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的云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8-12-29 04:09沙唯陈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云南

沙唯 陈健

摘 要:发展农业生产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一步,现代农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可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该文主要通过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云南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农业产业结构;云南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011-03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Yunnan'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Based 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ha Wei et al.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Abstract: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s a key step in developing agriculture. Modern agriculture can get broader development space through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which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Yunn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Industrial integration;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Yunnan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为此,农业不断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必然。大体上来看,云南的农业发展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相较于全国,云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较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1 云南农业产业结构概况

云南农业总产值总体增速平稳,除2001、2002年增速在4%左右,其余年份产值平均增速在6%左右。2000年云南农林牧渔总产值为680.86亿元,增速为6.5%;2017年农林牧渔为3808.31亿元,增速为6.0%。相比2000年,2017年云南农业总产值增加了约5.59倍。可以看出,云南的农业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并且有很大的潜力。

2016年云南农林牧渔总产值3633.0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43.65亿元,占总产值的53.49%,种植农作物中谷物、烟草及蔬菜园艺作物占比最大;林业产值330.37亿元,仅占总产值的9.09%;牧业产值1141.82亿元,占总产值的31.42%,其中生猪产值为695.02亿元,家禽产值为153.47亿元;渔业产值94.24亿元,仅占总产值的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123.04亿元,仅占总产值的3.39%(图1)。可见,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极低。2016年云南耕地总资源6207800hm2,是我国耕地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云南各类农业资源丰富,其中橡胶、咖啡、茶叶更是云南的主要农产品,2016年云南橡胶、咖啡、茶叶的产量分别是448600t、158400t、384500t,同比增速分别为2.1%、13.9%、5.1%。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性

产业融合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农业产业融合是一种新的产业创新方式,产业融合的目的是使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现在,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人们的需求,而农业自身有其多功能性,所以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例如,渔家乐、休闲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各种新型农业已迅速发展起来。

合作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合作使得单方面薄弱的力量有了支撑,这是促进合作的根本原因。即便是规模再大的农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也显得势单力薄,但是合作就可以降低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风险。另外,单一的农户无法在各个环节都做到精准的把控,例如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内容、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还有在季节交替时农业生产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生产、销售等环节会让单一的主体感到应接不暇,规模较大的农户也不一定能够承担生产与销售之间的脱节问题,规模小的农户更是不言而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以特定的组织和管理形式紧密组织到一起而形成的新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规模经营的单一而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产销脱节、人力资源不够等问题。并且,现代经营体系是三大产业相互融合而成的,這种融合使得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加农户的模式慢慢发展起来。这一方面壮大了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的实力,另一方面农户的市场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大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这是单一主体无法做到的。因此,产业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也是毋庸置疑的。

3 云南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云南农业产业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此也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从整个农业产业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结构方面的问题,例如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作物品种单一,农民收入固化问题等。

3.1 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贡献率低 在云南农林牧渔产值中,种植业、牧业占比较大,发展较好,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偏低,贡献率不高。云南的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相比资源优势,利用率及其低,未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林业所带来的价值。同时,渔业虽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力,但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低,总体来看,优势不明显。并且,农林牧渔服务业基础也非常薄弱,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应加强对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重视程度。

3.2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跨产业、市场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云南的农业产业化有所发展,但其根本上,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个别产业的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层次低,自身实力不够强,不能很好的抵抗市场风险。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约往往由于市场变动而导致出现单方面毁约的现象。

3.3 农民收入固化 云南处于中国西南偏远、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因此农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收入。由于云南农业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与畜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导致劳动力很难从传统农业中抽离而从别的行业获得收入,这就导致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收入获得渠道的单一化,成为农民收入结构固化的主要原因。

3.4 农作物品种单一 云南种植业比重最高,应是农业发展的支柱,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成为了种植业发展的阻碍。云南的优势产业如烟草、橡胶、花卉等产业,在出口中可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60%~70%,由此可见其他农产品的种植出口比重非常小。这样的情形也体现出云南农作物种植在选种、育种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整个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因此,需要大力改善农产品种植和出口结构。

3.5 生产规模及地形地貌因素不利于机械化发展 首先,云南缺少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且存在的问题多。其次,由于农村空心化加上劳动力知识水平低,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困难。再次,云南地处高原,地形、地势使得农业机械难以发挥作用,并且土壤肥沃度低,蓄水难度大,田地水利建设难度也非常大,使得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如果遇到天灾就只能颗粒无收。

4 云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4.1 完善农业教育、社会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是为了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农民较低的文化水平是阻碍优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云南大多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较低,学历在大学以下的几乎占到80%以上,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因此,为农村注入更多新技术人员和师资力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样,农民了解更多的专业农业知识、市场需求,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能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起到重要的帮助。

4.2 改进产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云南已有几种产业组织形式,如“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这些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为农户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云南已经遍地开花,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地方都选择“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关注农民的利益,农民愿意合作。反之,龙头企业则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农民利益,造成农民对龙头企业的不信任,双方不能齐心协力,所以“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云南省在发展产业组织的时候应当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农户”这一合作组织的培育问题,可以依托市场的力量,通过订单合作、股(下转47页)(上接12页)份合作等形式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

4.3 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林业、渔业规模 为了解决云南种植业占比过大,且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就必须种植多样的品种,同时提高林产品商品率、扩大渔产品生产规模。在种植农作物时,为了避免品种单一,可以选择一个主要农作物进行种植,占总面积的1/2,其余的地方可以选择种植2~3个不同的品种,在搭配过程中需注意所选择的农作物应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种植的多样性。另外,除了种植业,林业也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以种植速生性泓森槐、核桃树、杨梅树等经济效益好的树种,也可以主攻林业加工业,提升林产品商品率,以满足巨大的外部市场的巨大需求。另外,云南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相比其他西部地区省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云南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种类有40多种,规模生产品有罗非鱼、鳟鱼、鲟鱼等,这些品种在云南地区发展迅猛,可发展空间大,应重点发展这些渔产品及其附加产品。

4.4 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云南自然地理环境优越,风光优美,使得乡村旅游业成为了云南的支柱产业。将旅游与农户相结合,以旅促农的模式是云南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很多地方出现了以农村为依托的“农家乐”、观光采摘園、旅游度假村等形式的产业,这种休闲农业的发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了多功能农业。加大拓宽农业功能,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不再固化于单一的种植业、畜牧业,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孙海清.云南渔业资源状况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7,13(04):58-62.

[2]王昕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3):303-306,321.

[3]陈信文.蚌埠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5.

[4]李立晓,李君.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12):1501-1505.

[5]毛昭庆,朱克西.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J].黑河学刊,2013(03):30-31,152.

[6]姜睿清.基于产业融合的江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7]汪梁.产业融合视角下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8]杨云霞.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5):84-88.

[9]刘小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04):66-68,87.

[10]曹光辉.云南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8(09):54-5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