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新画卷》:记录福建40年变化

2018-12-29 09:09章武
福建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作家

正值举国同庆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一部新书,如同五彩祥云喜降案头。这部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采写,由海峡书局出版、题为《八闽新画卷》的新书,精选101位作家的140多篇纪实文学作品,总字数凡80万。作为一部顺天时、接地气、立足福建、最具福建特色的纪实文学选集,它是福建省40年巨变的形象记录、当代闽海精英的群体雕塑,也是文学闽军历经11年长征之后,回报给父老乡亲的一份精神厚礼。

40年巨变的形象记录

本书虽刚出版,书页中还有淡淡的油墨之香,但压卷之作《走进安溪》,却早在11年前(2007年),就由省委老领导、老作家何少川写成了。当年,他应邀率领一批作家到安溪采风,就以这篇全景式的纪实文学作品,描述安溪如何由“铁观音故乡”变成“铁观音王国”,由一个国定贫困县变成全国经济“百强县”。该文举重若轻,有理有据,有情有景,且文采斐然,堪称新闻性、文学性与政论性俱佳。

无独有偶,翌年,当省作家采风团走进武夷山时,老市长兼散文家张建光的《武夷山水一壶茶》,又如同一道闪电,照亮大导演张艺谋的灵感。于是,从大红袍入手,以茶文化为主轴的大型山水实景综艺节目《印象·大红袍》就此诞生,至今盛演不衰。

当然,县域经济中的傳统支柱产业,绝不仅仅只有茶香飘荡。打开本书,我们还可在黄种生《从地瓜县到百强县》中观赏惠安的石雕,从张晴雯《戴云山作证》中赏识德化的瓷器,从于燕青《花都的前世与今生》中喜看漳州与漳浦百花齐放,从蔡天初《天下粮仓》中乐见浦城稻米丰收;从尚昱《中国海带与紫菜之乡》中品尝霞浦海鲜。而洪华堂《沙县小吃台湾行》,则把风靡大陆的沙县小吃端进台湾,让海峡彼岸同胞也能大饱口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先一县一品、一花独放的局面,很快就群芳争艳,呈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景象。你想知道福建第一座石化城如何在泉港崛起吗?请读陈小平《难忘福建第一桶油》。你想了解福建第一辆汽车如何在闽侯诞生吗?请读王晓岳《青口汽车城圆梦记》。作为综合实验区的平潭岛,其第一条海峡大桥如何横空出世?新华社记者、诗人谢宜兴《海坛有幸虹生根》,将提供最权威也最富有诗意的答案。从来不产棉花的长乐,何以变成“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请读景艳《给我一根纤维,我就能牵动地球》。曾是传统农业县的晋江,又是如何发展十大支柱产业,蔚成“中国品牌之都”?章武《品牌之都话品牌》,为你追述“七匹狼”等诸多名牌故事。

同样,厦门经济特区:其奠基的第一声礼炮是如何炸响的?连接大陆的第一条海底隧道是如何贯通的?直通金门的第一条渡轮是如何首航的?它又是如何从小巧玲珑的海岛型城市,扩展成举世瞩目的海湾型大都市?对此,戎章榕《为了前行的纪念》、陈慧瑛《有凤来仪》、沈世豪《为有源头活水来》、何况《同安工业集中区速写》、林秀美《走过沙坡头》、曾章团《两岸金融中心》等,或以春秋史笔,纵写特区的光辉历程,或以特写镜头,多视角聚焦其沧桑巨变,既让人惊叹,又令人信服。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任何成就皆来之不易。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们,并不回避征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更不会对大众所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漠不关心。阅读本书,有两类题材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一是扶贫,二是生态。

前者,如王绍据《大姥山,扶贫第一村》,写福鼎县赤溪村,本是一个赤贫的畲族小山村,1989年,《人民日报》为它发表一封《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读者来信,从此引起广泛关注。此后30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帮助下,该村由“输血”扶贫困、“换血”刨穷根、“造血”寻富路,到开发旅游业、建设小康村,为全国创造了滴水穿石、精准扶贫的样板与经验。由于作者本人就是那封读者来信的执笔者,后又深入该村采访百余次,成为当地“活地图、活字典”,故其笔下的人物、故事、场景乃至各种细节,全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后者,如张晴雯《戴云山作证》。她写瓷都德化举全县之力,把焚烧木柴、吞噬森林的古瓷窑,千方百计更换为利用电力和煤气等清洁能源的各种新式窑,既推动瓷业生产走向现代化,又保护环境,让戴云山区树常绿,水长清,天更蓝。作者多年供职县报道组,走遍全县山山水水,故笔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作为文坛新秀,难能可贵。

以上两文的成功,再次证明生活是创作之源,而真实性,乃非虚构纪实文学之第一生命!

当代精英的人物群雕

与全国一样,福建改革开放40年的丰功伟绩,离不开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戎章榕《为了前行的纪念》,真实再现1984年邓小平乘交通艇视察厦门,并在特区管委会临时扯下窗帘当桌布,当场挥毫题词的历史场景,让大家重温“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伟大动员令,令人仰之弥高,敬之弥深。同样,书中厦门、宁德与福州的若干篇章,也留下青年时代习近平同志亲切的目光与笑容,其富有前瞻性的殷殷教导,永为我们的精神财富与前进动力。

文学是人学。为站在改革开放最前列的优秀共产党员树碑立传,义不容辞。本书有两文专写县委书记,特别引人注目。一是杨少衡《寻找谷文昌的足迹》,二是马星辉《廖俊波在政和》。两位主人公,一前一后,一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带领东山人民造林,一位在改革开放年代,带领政和人民奔小康。尽管年代不同、县情各异,但他俩都是人民的儿子,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信任与拥护的优秀共产党员,都是全国县委书记的楷模。他俩的高风亮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众所周知,福建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传统,这在“闽商”,即闽籍工商企业界成功人士身上尤为突出。陈慧瑛的《诗意人生》,就成功塑造了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这一人物形象。他既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家,名列全国前茅的大慈善家,同时又是一位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个性十分鲜明的“福清哥”。楚欣《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企业》,写中国涂料工业领军人物之一、“三棵树”公司掌门人洪杰;哈雷《才子情怀暖天下》,写拥有中国十大男装品牌之一的“才子”集团老总蔡宗美。两位莆田人身上皆具儒商气质。郑国贤《建筑之魂》,写革命老区、“中国建筑之乡”上杭才溪建筑大军的总指挥钟维育,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颇有当年老红军“九军十八师”的大将风度。何英《马江畔的明珠》,写18位年轻人敢于下海吃螃蟹,在马尾创办新大陆科技公司。还有黄燕笔下《刘榕冰和她的索佳艺》,张茜笔下《张族源和他的葡萄观光园》等,尽管企业家们性格与命运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敢拼、能拼、善拼的改革先锋,都是时代大潮的弄潮儿,首创之功,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先进人物也纷纷入列。古埙《戏剧之乡,笙歌嘹亮》,写莆仙戏剧作家、誉称全国剧坛“三驾马车”之一的郑怀兴。季仲《化白泥为神奇》,写德化瓷雕艺术家陈仁海,历经35次失败却屡败屡战,最终在北京奥运会献礼作品大展中,技压群芳,拔得头筹。黄文山《走进玛瑙世界》,写海沧青年雕刻师陈启宗,慧眼识宝,居然用废脚料制作精品,荣获全国金奖。黄锦萍《耳聋伯元宵》,写台江百年老店名牌小吃的当代厨师,充满老福州浓浓的市井风情。朱合浦《妈祖雕像与妈祖邮票》,写邮票设计家万维生,上天入海,穿云破浪,历经艰辛,最后,竟在数秒钟之内,成功拍下最美的女神头像,充滿传奇色彩。

还有一批作家,把浓墨重彩献给普通老百姓。朱谷忠《山腰盐场弄潮歌》,把镜头对准泉港区“煮海为盐”的盐业工人。方友德《永福花乡,香飘中华》,把祝福送给漳平喜结良缘的花乡男女。李治莹《庙前聚宝》,写一批台商在连城投资区安家创业的幸福生活。而唐颐《探秘中国长寿之乡——诏安》,还请出一批百岁老寿星,他们或是茶农、菜农、农妇,或是医生、书画家、刺绣工,全都在青山绿水、孝子贤孙环绕中颐养天年。松青鹤白,一片祥瑞气象。

文学闽军的壮丽长征

据统计,11年来,参加“走进八闽”大采风的作家已达2500人次,共写出作品约2500篇,总字数近2000万。本书作品,就是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来的。

这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老作家中,有几位长期从政者。他们阅历丰富,目光深邃,文笔老辣,常见老树绽放新花。如耄耋之年的许怀中,还写出柘荣之特,连江之蓝,海沧之新,堪称宝刀不老。马照南《书香鼓楼》,从全民读书活动入手,展示福州市的“书卷气”和“文质彬彬”,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在“东南大都会”的丰硕成果,选题新颖,立意高远。林爱枝返老还童,欢歌《家乡美》。林思翔旧地重游,《福祥安康话福安》。吴建华以农业厅老厅长的专业眼光,赞誉平和琯溪蜜柚为《推动地球的小球》。老作家中,还有两位已故者最是令人怀念,一位是《福建日报》原老总黄种生,其评述惠安巨变的《从地瓜县到百强县》,以立论精辟、思辨深刻而见长;另一位张惟是闽西“红土地文学”开创者,其回忆长汀治理水土流失之《中国梦里的河田》,则以乡愁浓烈、情感深挚而取胜。该文写于其病逝之前,可视为绝唱,弥足珍贵。

当然,采风的主力军还是中青年作家,他们来自八闽各地,都是福建省文坛有理想、有追求的实力派作家,都是热爱生活、主动请缨到第一线去的志愿者。他们中间,有一批人本身就扎根基层,长期生活在民众之中。他们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厚的生活积累,勇挑重担,为所在地写出内容扎实、语言鲜活、富有地方特色的重量级作品。因佳作众多,恕不一一品赏。

令人可喜的是,百名作家中有四分之一是女作家。可见,百年前曾出过冰心、庐隐、林徽因三大才女的福建文坛,女作家不仅后继有人,更有群体性的崛起。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当代文学创作上照样大有作为。

掩卷回思,本书也稍存遗憾:一是囿于篇幅,每县(市区)只选两文,遗珠之作甚多。二是“走进八闽”大采风尚未结束,若干县域作品只能暂付阙如。好在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时的文学献礼,相信将给读者更大的丰收与喜悦。

责任编辑 石华鹏

猜你喜欢
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作家的使命与担当
作家的画
首届“小作家”杯
首届“小作家”杯
作家潞潞
作家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