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课堂让学生更乐学

2018-12-29 09:09孔明
黑河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生活化游戏

孔明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而言,兴趣更是学习重要的推动力。小学生对某件事的专注和执着,几乎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有了兴趣才有不竭的动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趣味教学和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总体要求。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只顾演绎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可以从平衡教学目标,追求趣味教学;活化教学内容,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等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兴趣培养;生活化;游戏;数学价值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年级段的增加,教师付出多、学生收获甚微的现象非常普遍,学困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反思教学低效的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和模式出现了问题,如教学目标失衡、方法传统落后、内容逻辑化、问题形式化、师生缺乏互动和交流等。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就是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趣味课堂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平衡教学目标,追求趣味教学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为了考高分而学的现象,弱化了数学学科的功能,注重“双基”,导致课程目标失衡。为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平衡教学目标,开展趣味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忽视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数学文化,而数学文化是新课标赋予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不仅有利于创建趣味课堂,还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又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渗透拿破仑远征埃及途中提出的数学问题——不用直线,仅仅用圆将一个已知圆四等分;渗透达芬奇笔记本中的数学问题;渗透美丽图案和圆周率的故事;“分数的除法”时渗透黄金比;借助“数学广角”渗透鸡兔同笼、百僧问题、斐波纳契数列等。“简易方程”教学中,渗透为什么用x表示未知数,以及古埃及数学知识;“统计”教学中渗透中位数和众数;“图形变换”教学中渗透镶嵌和对称;“因数和倍数”教学中渗透安全数与哥德巴赫猜想;“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渗透欧几里得以及九章算术;“分数”教学中渗透七巧板、数学与音乐、分数的历史;“圆的面积”计算中渗透刘徽割圆术……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数学文化的内涵,也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乐趣。

二、活化教学内容,激发探究兴趣

1.融入数学名题,用名题激趣

数学中有很多数学名题,如鸡兔同笼、水上荡碗问题等,融入这些有趣的数学名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如融入著名的“九树十行”问题,教师给出问题:植下九棵树,列成一十行,行行含三棵,需要你帮忙。这样的数学名题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探讨的积极性。

2.融入数学趣题,以趣题激趣

如果说数学名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趣题更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数学能力。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渗透算术趣题,教师先给出下面的运算结果:

3×37=111,1+1+1=3

6×37=222,2+2+2=6

9×37=333,3+3=3=9

12×37=444,4+4+4=12

15×37=555,5+5+5=15

让学生找出这5道算式的规律,再根据规律写出18×37=? 21×37=?24×37=?27×37=?等,让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主动参与学习,激活数学思维。

趣题的类型很多,如数图形中包含的三角形个数问题,一般认为是智力性的问题,其实,只要有细心和耐心,并且注意方法,就一定能得到答案,从而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专注力。

3.融入数学游戏,以智力游戏激趣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教学中适当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时钟的认识”时,可以用脑筋急转弯问题“时钟敲了13下,你该怎么做?”引发学生注意钟面上的数字仅仅有1-12,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学数学游戏有很多,如“抢30”“幸运转盘”“投骰子”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性使用,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激活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1.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是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实用性比较突出。教给学生生活化的数学,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如“时钟的认识”教学中,结合时、分、秒的认识,让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间起床、上学、吃午饭、放学、睡觉等,将认识时间的学习与孩子的生活常规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有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说说元角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元角分的单位换算,可以通过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购物付钱、找零的意识和体验;学习“升、毫升的认识”时,给学生展示盒装的牛奶、瓶装的饮料、灌装的可乐、瓶装矿泉水,让他们对升、毫升形成一定的概念,强化数学有用的意识;学习“简单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门窗、黑板的形状,看一看自己的书桌、课本、文具盒的形状,观察魔方,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无处不在;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观察翠绿的树叶,翩翩起舞的蝴蝶,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识”时,通过电话号码、QQ号、微信号、班级名称、所在的年级、家中的人口数等,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数字……这些生活化素材的融入,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活化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借助于图片、影像带给学生多种感觉的冲击,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如“简便运算”教学中,通过复习运算定律,掌握了简便运算的方法后,设计应用题比机械地套用公式进行简便运算,更能突出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性,既可以彰显生活化,也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如呈现出下面的图片,简单介绍背景:学校要为运动会购买如下奖品:

情境呈现后,提出问题:根据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计算?这样的情境创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奖品图片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开放性的质疑问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想提出的问题,然后列式并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乐在其中,构建了有效的课堂。

四、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实现做中学

理论学习是数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数学兴趣的激发和提高难以实现。在简便运算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简便运算难以进行。如326-72-28=?的问题,不知道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这道题的计算就会走弯路,掌握了加法运算律,学生列式326-72-28=326-(72+28)=326-100=226,运算起来十分轻松,降低出错率。純粹的知识的学习和灌输,学生会感到乏味,因此,要注重实践和运用,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创新。

1.综合运用型实践活动

综合运用型实践活动是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储蓄的计算,让学生以家中的一张存折为问题,根据本金和利率算一算到期后本息合计是多少。

2.操作活动型实践活动

操作实践活动是以操作为主,把显性的动作与隐性的思考联系起来。如投骰子的活动,同时投两个骰子,面朝上的数字记录下来,然后用大的数字减去小数,写出结果。投20次,比较计算的结果如何?哪一个差数更容易出现?这个动手动脑的操作游戏是为了探讨规律,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要牢记“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多措并举、创新教学,为学生插上兴趣的翅膀,在广阔的数学蓝天翱翔。

参考文献:

[1]王志宏.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2014,(03).

[2]黄书娟.巧用教学游戏,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考试周刊,2016,(1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生活化游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