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应急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报道特征分析

2018-12-29 09:08高云峰武峻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媒介融合

高云峰 武峻

摘 要 透过媒介融合视域,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河北保定蠡县6岁男童坠井大救援》为例,围绕7篇连续报道的节目类型、报道方式和“记者亲述”探讨了我国应急广播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报道特征,分析了应急广播在媒介依赖理论下新的场域的形成。

关键词 媒介融合;应急广播;突发公共事件;蠡县男童坠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8-0111-02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功能一体化的态势。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我国媒体形式呈现丰富多样的态势,传播渠道也开始逐渐拓展。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由此媒介融合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于媒体单位而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媒介融合的实质与内涵,推动传媒领域的变革,打造新型现代化传播体系。

应急广播指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利用广播媒体向公众发布预警、避险和救援等信息的应急服务手段,是政府在应急状态下进行指挥、动员、协调的信息传播工具,是国家应急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应急广播作为重要的应急传播方式,在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中得以首次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至此,应急广播在我国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新闻消息实时关注,发挥应急广播的“快”优势

新闻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报道形式,内容“短小精悍”可以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2016年11月6日河北蠡县6岁男童在跟随父亲收白菜的过程中,不慎坠入一眼深约40米的废弃机井内,随后,多个部门展开了对男童的施救行动。事件发生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连续2天关注6岁男童救援的最新进展情况,采用记者现场连线加录音报道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关注现场的救援情况,在全天节目中实时插播连线;另一方面对每一天救援进展情况进行跟进总结,以录音报道形式在第二天早间新闻中播发救援最新进展情况。节目采用连线方式展现广播的及时性,录音报道运用大量现场音响,素材丰富,体现了应急广播的特色。

蠡县男童坠井后,中国交通广播播发连续报道7篇,准确清晰地呈现了救援现场情况,并展开故事挖掘,体现了“千人大营救”的场面,准确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这种快速编排发播的手段符合了应急广播的报道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急广播的“快”优势,第一时间将现场信息传达出来。应急广播的受众具有移动性的特征,因此也增加了节目的伴随性,使受众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更为深入的关注。同时,事件进展情况在不同时段的节目中滚动播出,使节目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关注,还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的对事件进行报道。

2 “记者亲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凸显人文关怀的创新性应急报道样态

“记者亲述”是以记者第一人称的报道方式,将所见所闻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记者在《河北保定蠡县6岁男童坠井大救援》报道中采用在事态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连续报道的形式进行播发,紧紧抓住了新进展、新情况,一次次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同时记者根据现场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消息呈现,对现场救援方案、救援过程、救援人员等内容进行报道,记者一步步引领受众关注情节的发展,直到救援结束。

在记者现场采访过程中始终把握事件进展,接连提出受众关心的问题:“为何只能采取挖掘这一种救援方式?为何离井底还有两三米仍然没有孩子迹象?孩子找到了,还有生命迹象吗?”同时在现场第一时间了解救援方案,捕捉救援工作人员的忙碌工作场景。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巧妙捕捉救援细节,传播正能量。

连续报道的过程就是向听众讲故事的过程,而故事的结局和情节都随着事态的进展在时时变换。与其说是关注了7篇连续报道,不如说是在现场的记者向大家讲述了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河北保定蠡县6岁男童坠井大救援》故事。同时,记者除了在现场报道最新救援进展之外,还不忘配合播发平台的节目设置和国家应急广播的宗旨,以满足科普应急知识、服务公众应急之所需。

3 媒介融合背景下应急广播由“动态碎片”到“聚合交互”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开始呈现交互式的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进行整合的全方位、全时空的内容传播,用户可实现多屏接收的全新传播样态。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Melven L.Defleur)提出了“受众—媒介—社会”的媒介依赖理论(Media Dependency),其大致含义是受众会通过媒体内容重新整理组织自己的信息环境。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将媒体、政府和公众进行了重新界定,形成了新的场域。因此应急广播应在良性的场域互动中重新整合受众、媒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应急广播由“动态碎片”向“聚合交互”发展。

为更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应该修订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依靠应急机制,节目直播就可以拥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控性,以最快捷和最便捷的流程开展工作。“南方日报社就建有集团化报道的方式,其建有一套应对灾难新闻报道的系统,包括灾难新闻的指挥系统、应对灾难的智囊顾问系统、编辑系统和保障系统等。”②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在《河北保定蠡县6岁男童坠井大救援》报道中,既有录音采集、信息搜集和连线报道,也有在新浪“一视频”直播平台的不间断视频直播以及在频率官方微博的图文呈现。这种可听可视的融媒体呈现方式加上有效的网友互动让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更加鲜活立体。据数据统计,“蠡县男童坠井”事件的网络直播观看人次超过50万,微博图文被环球时报、国家应急广播等大V转发,微博阅读量超过100万次,同时,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资讯等平台发布连续报道内容,让有声的连续应急报道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在媒介融合时代,应急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越来越鲜明,应确保应急信息的准确、畅达和便捷。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进一步建立符合我国现实的应急媒体平台,做到将突发公共事件转化为救援救灾的正确社会舆论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提升应急广播的媒体应急效率。

注释

①孙良,曾志华:《我国应急广播的历史梳理、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载《中国广播》2016年第2期,第82-

86页。

②麦尚文:《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转型与路径选择》,载《新闻记者》2010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武峻,薛立磊.媒介融合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8(16):14-15.

[2]方楠,宿洁,周玲.應急广播在巨灾环境下的报道特征分析——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汶川紧急救援》系列特别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2016(3):61-66.

[3]许志强,曹三省.全媒体视域下突发公共事件智能媒体应急平台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133-136.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媒介融合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于Hadoop平台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