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障碍”治得好吗

2018-12-29 09:02李广智
家庭用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计划性人格障碍病态

李广智

男子持刀砍向无辜小学生;

一人携汽油上公交车,引燃后致全车车毁人亡;

丈夫因日常嫌隙杀死妻子并藏尸……

近年来,一些令人心痛的社会负面新闻,将“反社会人格”这一名词推到大众眼前。据悉,反社会人格一旦形成,较难纠正,而早期预防和矫正有重要积极的意义。那么,我们要如何识别和干预呢?

“反社会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这种人无论是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他们往往缺乏正常的友爱、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荡,无法无天。

什么样的人可能具有“反社会人格”

从15岁前就出现的一种漠视并侵犯他人权益的普遍行为模式,有下列3种或以上的症状。

不遵守法律及社会规范,如反复出现的足以导致其被捕的行为。

欺诈,如反复说谎、使用假名,为个人利益或者仅仅为了高兴而操纵他人。

冲动或难于制订计划。

易怒和具有攻击性,如经常打架、斗殴。

极度漠视自己或他人的安全。

一贯不负责任,如不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或反复违反财务制度。

缺乏愧疚感,如漠视对他人的伤害、虐待或者偷盗行为并为这些行为狡辩。

患者至少18岁。

患者在15岁之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

当前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或者双相障碍同时发生。

“反社会人格”并不远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表现通常如下。

经常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外宿不归、欺侮弱小。

经常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财物或公共财物。

无视家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性犯罪行为。

曾被学校除名或被公安机关管教等。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1%~4%,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报告的临床样本中的患病率为3%~30%,其中在物质成瘾治疗机构、监狱、法律机构中的发生率更高。在对英格兰与威尔士在押犯人的调查中发现,44.9%的18岁以上犯人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一项对中国海洛因吸食者的调查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占41.4%(其中54.2%为男性,15.4%为女性)。男性患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可能性为女性的3~5倍,年轻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更容易出现这一障碍。研究发现,反社会性症状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以及人格特质改变的共同作用。

“反社会人格”有何表现

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其特征是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表现均是相对的。

1.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人格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Buydeus-Branchey等(1989)发现,15岁以前有暴力行为的人长到成年,较之那些15岁以前无此类行为者易于发生暴力行为。他们缺乏正常的属于人类的与“爱”有关的感情、冲动性行为、缺乏责任感,并不吸取经验教训。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人缺乏同情,甚至冷酷,常与其具有魅力的表面现象形成鲜明对照。

2.无羞惭感 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应(包括皮肤直流电反应)。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对危险情境的焦虑水平较正常人低,他们缺乏罪恶感,行为冲动、习惯于冒险、追求刺激而不考虑危险,他们不习惯于稳定的生活,容易从一段关系转向另一段关系。这类人常常以进监狱或死亡而告终。

3.行为无计划性 精神病态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西·艾瑞迪(1967)区分精神病态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二型均系以自我为中心,但单纯型的反社会行为一般缺乏预谋,而复杂型精神病态患者往往在事情发生前有计划,而且可以达到行为的目的。因此单凭计划性有无而确定攻击行为的性质是不适合的。

4.社会适应不良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1992)]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常因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而引人注目。适应不良是精神病态患者的重要特征。由于對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经验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行为的模式。

“反社会人格”,防胜于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应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孩子融入集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一种口号叫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是关注智力教育。对此,社会心理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包括文明礼貌的习惯、尊师守纪的习惯、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荤素搭配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孩子从小文明礼貌,就能更大限度地远离儿童品行障碍。

如果成人后罹患反社会人格障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但是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厌恶疗法等。但是疗效不甚理想,这部分人群,往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警示: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触犯法律,不论当时是否有精神症状作祟,都应负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猜你喜欢
计划性人格障碍病态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的策略和方法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乐活人生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心理的病态
刻板的强迫型人格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