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平焦虑的商业电影风潮

2018-12-29 09:28杨雯璃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审美特征改编

杨雯璃

摘要:IP电影是基于互联网创意知识产权进行改编创作的电影,在2014年-2017年席卷了国内电影银幕,“网生代”创作群体的出现、多种资本涌入电影创作界、观众群体的变化等共同作用下促使国产IP电影成为近五年来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IP 改编 新力量 小镇青年 审美特征 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46-04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产电影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在2012年至2016年间,国家先后颁布过24条促进电影发展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国务院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下放了电影行政审批权,取消了《电影拍摄许可证(单片)》,取消了一般题材剧本审查等,这一系列电影审查制度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活跃了国产电影的创作。另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基金公司等资本纷纷向电影界涌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以互联网资本的进入对电影制片领域影响最为深远,国产IP电影热潮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应运而生。2014年被称为“IP电影元年”,这一年以《同桌的你》《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匆匆那年》为代表的十余部IP电影进入影院,国产IP电影在2015年至2016年间极一时之盛,2015年上映28部,2016年上映86部,2017年IP电影产量开始下降。这股风潮来得快去得快,但是影响又颇深,在2015-2016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产生了5部票房超过10亿的现象级影片。纵观近两年影院上映的IP改编的电影,艺术水准高、观众口碑好的其实并不多,但其商业回报却非常高,IP电影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反差现象值得思考。因此文章集中对2015年至2016年现象级IP电影的审美特征和观众审美心理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IP电影风潮盛行的深层因素,也有助于掌握这一时期社会大众的精神情境和生存状态。

“IP”为英文知识产权一词的缩写,从更为准确的意义上是指以互联网为載体进行传播的创意知识产权,包括网络文学、漫画、游戏、歌曲、舞台剧、网剧甚至综艺节目,而“IP电影”则是指根据这些高人气知识产权改编而成的电影。例如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何以笙箫默》《左耳》《九层妖塔》《寻龙诀》(2015);流行歌曲改编《同桌的你》《匆匆那年》(2014)、《栀子花开》(2015);以开心麻花为代表的舞台剧改编《夏洛特烦恼》(2015)、《驴得水》(2016);网剧改编的《万万没想到》《煎饼侠》(2015);综艺节目改编《爸爸去哪儿》系列、《奔跑吧兄弟》(2015)等。回顾电影史,早已有将著名文学、戏剧作品改编成为电影的先例,好莱坞在40年代就有了IP,例如美国队长作为经典漫威英雄形象从1941年在世界银幕初次登场至今已经77年,成为经典的IP创意文本。IP改编和传统文学戏剧改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IP的用户亲和力所带来的巨大商业潜质。IP不仅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创意文本,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利用用户与IP文本在传播、发展乃至创作过程中的高参与度、高粘合度的关系而进行情感众筹,源文本的用户会随着源文本一起成为改编电影的忠实票房保障,因此IP电影的商业属性更为突显。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刺激下,IP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生的产业概念形成了一股创作风潮并席卷了近年来的电影银幕。

一、国产电影IP改编盛行的内外成因

企业资本进入电影工业,是催生这股热潮的外因,也是主导因素。企业资本进入电影工业,渗透到电影的创作、发行、放映等多个环节。由于企业逐利的本质,导致过度地将电影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包装和销售,比方一度时期电影植入广告的泛滥,非常影响影片的流畅;又比如IP电影。万达集团旗下有万达院线、万达影视传媒公司,涉足电影制作和放映领域,随着2016年万达院线并购时光网,还将影响电影衍生品开发甚至影评领域。腾讯影业在成立伊始就以基于IP,“不孤立做电影”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包含游戏、动漫、网络原创小说在内的泛娱乐矩阵IP开发,出品了《微微一笑很倾城》《十万个冷笑话》《爵迹》等IP电影。

从内因看中国电影的创作群体再次进入了代际交替的历史时期,这是催生这股热潮核心因素。从以张石川、郑正秋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影人拉开中国电影的历史序幕至今,中国电影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电影人发展到第六代。自80年代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第五代”进入创作领域以来,掌握中国电影的主导权已有30年之久。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一批出生于80年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中青年导演成为中国电影的“新力量”①逐渐进入社会的视野,颠覆了既有电影秩序,也带来了电影表述方式和美学的改变。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类的交流变得更加快速和开放,从90年代末期渗透到青少年阶层,这代人大多出生于80年代,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名副其实的“网生代”,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其中既有以张一白、徐峥、叫兽易小星等人为代表的电影创作群体的“新力量”,也有逐渐成为市场主力消费人群的电影观众。此外,IP改编的盛行也反映出国产电影原创剧本能力的衰退。

二、国产IP电影主要审美特征

2015年至2016年共出产IP电影百余部,通过对其中票房收入好、社会话题度较高的影片进行研究发现。国产IP电影一方面同互联网时代“草根、开放、共享、青春”的文化特征高度契合,同时也具有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所具备共同的特征甚至缺点,以“更加接近主力的电影观众群体的消费需要、心理特点、文化认同、审美趣味的时候,这样必然会带来某些国产电影更加娱乐化、戏谑化、草根化的‘轻电影品性,这种自觉的‘审美下沉、去高雅性、去严肃性的现象,体现了新力量在某些方面的先天匮乏和不足。”②

IP电影的叙事上呈现出碎片化、节奏跳跃、回忆、倒叙、拼贴的特点;人物设定上具有非英雄、非才子佳人、平民化的特点;场景的设置上有小城镇化、生活化的特点;在语言上有地方化、通俗化甚至粗俗化以及明星演员阵容强大数量众多的特点。例如《万万没想到》在故事时间“一天前”;《夏洛特烦恼》自尊心受挫的夏洛在酒后进行了一次穿越回到香港回归的中学时代,重新开始了开挂的人生;《滚蛋吧!肿瘤君》在表现熊顿对抗病魔的时候,把医院设计成游戏过关的场景,在表现她对梁医生的爱情幻想时,用冰封的画面定格时间。

《万万没想到》中充满了对经典的解构、戏仿,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形象的重新塑造、著名雕塑断臂维纳斯从有臂到断臂,但影片除了网络段子似的搞笑动作和语言之外,内容则比较空泛,故事情节也非常简单。《煎饼侠》中大鹏接电话的场景也脱离了高大上,而是在一个喷着“刻章办证发票”小广告的巷子里,这种广告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此外,IP改编主要集中于喜剧片、爱情片、青春片、奇幻片几种类型,而这几种类型恰好是这两年观众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因此从类型定位上符合现今社会大部分观众的偏好,也符合IP电影对商业回报的追求。

喜剧片:在2015年和2016年观众最喜欢的电影类型数据调查分析中,喜剧片都是遥遥领先的一种类型,《万万没想到》《煎饼侠》《夏洛特烦恼》《滚蛋吧!肿瘤君》都是这类型电影的代表。IP喜剧电影和网络喜剧多同根同源,因此和网络喜剧具有相同的草根、粗俗的特点,网络语境下常用的“自黑”和“自虐”的喜剧策略也延续到IP改编的电影中。从内涵上看,仍然是以插科打诨的“疯癫喜剧”为主,在影片结尾处往往有人物对境遇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回归。

搜狐视频推出的网络剧《屌丝男士》是由网络第一主持董成鹏担任导演和主演的网络喜剧短片,从2012年推出第一季开始收获观众无数,电影《煎饼侠》就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改编。影片名称中的煎饼是中国人常吃的一种路边摊食物,价格低廉,将其与超级英雄联系起来的称谓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自黑”的戏谑效果。爱情片:爱情片通常表现为爱情+青春的类型混合,其中还包含有一定的喜剧元素,《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等影片都属于这类型。这类影片消费80后的青春记忆,通常是主人公大学毕业十多年时间,已经人到中年后,基于一定的契机开始对青春时代的追忆。在对青春追忆的同时也开启了对一个时代的追述,包括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通常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在人物设定上一般以一个“群体”为主,这是因为80后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只有学校三五成群的伙伴一起成长。从影像风格上说,回忆的画面通常使用柔光和做旧的暖色调。校服、白衬衫黑裤子是那个时代的学生们常穿的衣服。

影片《同桌的你》中,男主人公林一生活在美国,因为收到一封国内寄来的结婚邀请函从而开启的一段从1993年到2013年长达二十年的人生记忆。电影从极富有时代感的“眼保健操”背景音乐切入男女主人公刚认识的1993年,主人公经历了从初中到高中、考大学、考四六级、出身社会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也串连了中国乃至世界在这二十年间发生的大事: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社交网络的出现、中国加入WTO、“911”事件、非典等;还有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例如小虎队、小孔眼镜等。人物以男主人公林一和女主人公周小栀以及他们二人宿舍同学为主的一群人,通过这群人二十年后各自的变化,表达了理想终究败给现实的主题。

《匆匆那年》是男主人公在大学毕业十五年后,为了给好朋友赵烨的婚礼独特的记录而开始,围绕着陈寻、方茴、赵烨、嘉茉、乔燃几个人感情发展讲述的。影片中也穿插了迎接千禧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2年日韩世界杯等社会大事件,同时也融入了这个时代较为经典的文化产品:例如还珠格格、灌篮高手等。

奇幻片:国产IP电影主要建立在奇幻、悬疑类网络文学IP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例如根据网络大IP《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电影《盗墓笔记》;《鬼吹灯》改编的《九层妖塔》和《寻龙诀》;郭敬明的《爵迹》、郑保瑞《西游记》系列是根据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进行打造的奇幻IP电影,其中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改写。这类电影主要以高科技、大场面、大形象为主。在高科技的使用上,已经不单是影视特效的使用,例如手机视频、微型摄像、全息影像等科技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对地下墓室的幻想。对各种妖怪、精怪的形象都以大为主要特点,例如《盗墓笔记》中蛇母的树藤、墓室里的虫子;《西游记》里牛魔王、猪八戒等妖怪的原型;《九层妖塔》里地下古城里的红犼,体型都非常的庞大。

奇幻片的场景呈现上大多是以电脑特效技术渲染后的虚拟场景,对真实场景的保留并不多。一方面奇幻片的故事背景决定了影片发生的场景是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是虚拟的。例如《西游记》中的天宫、魔界;《盗墓笔记》中的蛇母陵墓;《寻龙诀》中的地下古墓都是虚拟场景,但是如何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以既能满足观众对虚拟场景的幻想又不过于脱离现实是奇幻片需要考量的。

三、大众对IP电影的审美心理分析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着的时代,不仅创作人在改变,观众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审美需求、审美趣味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小镇青年”的审美趣味逐渐成为主导;走进电影院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草根”明星受到大众的认可。尽管IP电影导致的“审美下沉”现象明显,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反思,但其在票房上的收入又充分反映出观众对影片的接受。

(一)以80后、90后为主的中青年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宣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当今,社会情绪普遍变得浮躁、焦虑,电影成为理想的逃避宣泄场所。IP电影恰如其时的出现,观众走进电影院,通过看电影中比自己更悲催的人物的遭遇,例如大鹏、夏洛、东极岛上的马浩汉、阿吕、林一、赵烨等角色都是当下中国社会中及其普通的中青年人,是80后“苦逼一代”的影像呈现。观众们通过电影以求一笑,宣泄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但是这些影片最后表现出对现实的靠拢、对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又非常符合观众的现实选择,从而既抚平了内心的喧嚣,也是对生活现状的一种接受。

曾经由少数大城市观众主导的观影趣味逐渐被一个新的群体“小镇青年”所取代,“小镇青年”指中国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观影群体,这个群体已经成为电影消费的中坚力量。根据《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数据反映:2015年中国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影院票房161.79亿元,票房贡献率为36.7%。故而在高票房的诱惑下,电影投资会倾向于“小镇青年”的审美趣味。IP电影中人物的非英雄化、平民化,语言表达的通俗化、粗鄙化,电影场景的普通化小城镇化都极大地拉近了电影与“小镇青年”的距离,增加了电影的亲切感和认可度。

(二)80后对青春时代的集体追忆。出生于80年代的人从离开大学校园算起已经超过15年,这个群体的人已经步入中年,开始对青春的集体追忆,90年代是80后们的青春时代,这段时期的回忆是创作者和观众的共同回忆。影片中作为时代背景的重大事件、文化现象都不仅仅是创作者亲身经历的,也是广大观众的亲身经历。例如小虎队、香港摇滚乐队BEYOND等流行歌曲、还珠格格、灌篮高手的主题曲等文化现象或符号作为影片的背景音乐引起了许多80后观众对90年代的强烈怀念;至于香港回归、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社交网络的出现、中国加入WTO、非典等事件,更是这代人青春时期遭遇的国家重大事件。例如《同桌的你》中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牵手的场景是在抗议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游行活动中,相信不少观众都曾經作为亲历者参加过学校所在地组织的游行活动,因此也引起了日渐成熟的80后们又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和认同。

时隔两年IP电影开始市场遇冷,不仅观众回归了理性,电影资本和创作者们也回归了理性,不再唯“IP”、唯“大投资”,更多的作品开始把视角对准了中国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反思。互联网时代的IP改编一方面为电影创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但改编是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再创作,将IP进行电影改编的时候如何保留IP核心价值,进行电影化创作,创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③是创作界需要思考的。摒弃唯高、唯快急于求成的商业运作模式,追求更为严谨严肃的艺术创作态度进行IP改编才是IP电影持续发展之道。

注释:

①尹鸿:《建构小康社会的电影文化——中国电影的新生代与新力量》,《当代电影》,2015年第11期。

②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2016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页。

③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2]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201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

[3]史可杨.影视美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审美特征改编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