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芭蕾手位组合》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8-12-29 09:30陈蕾杨建潮
艺术评鉴 2018年18期
关键词:芭蕾舞职教慕课

陈蕾 杨建潮

摘要: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责任也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本设计在突出芭蕾舞蹈教学“双基”的前提下,以慕课技术为支撑,通过整体化、混合式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探究式学习,一改传统幼师舞蹈课堂内容受限、形式单调、效率较低、受众局限、课程资源基本上不可直接重复利用的弊端,为幼师舞蹈教学开辟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慕课 职教 教学设计 芭蕾舞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18-03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中职幼师专业的《幼儿舞蹈》的教学中,笔者以慕课技术为支撑,进行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在教师引导下使用资源、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提升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依托慕课技术进行课前学习,这种学习可以自定进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没有时空限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在线交流工具与教师或同学交流互动。下面选择的案例是湘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幼师舞蹈班《芭蕾基训》的教学,选用教材:《幼师舞蹈(上)》,授课内容:芭蕾手位组合,课时:第2课时(本节共两课时)。

一、总体设计

(一)设计依据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和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德能兼备、社会欢迎的“准职业人”是中职学校的使命与追求;教授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增强审美情趣、实施美好教育,是中职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设计思路

在《芭蕾基训》整体设计的思路下,把理论学习、实训练习和拓展延伸通过一个线上课程有机地组合起来,通过“芭蕾基训一码通”一个二维码呈现给了学生。在每一节授课中,分别冠名为“学而篇”“时习篇”和“不愠篇”,把艺术与技术融合的课程,借助文学的符号诗意地呈现给学生。

有关“芭蕾手位组合”的理论知识通过微课讲解和UMU上测试,支持学生自主、自助学习和检测,直至掌握,在实训课开始之初,再次检测巩固。第2课时实训时,借助AR技术呈现芭蕾基训阶段性学习目标,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基础练习之上,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实训视频又作为线上课程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生及在职幼师分享的岗位实践视频一起,丰富了生成性课程资源。从培养学生对芭蕾基本手位动作的直觉意识到肢体语言的内化,经过“三环九步——看、测、悟,教、练、演,通、拓、变”流程,最终结合专业落实到单一手位与综合舞姿动作的变化和运用当中。

(三)学情分析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特点:艺术幼师班学生乐于接受西方文化艺术,毕业后多从事幼儿教学、舞蹈专业教学等工作。

2.知识结构:学生们学习热情高,但对芭蕾舞知识储备不够,对其如何审美、鉴赏了解甚微,这在前一课《芭蕾基本脚位》的学习中已有体现。

3.信息化水平:学生们习惯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乐于利用手机进行线上交流。

4.学生们喜欢流行艺术,脱离传统的舞蹈艺术学习体系,平时对自身的自然体态无意识矫正;热衷网络,对著名芭蕾舞代表作略知一二,对学校每周开展的芭蕾形体训练兴趣课学习兴致高,但仍需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四)教学目标

知識目标:掌握芭蕾七个手位的动作顺序和准确肢体位置,明确手位练习在芭蕾基训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合作练习,学生熟练展示《芭蕾手位组合》,并生成小组创新成果作品。

2.培养自主、互助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基本手位,学生从芭蕾的基本审美原则中,体会出西方肢体艺术的美。

2.通过新型学习方式的使用,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芭蕾手位动作位置。

教学难点:

1.掌握七个芭蕾基本手位的准确性。

2.通过《芭蕾手位组合》的练习,来训练身体、头、手的配合和动作的协调性。

二、教学过程

(一)“学而篇”——审美意识初养成

在实训课前教师和同学们分头或一起完成的线上活动:

教师活动:

1.通过“芭蕾ABC”微信公众号关联学生与课程,达到宣传课程和普及芭蕾知识的目的。

2.将相关教学资源和课前闯关问卷发布至UMU平台,根据反馈数据智能分析,锁定教学问题,及时推送微课讲解。

3.介绍学习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借助移动设备及相关软件进行学习(第1课时)。

4.整理学生学习进度并通过QQ群、微信群和课程平台回复相关问题,形式有:文字、图片、语音、微课等。弱化社交平台,强化课程平台的使用。

学生活动:

1.在有组织的晚自习时间和课外时间自主、自助学习,疑问处可同伴互助或通过课程平台交流。

2.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完成课前闯关问卷。

3.在微信群、QQ群可以上传个人学习视频,供老师点评和选用。

(二)“时习篇”——重点难点齐突破

在集中面对面实训课堂上完成如下活动:

教师活动:

1.通过虚实结合的AR芭蕾舞蹈视频片段整体呈现阶段学习目标,激活学习热情。

2.快速检测理论知识,根据即时生成的测评统计数据点评释疑、个别纠正。

3.组织两人组“你说我做”、小组“手位接龙”。

4.完整示范组合并教授、集体合音乐、组织小组练习并展示、点评。

5.组织评价:颁发“最佳创意奖”和“最佳点评手”。

6.挑战师生同台AR练习,为学有余力和有所长的同学提供展示的平台。

学生活动:

1.热身活动,观看AR视频,量力而行模仿练习。

2.按照老师指令和同伴协作,进行手位练习。

3.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完成延展组合的练习。

4.参与或观看AR片段舞蹈练习,结合本堂课练习,提炼出芭蕾审美原则。

(三)“不愠篇”——师生互动有延伸

面对面实训课后学生和老师分别完成的活动:

学生活动:

1.通过UMU学习平台,按需要观看微课等教学资源,巩固强化。

2.同伴互助,拍摄个人和小组练习视频发送给老师,请老师选择展示和点评。

3.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邀老师一同结合AR展示。

教师活动:

1.进一步更新校友提供的和原创的视频资源。

2.按学生意愿,择优发布和点评当前同学练习的微视频。

3.课余与学生挑战片段练习,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发展。

三、教学效果

(一)知识掌握: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学生从理论到实训层面的有了较好的掌握,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教学目标很好地达成了。从个体学习的过程来看,其学习的时间长短、频率或有差异,独立或互助学习有不同。

(二)技能提升:借助信息化舞蹈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热情,从“学而篇”“时习篇”到“不愠篇”三环节的学习与巩固,学生在过程中基本达到“通理论、会实操、能创新”,提高自身审美情趣,从而推进素养目标的培养。

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有了线上视频学习的基础,在实训课堂上练习进程能够很好地按预设进程发展,先进和后进的同学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展示。

(三)素养提升:在新技术条件支持下的舞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信息化实操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進了学生的专业进步和未来职业发展。学生们认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辅助和UMU平台的课程教学环节生动有趣、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资源丰富、信息面广,互动性强。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战线的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从最初的PPT到微课再到慕课,每一次信息技术的进步都给这种融合带来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平台。作为舞蹈科目,尤其是芭蕾舞的学习,如何让那些大部分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掌握这门从事幼儿教育必需的专业技能,并爱上这门艺术,是笔者一直在思索和研究的课题,以上的设计是又一次新的尝试。短短的一节课,体现的是笔者对这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思路,也希望能给职业教育战线的同行带来一点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古典芭蕾教学法(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焦建利,王萍.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第1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吕小玲,邹纯,王菁菁.幼师舞蹈(上)(第1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芭蕾舞职教慕课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家中的芭蕾舞学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跳芭蕾舞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