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对农民工群体就业的冲击

2018-12-29 09:12朱异择朱锁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8年10期

朱异择 朱锁印

【摘 要】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很难对农民群体的失业率进行一个有效的估计,因此论文在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后,觉得用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来间接表示农民的就业。

【Abstract】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migrant workers group, it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the unemployment rate of peasant workers group effectively. Therefore, after making some effective attempts,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wage income of migrant workers is indirectly used to represent the employment of farmers.

【关键词】经济增长放缓;奥肯定律;农民工资性收入

【Keywords】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Okun's Law; farmers' wage income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0-0098-03

1 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曾提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越快,其失业率下降得也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会对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就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一个这样的结论:即经济增长放缓对农民工群体的影响是不大的。在文章的最后,本文又结合实际,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2 理论分析

从土地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政府控制着土地的一级市场,并对不同类型的土地执行不同的价格,这就出现了土地供应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又变相抬高了土地的价格,使得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价格已经达到了严重扭曲的地步。

对于农民工而言,由于自己的土地被征收,使得他们进城务工的压力更大,另外,我国目前还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农民工又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就业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 实证分析

3.1 农民群体失业率的估计

在中国,官方没有对农民的失业率进行统计,我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农民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对一般农民而言,通常会在耕种时节回乡种地,农闲时会进城务工,这就使得失业的标准对他们很难界定。其次,在农村,存在很多诸如女性、老人、残疾人等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而这些人在统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无法对这类人群进行有效的界定。所以,为了找到较为科学合理的农民失业率,许多学者都在努力寻找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说法。

目前,王诚(1996)给出了计算农村隐蔽失业量的计算公式,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估计,这个计算公式为:

RDU=RE-TVE-PE-IE-FE-CE

其中,为RDU农村隐蔽失业人员的数量;RE为农村总就从业量;TVE为乡镇企业就业量;PE为私营企业农村就业量;IE为个体企业农村就业量;FE为流入城市岗位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量;CE为农业资源可容纳的农村劳动力。根据此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历年的农村隐蔽失业量和失业率。

对于农业资源可容纳的农村劳动力这一项目,王诚(1996)提到,利用各年的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与他算到的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容纳系数6.4相乘,可以大致算出农业资源可容纳的农村劳动力。对于流入城市岗位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量,周长才(2001)提到,他假定农民工拥有城市的岗位比例不变,所以他用5.53%这一比例与各年的城镇就业人数相乘,得到这一数据。

依据上述的公式和算法,我们得到了表1。

可以看出,王诚(1996)中提到的算法,在90年代中后期可能适用,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得到的结果显然与实际不符。就目前为止,还未找到一个较為准确的方法来得到农民的失业率,为了找到一个准确反映农民就业失业情况的指标,我们另辟蹊径,用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变化来反映农民就业问题。我们通过工资性收入的变化,间接反映农民就业的变化,可以简单地认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率增加时,农民的失业率会相应地降低,下面在表2列举出各年的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情况:

3.2 经济增长放缓对农民工群体就业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将各年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与各年实际GDP增长的变动曲线绘于一张图中,观察它们之间的变动趋势。(图1)

根据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率一支处于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我国的经济开始放缓时,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率还是处于上升的趋势,甚至在2013年,还有一个较高的上升。

由此可以简单地看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不会影响到农民进城务工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得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快。这也间接地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的质量也在增加。

3.3 对农民工群体奥肯定律的检验

运用EXCEL软件,录入1984年至2016年各年份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GDP增长率差额和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率(数据通过相关计算得到),得到了各年的变化趋势。输出结果如图2:

按照奥肯定律的说法,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快时,失业率会下降,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慢时,失业率会上升。即差额小于零时,失业率会上升,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应当会减弱,图中呈现的趋势基本与奥肯定律的提法相符合。因此,可以认为,当经济增长时,农民的就业率降低,中国的实际在这一层面基本与奥肯定律相一致。

下面对经济增长与农民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探讨。

我们将GDP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分别用和来表示。为了防止非平稳时间序列在进行回归时,估计结果失去意义,需要先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7.0软件进行ADF估计,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表中可知,按照5%的衡量标准,可以认为其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对于ΔGZ,在一阶差分后,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可以通过ADF检验。这也说明了,GDP和GZ为一阶单整序列。

下面对两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运用EG检验判断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以为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用Eviews7.0软件进行OLS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4:

接下来,再以为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由于上述两个OLS检验中得到的残差序列的均值为零,所以对这两个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并且在进行ADF检验时,选择无截距,无趋势项的ADF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上述的两个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认为,GDP的增长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说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互为促进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试图求出经济增长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我们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操作。

得到的结果如表7所示: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时同方向变动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增长和农民的失业率是反方向变动的。

4 政策建议

由于缺少完备的数据,只能从较为简单的层面对农民群体的失业情况进行分析。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是并没有对我国农民工的就业产生影响,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向变动的关系。即当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时,有更多的农民愿意前往城镇务工,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民的就业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双向促进的。

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的土地被政府征用,这就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会逐年增加。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生计,这就使得不少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镇务工,这也就解释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的原因。第二,国家的政策在农业方面也有所倾斜。早在2009年,中央就下发了第六个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目的是為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也使得农民增收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相关政策上的倾斜,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近几年得到了稳定上升。第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广大农村已经得到普及,这也使得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高,使得他们能够较快地掌握一些专业技能,促使他们有能力胜任许多非农业生产活动。

【注释】

①我国从1990年开始统计私营企业农村就业量和个体企业农村就业量,故1990年之前没有这两方面的数据;我国从2011年起,不再统计乡镇企业就业量,故2010年之后就没有这方面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