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首名作看巴洛克时期双簧管的创作和演奏

2018-12-29 09:28朱震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特点分析

朱震

摘要:巴洛克时期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双簧管艺术也是从该时期蓬勃发展起来的,在多位音乐巨匠的推动下,不仅佳作频出,而且乐器形制和演奏也日渐完善。鉴于此,本文以维瓦尔第和亨德尔的两部作品为例,就该时期双簧管的创作和演奏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 双簧管 创作和演奏 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58-02

一、巴洛克时期双簧管艺术发展

首先,在乐器形制方面。巴洛克时期,演奏者对之前流行的肖姆管进行了该改良,摒弃了碗状的嘴子,采用了双唇含住哨子演奏的方式,并开始用于歌剧配乐中,后来又经过了几次改良,形成了以三按键为主的方式,为其后来的普及和繁荣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其次,在音乐创作方面,巴洛克时期,很多著名音乐家也创作出了双簧管作品,如阿尔比诺尼创作的《双簧管协奏曲》、维瓦尔第创作的《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以及亨德尔创作的六首奏鸣曲和十二首协奏曲等,都在当时广为流传。再次,在乐器演奏方面。一方面,得益于乐器形制的改良,该时期的双簧管已经可以实现快速连续的演奏,长音、装饰音等都可以从容驾驭;另一方面,又因为该乐器具有的可塑性、兼容性特征,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与其它乐器一起演奏的,被多种乐器誉为是最佳搭档。可以看出,巴洛克时期,双簧管艺术在形制、创作和演奏方面,都迎来了全新的突破,为这门乐器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巴洛克时期两首名作分析

(一)维瓦尔第《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分析

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代表性作曲家,曾先后创作出了多部经典的器乐协奏曲,《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正是其中之一。作品采用了常见的“快—慢—快”三乐章形式,凸显出了作曲家对严谨和规范的要求。第一乐章是广板和快板,四三拍,b小调。乐曲开始时,先由古钢琴进入,随后由弦乐器进行伴奏。为了使旋律更加丰富,维瓦尔第特意采用了倒影和模进的手法,以复调的形式推动乐曲向前发展。从24小节开始,乐曲的主角——双簧管出场,先是由第一双簧管奏出特带有跳跃性色彩的旋律,意在向听众表明自己已经闪亮登场,随后第二双簧管进行了旋律的模仿再现,给了第一双簧管及时的鼓励和支持。然后两人则融为一体,一起奏出了结束旋律,在辉煌明亮的气氛中结束本章。第二乐章是广板,八三拍,b小调。虽然只有47个小节,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体的音乐进行是较为平稳的,只有一只大管为两只双簧管进行伴奏,目的是给双簧管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两只双簧管也是不负众望,两者之间形成了默契的配合,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出了本章特有的衔接作用。而且这个衔接段落的设置,是当时协奏曲创作中的首创,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乐章是快板,二二拍,单三部曲式,并带有鲜明的小步舞曲色彩。作为整首乐曲的高潮段落,乐曲一开始先由弦乐队和双簧管一起奏出,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力,随后两只双簧管则各司其职。第一个双簧管和第一小提琴合作,第二双簧管和第二小提琴合作,而大管则奏出通奏低音为所有乐器伴奏。整个配器精妙而有序,呈现出了立体化的音响效果,充分展示出了其开放的创作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技法。

(二)亨德尔《g小调协奏曲》分析

亨德尔是巴洛克代表性音乐家之一,曾先后创作出了三首协奏曲和两首奏鸣曲,《g小调协奏曲》正是其中之一。第一乐章是慢板,先由乐队奏出引子部分,然后双簧管奏出温婉抒情的旋律,这段旋律的速度适中,起伏不大,略带着哀伤之感,奠定了本章的情感氛围。第一乐句结束时,乐曲转为了降B大调,以主和弦结束该句。随后的连接部由乐队演奏,并转为降E大调,双簧管继续用长音演奏出淡淡的哀愁。同时,该乐句也给了演奏者以极大的个人展示空间,很多优秀的演奏者为了让这种悲伤色彩更加突出,通过都会使用颤吟的技巧,让情感表现更为细腻。最后,乐曲在结尾处转为了C大调,在主和弦上结束本乐章。第二乐章是快板,与第一乐章的慢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使双簧管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作曲家特意使用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获得了快速而匀称的音乐效果。随后则是乐队和双簧管的交替出现,两者你来我往,你追我赶;或连音,或吐音,为乐曲凭添了几分灵动,最后由乐队和双簧管的齐奏结束本章。第三乐章采用了萨拉班舞曲的形式,这是一种由波斯传入西班牙,后在欧洲流行开来的三拍子舞曲,一般都是二部曲式。之所以采用这种曲式,还是为了给双簧管以丰富的表现空间,奏出有柔美而清澈的音色。特别是在乐队的伴奏下,更呈现出了立体化的音响效果,正是亨德尔精湛作曲技法的集中展现。第四乐章是快板,也是继第三乐章这个插部之后向第一、二乐章的回归。该乐章最具特色的当属节奏,通过对大跳音程和柱式和弦的巧妙运用,给人以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之感,让乐队和双簧管完美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看,整部作品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并带有鲜明的世俗化色彩,所以作品在当时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三、巴洛克时期双簧管艺术创作和演奏特点

(一)创作特点

之所以称巴洛克式时期是双簧管艺术发展的开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时期在创作方面的丰富和完善。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得益于双簧管形制的进步,让双簧管表现出了极大的音乐表现力,所以作曲家自然会将目光投向双簧管,通过一系列佳作使之真正成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乐器。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该时期的双簧管创作也有着鲜明特点。第一,在乐曲结构方面,多首协奏曲普遍了使用了三乐章结构,虽然亨德尔使用过四个乐章的结构,但是第三乐章明显带有插入的色彩,从整体上看还是三个乐章。这三个乐章既可以独立成篇,又可以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同时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色彩,让整个乐曲的音乐表现更加丰富。第二,在旋律方面,作曲家们的旋律手法也是多元化的,模进、复调、倒影等无所不包,而且不仅局限于双簧管本身,双簧管与乐队的配合也是十分默契的,真正获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第三,在节奏方面,整体特点是规整而不失灵动,很多时候都是平稳进行的,但是在细节方面也含有变化,并以完美终止的形式结束。第四,在配器方面,双簧管最适合与弦乐器进行配合,无愧于“最佳伙伴”这个称号。

(二)演奏特点

从整体来看,巴洛克时期双簧管作品的演奏难度不是太大,但是也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演奏者牢固把握。首先,在旋律方面,虽然多数作品的旋律并不复杂,但是经常会有长音出现,所以对演奏者的气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运用循环呼吸法,才能充分演奏好这些长音。其次,在装饰音方面,虽然演奏者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自由,一方面,演奏者要把握巴洛克音乐和谐、平稳的整体风格,不能过于突兀;另一方面,这种自由发挥也要与整个乐曲的演奏相适应,不能只顾个人都表现,导致喧宾夺主。再次,在与乐队配合方面。要树立起合作的意识,认识到双簧管和乐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不能只顾个人表现,忽视乐队的作用。对此需要演奏者不仅要熟悉自己的声部,还要对乐队声部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两者互相协助,珠联璧合。最后,在具体演奏中,因为巴洛克时期的创作形式还不规范,多数都是非标题性作品,仅用数字和字母来标记,这也给演奏者的作品理解和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需要演奏者深入学习音乐史知识,对该时期的整体音乐风格有深刻把握,同时多听大师和名家的演奏,方能实现精准的二度创作。

综上所述,巴洛克时期上承文艺复兴,下启古典主义,是人类音乐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时期,特別是对于双簧管艺术来说,更是在该时期扬帆起航的。在多位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有着独特艺术价值和魅力的乐器,所以每一个双簧管演奏者都应对巴洛克时期的双簧管发展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结合两部作品,就该时期双簧管的创作和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这既是该时期双簧管艺术的发展成就使然,也是每一个学习者和演奏者,在理论、技术和修养等方面的提升需要。

参考文献:

[1]尹鹏翰.论巴洛克音乐对双簧管艺术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18).

[2]高源.论巴洛克时期小提琴的演奏技术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3).

猜你喜欢
特点分析
关于社区银行特征及风险管理问题的探究
激光切割的机理与机械工艺技术
苏青家乡题材散文的特点分析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分析
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