟,是治疗便秘的经验要穴,以上诸穴合用,共同起到升清降浊、通利腑气,润肠通便之功效。同时在此研究中,笔者也观察到,对于中老年功能性便秘,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笔者考虑是由于女性情绪等不同因素所引起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可进一步加重便秘。

综述所述,本研究中应用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有显著的疗效,且我们采用国际认可的假刺激、假穴位这一科学的对照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范艺缤,吴至久中医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8):266-268

[2]向雪莲,侯晓华《2013 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重点解读[S].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1):940-942

[3]陈秀良老年人便秘的危害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9):71

[4]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面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5]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胃肠病学,2013,18(10):605-612

[6]刘志顺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Urinary Leakage Among Women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2017,317(24):2493-2501

[7]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猜你喜欢
穴位埋线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超声中频同步电疗法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复方嗜酸乳杆菌对功能性便秘的改善效果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概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