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众多精英的国民党为何难挽在大陆的败局

2018-12-28 09:23任逸飞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哥伦比亚大学教育部长名校

任逸飞

1949年之前的国民党政府汇聚了一群来自世界顶尖名校的精英:长期执掌国府财政大权的宋子文。是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历任工商部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毕业于耶鲁大学;外交翘楚顾维钧,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育部长的王世杰,是伦敦大学硕士、巴黎大学博士;原驻美大使叶公超,是剑桥大学硕士;孙中山之子孙科,是哥倫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是柏林大学博士……

然而,尽管有着众多精英的加持,国民党却依然无法挽回其在大陆的败局。为何?

首先必须看到,这批名校精英大多“由学而仕”,当蒋介石面对财政金融、国际交涉、教育学术方面的难题时,精英们也确实能为他排忧解难。可另一方面,精英们在政坛大展拳脚的同时,却往往缺乏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抗战时驻扎在重庆的美国《时代》周刊特派记者白修德曾这样描述:“在亚洲,甚至在全球,你再也找不到重庆国民政府这样被‘研究美国的学者渗透得如此彻底的政府……这个政府中所有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高官都与自己国家的人民严重脱节,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国民,甚至都不了解脚下的这座古城……除了蒋介石以外,这批人无论生活、做梦、思考、交流用的都是英语。”

精英们的西化背景使得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农村中的情况都很隔膜,这直接导致了国府高层提出的许多“改革”方案往往都不切实际,沦为了空想,最终也就无法收获民众的支持。

猜你喜欢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部长名校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九个人口大国(E9)教育部长在线磋商会召开
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类型特征及其形成
到哥伦比亚学换灯泡
到哥伦比亚大学换灯泡
台“教育部长” 乱用成语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