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8-12-28 10:03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邓小平

1978年12月,北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拨乱反正,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会议还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当我们站在2018年这一时刻,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起点,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总计120个小时,那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但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这个一瞬非凡而深远,其历史意义之重大,无论怎样强调似乎都不过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就发生在这120个小时之内。而正是这120个小时,一个令中国天翻地覆的新词汇——“改革开放”猛然跳入国人视野,而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就此正式踏上征程。

1976年三位共和国最重要的缔造者相继离世,而“四人帮”疯狂权术早已让国人愤懑难耐。这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但经济几乎崩溃的中国又该何去何从?让“两个凡是”禁锢历史手脚继续沿着“左”的路线走,显然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犹如在阴沉的天空中撕开了一道裂口,赋予真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标准,让国人看到了一片新的天空,嗅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为统一全党思想,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长达36天的时间,全体中央委员云集北京京西宾馆,这就是著名的“中央工作会议”。11月13日,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题发表讲话,正是这次会议,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定下基本调性。讲话中,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江泽民同志说,“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的禁锢,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前拟定的讲话提纲手稿。邓小平在此次会上所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展品

中央工作会议为中国改革开放做了重要铺垫。当时,所有参会人员都没走,留在北京稍事休息,等待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到来。1978年12月18日,一个推动中国历史大转折,开启国家新命运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举国期待中拉开帷幕。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全党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提法;全会重新确立党组织路线,健全党规党纪,健全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平反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分清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全会提出要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嚴重失调的要求,推行农村联产计酬责任制;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而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也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咸阳纺织工人们在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坐标原点,正是它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新的航向。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猜你喜欢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邓小平
走进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全会表情
对高中历史教材“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质疑
邓小平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图说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
红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