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眼光、视角

2018-12-29 09:30李红春
艺术评鉴 2018年18期
关键词:非主流审美体验

李红春

摘要: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冷静地看待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敞开胸怀,接纳流行音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授课教师要提高艺术修为,开阔视野,以审美的眼光选择代表性的经典流行音乐作品,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单一的视频播放为主的懒汉模式,从文化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流行音乐美学特征,不断提高范唱和学生演唱的艺术水准,切实发挥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非主流 教育阵地 讲唱 文化辨析 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05-02

當前,对于非艺术类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事业而言,流行音乐呈现为非常尴尬的发展生态,学者不支持、领导不重视、教师不喜欢、学生不理解,严重制约了非艺术类高校当前公共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广泛性、深入性和时代性。本文对此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探讨,为流行音乐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一、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流行音乐

长久以来,学术界和教育界很多学者、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坚持认为流行音乐是不健康的靡靡之音、不入流的口水歌、不上档次的小众歌曲,并认为如果流行音乐纳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堂就是对于严肃神圣的大学课堂的极大亵渎。

其实,流行音乐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属于非主流文化,是以青少年为受众主体的亚文化,但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由于“流行音乐更重视个体性、时代性、通俗性,这些特征恰恰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张扬、好奇的性格特征。”[1]另外,“从音乐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讲,流行音乐节奏感强,旋律优美抒情,可以倾诉自己的心声,与青少年这一时期心理、生理期待不谋而合。”[2]因此,流行音乐是属于青少年群体自己的主流文化。对于流行音乐,以前采用的“禁”和“堵”的方式是不理性的,已经无法从根本上适应教育规律了,因此我们不能再继续认为流行音乐是上不了台面的瞎胡闹了,应该看到流行音乐广泛存在、蓬勃发展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如果继续使用批判的方式或者蔑视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只能激发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获得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

高校目前对于流行音乐的包容程度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为何仅仅允许其以小规模流行乐队的方式存在?不允许或者很少允许其进入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其实,这依然是认识问题。根源在于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仅仅认为流行音乐是90后和00后喜爱的亚文化,没有看到流行音乐作为教育资源所具有的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忽视了流行音乐对于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须理智、冷静地看待流行音乐,必须以宽广的学术胸怀、教育胸怀来审视流行音乐,要看到流行音乐不仅是当今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音乐形式,而且和传统音乐、交响音乐、戏曲、传统说唱等内容一样,是非艺术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范畴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宝贵资源,深刻认识到流行音乐纳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样才能给流行音乐在高校中以应有的地位,也才有机会把握好这块宝贵的教育阵地。

二、要以审美的眼光甄别流行音乐

当前,流行音乐产量极高,鱼龙混杂,“流行音乐当属快餐文化的产物,虽然不时有好作品问世,但仍有一些毫无音乐美感的发泄式的恶俗歌曲不时出现。”[3]鉴于此,高校公共艺术教师对于流行音乐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的懒人策略,必须对丰富的流行音乐类别和浩如烟海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甄别,挑选适合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

教师在选择流行音乐类别和作品的时候,绝对不能依据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选择什么,也不能以批判的眼光、鄙夷的眼光,更不能以仇视的眼光来甄别,教师的选择应该是审美性的选择,而且,教师的选择也有一定程度的拔高,是审美性的拔高。要知道“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一定难度,好的流行音乐可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这种甄别式的选择是上好流行音乐公共鉴赏课非常重要的基础之一。这种选择要遵循三个基本的审美要点,一是形式美,二是内容美,三是意蕴美,具体说来,就是要讲究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歌词美、情感美、意境美。较为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其在各个方面都堪称典范之作。比如励志类的流行歌曲《从头再来》《蜗牛》《奔跑》《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信自己》《我是一只小小鸟》《隐形的翅膀》《壮志在我胸》《怒放的生命》《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比如爱国类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国范》《红旗飘飘》《龙的传人》《中国人》《少年中国》《大中国》《黄种人》《天耀中华》等。要坚决摈弃那些庸俗、粗俗、低俗的流行歌曲,比如《QQ爱》《飞向你的床》《伤不起》《那一夜》《狼爱上羊》《老鼠爱大米》《我爱人民币》《洗刷刷》《裸睡》《爱情买卖》《我的妈是你的丈母娘》等。

作为高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的教师,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自己就要先得懂得欣赏美和善于发现美。有审美的眼光才能发现美,所以,授课教师一定要大量的听赏流行歌曲,耐心地听,客观地评价,训练自己对于流行音乐美的感知、美的体验、美的鉴别力,不能以个人好恶为主要取舍标准,而应该站在审美的角度,仔细地甄别,为流行音乐鉴赏课选择出典型的代表性优秀作品。

三、要以文化的视角诠释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内容被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纳入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则成为如何持久地守住这块教育阵地并让其发挥积极育人作用的关键环节。

具体说来,主要采用讲唱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在讲的层面,首先,可谓系统性、立体式、全面化的知识讲述和文化辨析。可以说,“为了享受音乐的美,我们的确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激情和心智。”[5]而心智塑造的基础就是知识的讲授,要讲述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蕴育的民俗、地理、历史知识和社会规律、社会事像、社会理想等相关文化要点,都必须深入透彻地讲明白。其次,艺术性的挖掘。需要教师仔细地揣摩,耐心地研究,努力发掘流行音乐多层次的艺术美,比如节奏美、歌词美、意境美等。这种挖掘是二度创作,要细致分析流行音乐作品的歌词、旋律所蕴含的音乐美、意境美,努力将作品中已有的和至今没有被发现的艺术美开掘出来,条理清晰地讲述出来,这要结合具体的流行音乐作品的细致分析来逐渐完成,这种二度创作永无止境。

在唱的层面,师生都要参与课堂的演唱。对于音乐教师而言,示范演唱,虽然和流行歌星演唱视频相比,视觉冲击较弱,但是教师真人演唱的现场感强,可以让广大学生的审美期待生根落地,有利于学生精神上深层次的融入,观摩效果好。教师示范演唱的基本原则是清唱与带伴奏演唱相结合、整首演唱与碎片式演唱相融合,将流行音乐细节性的特点与整体性的特征贴切地呈现出来。作为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课堂的演唱。学生演唱是对流行音乐美感的一种亲身的审美体验,是听觉体验,也是情感体验,但是,这种体验不是毫无顾忌、信马由缰,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真实自然、文明优雅、赏心悦目的音乐表演。教师对学生的歌唱表演应该采用课堂随机抽查和汇报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随机抽查保证了学生艺术体验的平民化和真实性,而授课教师给学生及时布置好下一堂课的演唱作品,让学生提前一周认真准备,保证了课堂汇报展示较高的视听效果,提高了艺术性。

四、结语

流行音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基本的教育规律。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开阔视野,摒弃对于流行音乐的诸多偏见,理性地看待和接纳其进入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作为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对于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进入课堂。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文化的视角诠释流行音乐知识和代表性作品,抓好理论分析,注重思想引导,做好范唱,强化学生的课堂艺术审美体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和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红.关于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4,(05):149.

[2]吕红.再论流行音乐进课堂[J].东方艺术,2004,(01):164.

[3]董蜜.谈流行音乐进课堂[J].艺术教育,2009,(10):97.

[4]陈敏玲.关于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索[J].福建论坛,2009,(05):86.

[5]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非主流审美体验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打击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思考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从非主流看当代审美文化
今天你“非”了吗?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