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复合型民族舞蹈文化的思考

2018-12-28 10:51肖丽娟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民族舞蹈丝绸之路

肖丽娟

摘要:丝绸之路民族文化舞蹈是复合型的舞蹈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本文从文化形态、区域环境和风格旋律等方面对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的多元性做了比较,并针对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融合从部分与整体、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丝绸之路复合型民族舞蹈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丝绸之路 民族舞蹈 复合型文化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90-02

丝绸之路不仅指的是地理位置,还指的是文化形式。丝绸之路涉及我国西部地区七个省、市、自治区,通过丝绸之路建立联系,从而产生的复合型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这片广袤的地区生根发芽的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是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文化。

一、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的多元分布

(一)文化形态

由于中华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发展过程中交流融合,使得民族舞蹈呈现多元化。我国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汉族、藏族、塔塔尔族等,这些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形态。每个民族都有特色鲜明的民族舞蹈,别具一格,风格迥异,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可以分为三大体系。第一种,绿洲民族舞蹈体系。绿洲是由大大小小的绿色地区组成的,里面是少数民族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周围都是山脉、沙漠、戈壁等,对于沙漠的烈日、戈壁的风沙,对于极端恶劣的天气和极度贫瘠的土地,绿洲少数民族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能够很好地适应。生活在绿洲里的少数民族人们,坚韧不拔,顽强生活,正因为环境的艰苦,他们对舞蹈极度热爱,如今新疆民族舞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舞蹈中绚丽多彩的代表。第二种,草原民族舞蹈体系。这种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他们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的生活,在草原生活,以草原为家,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是由于自然的灾害,草原舞蹈文化也开始迁徙,对于自然界的过分依赖,使得草原舞蹈以祭拜神灵,颂扬神迹为主,通过一些打猎的舞蹈动作,之后进行献祭等一系列的形式,传递着草原上牧者的信仰。第三种,高原民族舞蹈体系。我国西北的塔吉克族,世代居住在高原上,进行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活动。高原是鹰的故乡,他们民族的图腾就是山鹰,所以模仿山鹰的姿态就成了高原民族舞蹈的主流,舞蹈的步伐沉稳有力,收放自如,展示了高原人们坚韧、顽强的特征。

(二)区域环境

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舞蹈有着划分的规律,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民族舞蹈是文化元素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语系上划分,使用突厥语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撒拉族等,使用蒙古语的有蒙古族、土族、东乡族等;从地理上划分,一是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二是甘肃的哈萨克族舞蹈,三是青海的藏族舞蹈。从地理上面主要是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划分,作为民族舞蹈文化,有着模糊性和渗透性,所以具体划分时还要正确把握,不能片面,也不能绝对[1]。

(三)风格旋律

针对西北民族舞蹈文化进行划分,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维吾尔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有着阿拉伯舞蹈的风格,至今仍在我国民族舞蹈中经久不衰,因为维吾尔族舞蹈强调集体,注重心灵交流,从眼神到动作,都是神态的流露和情感的表达,大部分的舞蹈是进行祈祷祝福等活动,情深意浓。哈萨克族舞蹈一方面展示男性的粗犷豪放,另一方面展示女性的优美含蓄,综合地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面貌。蒙古族舞蹈特别注重膝关节的弹动,讲究动作干脆利落,灵活多变,通过步法进行节奏的调整。藏族舞蹈主要是卓舞,在牧区已经发展成了60多种舞段,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表演过程中气氛庄严,介于宗教和传说之间,动作协调,曲调舒缓。时代的发展,使得只能由男子进行表演,女子观看的卓舞不再神秘,现在人们已经在广场舞中运用卓舞的技巧,参与卓舞的表演,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二、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融合

(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丝绸之路的民族舞蹈文化,是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乃至中亚国家的歌舞文化的,包括原生舞蹈与共生舞蹈,前者是充满民族独特性的舞蹈文化,后者是不同民族在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舞蹈文化。时代不断发展,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尽管形态各异,但借助于丝绸之路作为载体,其民族舞蹈文化具备强烈的内在联系与统一性。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的覆盖范围包括中国的新疆地区、内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在汉、维、回、蒙、藏、羌、裕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多个民族的不断交流与文化融合的情况下,丝绸之路的舞蹈文化逐渐呈现着多民族的舞蹈风格,成为各民族共同开发与创造的舞蹈文化。

丝绸之路舞蹈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态势,主要體现在丝绸之路舞蹈文化所融合的多民族舞蹈元素与文化特征,这种情况下,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并非单一民族为主导,而是多民族共同主导与同步开发。从横向层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舞蹈文化所融合的不同民族歌舞形态;从纵向层面进行分析,这些舞蹈又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以盛行与活跃。例如,新疆地区早期的龟兹乐舞等舞蹈中,含有大量的下腰等与快速旋转等动作,就逐渐成为维吾尔族麦西来甫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丝绸之路的舞蹈文化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因素,是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与统一。丝绸之路舞蹈文化有非常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两千年来,丝绸之路舞蹈文化始终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与发展,但其内在的核心与精髓却始终延续与保存下来,成为具备原生态与原始化的人类歌舞代表。时至今日,丝绸之路民族舞蹈依旧在不断的文化冲击与民族融合中不断发展,并且大量吸收了现代文化的有益元素,推动了丝绸之路舞蹈文化形体与内容的推陈出新。

许多丝绸之路民族舞蹈在编排与表演中,在保证民族舞的内核与精神的基础上,开始加入现代舞元素。比如新疆舞蹈“铃铛少女”,就是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民族舞蹈,在传统新疆舞蹈技法、节奏与力度上加以改变,以更加丰富的动作与更块的节奏来塑造灵动活泼的新疆少女形象。新疆昌吉回族民间舞蹈“踩点点”在传统新疆民族舞蹈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能够表现现代新疆人民生活的舞蹈元素与体态造型。

(三)艺术与生活的统一

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是基于多民族地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碰撞与融合而产生的,这一区域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舞蹈文化当中,与生活习惯、物质文化、思维模式、精神文明等因素息息相关,是人们生产生活最为直观的体现。例如,回族传统的“汤瓶舞”,就是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波斯文化与阿拉伯文化而形成的,所表现的是穆斯林洗浴与冲洗的活动与习俗。撒拉族、回族、保安族等民族的“宴席曲”,则是这些民族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的一种表现[3]。

实际上,丝绸之路民族舞蹈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在丝绸之路上,汉、维、回、蒙、藏、羌、裕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民族的舞蹈本身都是单一形态的舞蹈文化,但在丝绸之路上,长期的经济往来与民族融合,拉近了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生产生活模式产生了相互融合与巨大变化。在商业活动繁荣的丝绸之路上,许多时候这些民族舞蹈都是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许多人依靠民族舞蹈来获得生产条件与生活来源。同时,丝绸之路民族舞蹈通常都具备强身健体与释放压力的作用,因此也作为一种民间健身运动而大范围地流传起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的民族舞蹈文化逐渐成为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与因素,丝绸之路舞蹈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丝绸之路上的复合型民族舞蹈文化正悄然地结合在一起。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需要研究者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把丝绸之路上的舞蹈文化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独具一格、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民族文化,让民族舞蹈文化更好地传播。

参考文献:

[1]邓小娟.丝绸之路舞蹈艺术的当代呈现与发展创新策略[J].舞蹈,2014,(06):66-67.

[2]陈刚,王琳.丝绸之路与中国戏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5):23-26.

[3]王玉,杜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08):163-166.

猜你喜欢
民族舞蹈丝绸之路
与生灵共舞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族舞蹈的特点与民族韵味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