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中的速度变化技术

2018-12-29 09:28孙克利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生理速度心理

孙克利

摘要:研究音乐创作中横向速度变化①技术是作曲者在写作时对速度参数进行理性思考,使音乐作品表达更丰富而准确的内容。速度变化的意义一方面与人的心理相关,另一方面与人的生理相关,第三方面与作品的结构相关。速度变化分为有预示和无预示两种方式,合适的速度变化所带来音乐情绪变化可以让听众在心理、生理及对音乐结构的感知等方面完美统一,达到作曲家与听众心理上的共鸣。

关键词:速度 心理 生理 音乐结构 变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60-03

速度作为一个音乐时间参数,随着作曲技术的发展和作曲家音乐作品中音乐情绪变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等同于音高、节奏的地位,使速度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和含义。速度的多变更能表达作曲家丰富而复杂、细腻的内心审美和情感,同时,也为速度参数在作品中赋予了更高的内容,使速度在有些作品中具有结构性质。研究速度变化技术能够为作曲者的音乐创作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理性思路

一、音乐中速度变化的意义

(一)速度感知与心理相关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Victor Zukerkandl研究认为,音乐不是等值划分的,而是根据自己来达到物理和心理时间的统一②。也就是说,声音是物理存在,当音乐以一定速度出现与“欣赏者”的心理达到统一时,一定的音乐速度就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情绪。一部内容丰富的音乐作品在速度方面总是以多变性来适应音乐情绪的变化。速度的多变性更能体现出现、当代作曲家内心细腻的音乐情绪变化。

(二)速度变化与生理相关

正常人的心跳为每分种72次左右,聆听这种速度的音乐可以使人呼吸平稳、心平气和,这与我们行走的速度差不多。因此,我们常用“行板”来表示,与小行板、中板共同感知为中等速度,低于这个速度,我们就感觉到速度慢而音乐情绪的低沉,高于这个速度,我们就感觉到速度快而情绪高涨进入兴奋状态。速度的多变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从而在较长时间内使听众不易产生疲劳感。

(三)速度变化与作品结构相关

在古典音乐中,速度变化常在乐段之间或乐部之间转换。如古典时期成型的交响曲中,四个乐章对速度有明确要求: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中板、快板);第四乐章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快板)。浪漫主义开始至现代音乐中,乐句内部、乐句与乐句之间也会有速度的变化,从而使音乐结构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甚至出现自由曲式的结构,当然,这还与其它音乐参数相关。

二、速度变化技术

音乐的速度变化就是变快或变慢,方式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技术方面分为有预示和无预示的速度变化。

(一)有预示的速度变化

有预示的速度变化是指在速度变化时,在音乐呼吸上留有气口或在心理上对速度变化有一定的预示,使欣赏者在感知速度变化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常用的速度变化术语有:渐快(accelerando,accel.)、逐渐渐快(poco a poco accelerando)、更快一点(Piu mosso)、渐慢(rallentando,rall.,ritartando,rit.)等。

1.渐慢:李焕之《春节序曲》的第一乐章的速度为快板,在结尾处用渐慢(ritartando)为第二乐章的中板(Moderato)做变换准备,同时结束第一乐章。两个乐章的过渡由速度渐慢来衔接,所以在音乐情绪转换方面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2.渐慢后加快:吕黄《变数Ⅳ》排练号F-G,先自由延长记号,之后通过rit.进行速度渐慢,使音乐的呼吸拉长,形成气息上的张力,并为速度变化做呼吸上的预示。排练号G突然加快到120的速度,使气息上的张力得到释放。这样的速度突变是有准备的,因此,音乐情绪的转变浑然天成,极具戏剧性效果。

3.渐慢回原速: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5的中部,乐句内部多次运用渐慢后回原速,造成速度变化冲突,形成戏剧性音乐效果。乐句内部速度上的多变,与A部、A1部形成对比,使速度参数在这部作品中具有结构意义,这是浪漫主义速度参数扩张的重要表现。

4.渐快后变慢: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第63-75小节标记逐渐渐快(poco a poco accelerando),持续渐快至每分种76小节的速度时,通过休止符、呼吸记号使音乐拥有短暂的换气,为活泼的快板进入做好气息、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做到在速度方面流畅自然的过渡与衔接。

5.音乐术语渐慢(rit.)和自由延长号( )变速度:何训田《达勃河随想曲》排练号4-5的衔接处,渐慢后再自由延长获得音乐的呼吸,为速度变化做好预示。排练号5开始突然进入富有舞蹈性活泼的快板,与前一抒情、歌唱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6.通过长音变速度:陈其钢《逝去的时光》从排练号L开始,低音单簧管缓慢的二分音符和其它声部长音状态进行速度变化的预示,为大提琴独奏做了呼吸上的准备,因此大提琴独奏声部进入时非常自然。二分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及46-72的巨大速度差,使音乐的情绪产生强烈对比。

7.通过节奏变速度:黎英海《夕阳箫鼓》,引子开始,散板模仿琵琶音色,由二分音符依次缩减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三连音、十六分音符再到快速轮指奏法,通过节奏不断加密,達到速度渐快的目的。

8.通过时值转换变速度

美国当代作曲家艾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钢琴作品《90+》速度变化是等时值不同节奏比的转换。第14小节一个五连音的十六分音符等于第15小节的一个正常十六分节奏时值,形成5:4的节奏比,使速度加快1.25倍,达到每分钟120个四分音符的速度。同时,第15小节进行到长音和弦在音乐上给予了充分的呼吸准备,速度变化是悄无声息自然过渡,并不会给人以突兀的感觉。

9.人工变速:吕黄《变数Ⅱ》排练号1开始,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每一次重音出现都减少一个八分音符时值,形成8-7-6-5-4-3的减值人工渐快。在规律性2/4拍中,达到意料之外的律动效果,这是作曲家通过时值减值的加速技术。同理,通过加值就可以做到人工减速。

有预示的速度变化通常伴有音乐呼吸的转换,在音乐情绪转换时有换气口,速度变化时有一个心理准备过程,是常用的速度变化手法。

(二)无预示的速度变化

无预示的速度变化是指在速度变化时,没有为听众留出速度变化的心理准备过程而直接变化速度,达到出奇不意的突变效果。

1.通过相同类型拍号变速度:贾达群《漠墨图》排练号6开始,速度为每分钟45拍,两小节后将前一速度的四分音符时值等同于后一速度八分音符时值达到每分种90拍。之后再变化为每分种60拍时,是把谱例第7小节三连音中的四个八分音符总时值当做后一速度一个四分音符时值长度,形成3:2的速度比。重音记号体现出音乐律动的速度变化。

2.通过不同类型拍号变速度:美国当代作曲家阿沃·帕特(Arvo Part)《La Sindone》排练号K-L的衔接处,通过节拍互相转换技术进行速度变化。排练号K为6/4拍,排练号L为4/2拍。前一速度符点二分音符时值等于后一速度二分音符时值,在四分音符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拍号的转变使速度降低三分之一,由66的速度变为44的速度。另一方面前一速度每小节只有两个符点二分音符,速度变化后每小节有四个二分音符,节拍重音出现的时间也相应扩大,因此,在心理上也能够感受到速度变化。

速度变化的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渐快后变慢、渐慢后回原速、渐快后回原速、突快后变慢等多种组合方式。在音乐创作中,把握好在速度转变时有无呼吸上的准备、节拍的相互关系、节奏的自然重音及人工重音关系、时值关系等,使创作更加灵活、丰富而富于艺术性,同时与欣赏者在审美与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在心理、生理及音乐结构方面达到完美统一。

注释:

①横向速度变化是指按时间顺序进行变化,纵向速度变化不是本文研究范围。

②Zukerkandl,Victor.Sound and Symbol: Music and the External World.New york: Pantheon Books,1956。

③所有谱例只选用所需的声部。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文思隆.交响乐演奏速度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3]张谷密.试论音乐速度[J].青海師范大学学报,1981,(02).

[4]纪德纲.论速度对位[J].音乐研究,2013,(01).

[5]邓青.浅析音乐速度的两个心理特征[J].黄河之声,2015,(14).

猜你喜欢
生理速度心理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速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图侃天下
心理小测试
速度的较量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