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8-12-29 09:30张颖
艺术评鉴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基础艺术专业

张颖

摘要:艺术专业基础教学是现代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主要阐述艺术专业基础教学应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基础之上,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这些基础学科的教育的宽领域教学模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自由探索和思考,增强学生的鉴赏和思考能力。立足本国国情,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艺术,对西方艺术进行批判思考和有选择的继承,为世界艺术的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艺术专业 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122-02

一、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设计教学基本上采用德国包豪斯教学理念,包豪斯不仅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同时也充分阐释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的宗旨和授课方向是使艺术、手工艺与工业社会需求相统一,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使世界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研习和使用它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弊端也暴露不少。虽然近几年改革呼声不断,但改革的效果不明显,由于我们同西方国家的思维观念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我们的很多艺术作品缺乏原创性、缺乏文化底蕴,模仿大于创新。

研究显示,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的数量大,经过简单的培训,对艺术的理解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缺乏艺术思维和对事物以艺术的视角去理解,创作出来的作品呈公式化模式。进入大学后自身努力提高的程度不够,对西方国家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理论理解鉴赏不足,盲目羡慕和追崇,致使以浮华、炫技为目的作品层出。生搬硬套,过分追求新奇、矫揉造作,致使立足本民族自身特点彰显民族气质的艺术作品不多,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民族独特性。随着世界艺术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中国艺术逐渐被世界了解和认知,以中国代表的东方艺术的崛起势不可挡,这就要求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彰显民族多元文化特色。

二、立足本国、艺术基础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桥、中国的路、中国的高铁、中国的港、中国的网络建设等领域都享誉世界,这些领域显示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渗透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为筑就中国梦鼓劲。同时对艺术的要求呈现出活跃的气势,这是其他欧美国家所不具备的活跃性。所以新时代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基础教学课程应向平等对话的视角方向转换,加强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教育,打破西方艺术思维冲击着的世界艺术局面,用东方艺术感染世界是时代的呼唤。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给创新艺术思维提供了时代背景,社会呈现出的创新思维是前所未有的,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动性和社会经济的活跃性以及文化现象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形态对艺术思维理念有极大的影响,可运用于当下的艺术教学。艺术基础教学不论是在教学内容、方式和体系中应当更强调科学性和逻辑性,依附开放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使艺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应用性、市场性和审美性。

三、艺术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艺术基础教学应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基础之上,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这些基础学科教育的宽领域,而不应该局限于过早进入专业学习的窄范畴。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自由探索和思考,发现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很重要的。首先,如何发现问题,直接感知、间接体会、看待问题的视角、问题的敏感性等细化记录每一个感知过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思考能力对问题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实践是有好处的,这样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会采用独特的视角表达艺术作品,避免过度借鉴。其次理解问题,有独立的思考不等于盲目的逐利、追求新奇刺激等,应是理性的,符合艺术真、善、美的目的的理解。再者,就是想象力的培养,没有宽领域的知识结构,想象力会被限制的。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感知能力、科学的理解力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基本着眼点。这一点教育应伴随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如初级教育阶段培养对事物的观察体验的习惯,逐渐提升兴趣爱好的培养,中学阶段养成感知鉴赏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加强自身个性特点及独特的审美认知,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独特风格,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阶段才能达到设计创新的目的。

(二)艺术教学应培育学生的批判质疑的态度,唯有批判与怀疑,才有可能突破既定的条律的约束,从新的可能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我质疑不断梳理感性认知中的理性思维能力,在艺术基础教学中帮助学生發现和认识自我、给其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大空间。强调自主性、实践性和体验型的学习状态,与以往的教学学习形成一种对比。

(三)艺术基础教育应注重形成国际性、艺术性、前瞻性、民族性、文化性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因循守旧,注重发现和探索,关注未来高科技的发展给设计带来的潜在动力,注重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力图打破专业壁垒,实施跨学科教育,让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技术形成穿越、贯通和互动,使艺术问题以多学科视角加以审视与理解,让校园成为艺术创造的集散地,真正体现艺术课程的价值和效率。

四、艺术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与发展

(一)艺术讲座及论题的调查报告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南雷文定·卷一》中指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充分体现了疑与悟的问题,疑可以理解为感知后的思考,悟可以指导思考后的实践。而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也就是技巧表现多,思考创新少,暴露出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不足。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讲座讨论分享,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各民族艺术讲座和论题调查报告让学生真正地面对艺术实践问题,采用科学的形式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利用现在信息时代大数据的优势,使艺术作品更贴近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

(二)艺术思维的理性培养

艺术思维的理性培养重要任务就是想象力和艺术理想的培养,艺术家的理想是根据自己的观念把事物加以改变而再现出来,事物就从现实变为理想了,也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观念改变事物。这时想象力有助于艺术理想的更好实现,是创新的基础,缺乏理想主义的艺术活动是沒有活力的。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谢林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想象力丰富,这一点比智力和勤奋更重要,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科学技术领域,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样重要。综上,艺术理想和想象力促进艺术观念的形成,是艺术家思维、情感和创造的结晶,是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是自身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的重要方式。

艺术的多元文化,受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影响,多元文化也是人类的一种理性精神,与人类文明同步进行。首先,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不论艺术与设计领域都为世界的艺术史、设计史、建筑史注入了新的活力。正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点,融入西方文化的精髓,取长补短一定能创造出既具有东方魅力又引领世界潮流的艺术观念。其次,民族元素的合理应用,世界文化是由多民族文化生活组成的,各民族地域、风俗、情感等塑造了不同的民族元素,构成了世界艺术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艺术精神。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民族崛起之势势不可挡,努力发展适应世界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基础教学是未来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至禹.形式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郑锦扬.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6]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2,(10):394-395.

[7]张雄鹰,贾海波.基础教学在艺术设计与创作中的地位——关于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04):21-22.

猜你喜欢
基础艺术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纸的艺术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