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实践路径探寻

2019-01-01 08:00张家如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议题学科情境

张家如

摘   要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新课标的标志性追求,建设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实现这一追求的路径选择。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活动课堂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载体,议题式教学是活動课堂的最佳选择,议题式活动课堂是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议题、情境、活动、任务、生成五要素优化整合,共同演绎着议题式活动课堂的实施路径,共同推进着活动型学科课程落地生根。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议题式教学   活动课堂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新课标的标志性追求,建设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实现这一追求的路径选择。那么在落实新课标、施教新教材的今天,我们应如何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呢?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活动课堂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载体,议题式教学是活动课堂的最佳选择,议题式活动课堂是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议题式活动课堂,从内涵看就是教师遵循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和育人功能要求,以生活议题为纽带、设置教学情境、优化活动方式、明确任务旨向、引发生成素养的教学活动平台,最终目的是构建以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课程目标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系统和策略体系;从外显特征看,包含了议题性、情境性、活动性、思辨性、生成性,“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彰显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新特质、新方式。

一、议题式活动课堂的教学范式

教学范式是正确反映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在议题式“生活课堂”顶层设计中,教学设计能否反映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解释、生成的机会。我们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新特点、新要求,精心架构了指导活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范式,如图1所示。

图1  议题式活动课堂教学范式

二、议题式“活动课堂”的实践路径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系统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层次性,要素是系统以下的第一层次,就是子系统;在更小的范围内,要素又自成系统,包含着更小的系统。“议题”“情境”“活动”“任务”“生成”是构成议题式活动课堂的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有机整合,才能推进议题式“活动课堂”顺利实施。

1.选议题:巧设议题,贯穿教学

议题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纽带、抓手,合理确定议题、有效贯穿教学是议题式活动课堂实施的首要任务。那么,议题从何而来、如何选择、如何设计呢?一是选择源于教材重点难点的议题。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或是教材内容中的关键性知识与技能,或是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议题,是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议题式活动课堂的重要途径。仔细研读新课标新教材四个必修模块,就会发现其中源于重点难点的议题多达34个。例如我们选择设计的“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议题,就是聚焦于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一关键性知识。二是设计源于学生生活的议题。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学生,其生活主要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一定范围的社会生活。从学生亲历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寻找恰当的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亲近感,更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与困惑的过程中凝练素养。例如我们设计的“校园文化的力量有多大”议题,就是撷取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关注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经历,体现亲近感、充满感召力。三是设计源于社会热点或公共话题的议题。社会热点、公共话题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适时选取与设计源于社会热点、公共话题的议题,有利于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分析公共话题、共寻解决措施中培育公共参与的素养。例如我们设计的“中美贸易战中,中方为什么坚持‘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立场”的议题,体现时代性、坚持导向性、培育参与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当然,议题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设计的议题既可以是独立的、单一的问题,也可以是结构化、序列化的问题,围绕一个主议题展开为若干个子议题或者小问题。例如我们设计的主议题“校园文化的力量有多大”,子议题:“你印象最深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什么”“这些校园文化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我们应该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点什么”,充分呈现出议题的结构化、序列化。

2.创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载体,承载着议题活动展开和学科素养建构的任务。那么应选择什么情境素材、创设什么议题情境呢?一是创设真实的议题情境。现实生活中情境形式众多、内容丰富,诸如生活情境、媒体情境、模拟情境、问题情境、矛盾情境等等,但真实的议题情境不是生活事例和案例的简单堆积、重现,而是要切合学科价值性的筛选,符合学科价值导向要求。这是因为:第一,体现学生生活的议题情境必须契合学生的心智,即符合学生特定的智能水平和情感特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思辨的愿望,又能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对未来的思考,弥合情境与生活、情境与学生的距离;第二,展示的情境素材必须具有价值性,真实情境不管是“现实”的真实,还是“逻辑”的真实,都必须体现“教学”的真实,能承载议题活动的开展和学科素养的建构,能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真实”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坚持新发展理念”施教时,围绕“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议题,让学生寻找“身边感动”的情境素材,探讨实现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对策,真实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二是优化问题设计。议题情境凸现生活性、富含探究性、充满情趣性,教学中以生活情境为背景,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问题串,对接师生间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交流,甚至是师生间“心灵对话”,达成师生间的同理或共情。例如在组织“价值与价值观”教学时,设计了“怎样的青春最闪光?——追寻‘最美禁毒人的人生价值”的议题,我们用“最美禁毒人”H警官“面对突如其来的尖刀,毫不畏惧挺身而出,身中六刀奋力追凶,黑夜留下160米血路”为情境,依次设计了一些富含启发性、激疑性的“问题串”:“最美禁毒人”H警官身中六刀奋力追凶值不值?我们应如何评价H警官行为?从H警官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的价值力量?使学生的思维深深拓展、情感深深震憾、心灵深深启迪。

3. 架活动:互动探究,解决问题

课堂是活动的平台,活动是课堂的载体。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探究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那么,我们应架构怎样的活动设计来促进师生互动探究思维活动和社會实践活动呢?一是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平台。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借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知识的自主搜集整理活动、多维的交流合作互动活动以及成果的表达展示分享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的过程,又是师生或小组(团队)合作交流过程;既体现了学生个体的思维展露,又体现了师生或小组(团队)的互动探究。如我们在组织“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时,就以大家熟知的吉利集团成功经营事例,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议题引入】吉利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情境再现】“吉利集团宣传片”(播放视频)→【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分析是哪些理念和做法帮助吉利获得成功的呢?→【成果分享】“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正确的经营战略;设立研究院,培养专家人才,自主研发,灵活经营——科技创新;稳定的质量,超值性价比,细微的服务——信誉与形象→【拓展追问】吉利的成功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吗?→【交流展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企业文化等等。二是创新“研学”“思行”结合的活动模式。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统一,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显著特点。我们常用的活动样式有:(1)角色扮演或角色互换。如在组织“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学时,我们以“公民怎样参与民主决策——走出四明湖‘网红杉林困境”为议题,在“限流”与“扩容”的模拟听证中,探究人民应如何依法参与决策、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学习“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内容时,我们以“法官与律师的责职与担当”为议题,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模拟法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人(律师)、被告代理人(律师)等,探究法官与律师在解决民事纠纷诉讼中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2)微辩论或微演讲。如在学习“价值与价值观”时,我们以“H警官身中六刀奋力追凶值不值?”为子议题,采用微辩论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立场、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又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内容时,围绕“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总议题,举行“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微演讲活动,感悟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3)研学实践活动。在模拟社会“大课堂”的同时,我们倡导走向真实的社会“大课堂”,利用周边丰富的“红色”、文化、科技、生态等课程资源,开展嘉兴南湖红色之旅、绍兴文化之旅、“杭州(或上海)活力之旅等研学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意识。

4.展任务:任务驱动,分享成果

任务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旨向,议题的推进往往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即将议题设计成学习活动的引擎,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以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议题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性、驱动性,那么教学中我们应设计怎样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达成学习目标呢?首先,课前精心编制导学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做到导读、导练、导思、导行;其次,课中搭建多维互动平台,自主、合作、探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分享成果,同化旧知、活化新知,实现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最后,课后拓展延伸任务,深化任务激活思维,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之目标。以“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为例,在“公民怎样参与民主决策——走出四明湖‘网红杉林困境”议题下,我们设计了3项议题任务展开教学活动:(1)课前编制导学案,展示四明湖杉林网红情境与网红背后的喜、忧现实,布置预习任务,尝试提出解决对策。(2)课中一是组织自由辩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立场,对A(少数精英决策)、B(公民参与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哪种更好发表意见,通过自由辩论达成民主决策的共识,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教学;二是组织模拟听证会,学生模拟各方代表,就“限流”与“扩容”措施发表意见,通过议题任务的讨论达成共识,在成果分享中完成学科知识的建构。(3)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可通过走访专家、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等形式,为走出四明湖“网红”杉林困境提出书面的意见或建议,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提交给相关决策部门。

5.促生成:生成新知识,养成新素养

生成是新课标新教材倡导的基本理念、基本策略。活动课堂下的生成,不仅包含知识、技能的生成,更包含着思维、素养的生成,是议题统领下的情境性、互动性和生成性的有机统一。那么,应该怎样有效促进生成呢?一是找准合适的生成目标。新课标把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构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生成目标。教学目标、生成目标选择有一个自觉选择和主动创造的过程,一堂课要生成什么、如何生成,需要充分考虑新课标、新教材对该教学内容、学业要求的内在规定性,做到找准、合适,不虚化、更不泛化。二是优化预设有效生成。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交融相辉,这要求我们教师应当为议题式活动课堂寻求灵活的预设,让精心的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首先,确定合理的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教后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并以此作为议题式活动课堂的生成基点,有效促进学生可预设式生成或非预设式生成。其次,“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增加教学的弹性空间:(1)教学目标留有“弹性”区间,根据课堂现场情况合理调整,即时生成新的目标;(2)教学环节适时调整,视课堂学情、现场情境的变化而调整,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3)变单向线性设计为灵活的议题式设计,探究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声音,探究结论也不追求唯一;(4)学习方式可随机选择,教师可灵活采用讨论式、小组合作式、互动探究式等方式,唤发学生的生成智慧、触发新的生长点。教师这样的弹性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是优化预设有效生成的中心环节。如前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中,我们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式设计与纯知识传授的做法,以吉利集团成功的“秘诀”为背景,通过“议题引入→情境再现→合作探究→成果分享→拓展追问→交流展示”层层推进,实现知识、技能、思维、素养的有机生成。

选议题,是探寻和解决议什么的问题;创情境、架活动、展任务,是探寻和解决怎样议、怎么议的问题;促生成,是探寻和解决为什么议的问题。议题、情境、活动、任务、生成五要素优化整合,共同演绎着议题式活动课堂的实施路径,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简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

[3] 王国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上/下)[J].教学月刊·政治课学,2019(4-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议题学科情境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