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的研制

2019-01-02 09:16杨思乐陈惠卿胡泳端邓永标梁炜键陆家豪
关键词:辅具佛山上肢

杨思乐,陈惠卿,胡泳端,邓永标,梁炜键,陆家豪

(1.广东狮子会,广东广州510115;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康复治疗学系,广东佛山528000;3.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4.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广东佛山528100;5.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00;6.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手功能康复辅具适用于各种手部肌腱损伤修复、皮肤烧伤及撕脱骨折和卒中颅脑损伤后遗症的手功能障碍等康复治疗,主要用于畸形纠正或预防组织挛缩粘连,松解制动,以促进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1]。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一种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

1 设计原理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增高,病后需要长时间康复训练。面对患者趋向年轻化,本设计是以玩手机同时进行手功能训练的思考方向,利用低成本以及多元素的结合,在患者到达上肢肌力可达到Ⅲ、Ⅳ级,患侧肢体仍遗留乏力,手指可轻微弯曲时可使用[2],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结构示意

本设计主要有简易式手掌分指板、手臂式手机支架以及手指外翻训练器3种模式。患侧手使用手机,同时达到康复训练相融合,可使其尽快重返社会。

(1)简易式手掌分指板模式。简易式手掌分指板模式是利用魔术贴,将患者手指分开并固定。该模式可用于预防或纠正手指弯曲和挛缩畸形。

(2)手臂式手机支架模式。手臂式手机支架模式是指在患者玩手机时,拇指穿戴指套,利用指套连接弹力绳,锻炼其患者内收、外翻以及对指等动作训练。

(3)手指外翻训练器模式。手指外翻训练器模式是指通过弹力绳的拉力对患者手指进行有效的训练[3]。可有效防止其屈曲过度形成的挛缩,促进患者手指张合运动。

2 临床测试

2.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某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并随机平均分配分为A、B两组。所有患者均完整接受本次康复治疗研究,且无中途退出。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由表1可知,A、B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患者首次发病,单侧肢体瘫痪,病情稳定。

(2)患者年龄不超过65岁,无听力障碍、视觉障碍。

(3)患者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

(4)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达到Ⅲ期,手功能也为Ⅲ期。

2.2.2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病情不稳定者。

(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3)情绪不稳定者。

2.3 治疗方法与观察指标

2.3.1 治疗方法

在临床测试中,A、B组均同时接受基础药物服用和基本康复训练[4]。A组(30例)为实验组,使用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进行康复训练。B组(30例)则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持续固定的康复治疗方案,由同一治疗小组跟进,实验组辅具训练时间为25 min/次,每天一次,每周训练频率为5次,持续4周。

2.3.2 观察指标

治疗小组由同一治疗师对患者相应手运动功能进行康复评定,评定阶段分为治疗前期与治疗后期,分别采用 FUGL-MEYER(FMA)、FIM、MAS、BRUNNSTROM(BRS)进行上肢及手运动功能评定,评定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上肢和手的功能越好。

(1)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66分,包括33项。

(2)FIM。功能独立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FIM)126分,包含18小项。

(3)MAS。手运动功能评定(MAS)共18分。

(4)BRS。BRS上肢及手运动功能分级进行评定。

A、B两组治疗前后评定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A、B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定情况比较

由表2可得出以下结论。

(1)临床治疗前,A、B两组患者FMA、FIM、MAS、BRS等评定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4周后,横向对比A、B两组内的评分指数,均较治疗开始前提高(p<0.05)。

(3)纵向对比A、B两组的数据,A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果分析

手功能康复辅具遵循神经生物控制的原理,训练活动时诱发手部正常运动模式,增强患者日常运动时感觉的输入,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永久正向的可塑性变化[5]。

本研究结果表明:A、B组中FMA、BRS的评定分数无明显变化。MAS评分中则A组比B组患者恢复的功能较好。常规治疗对于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提不起劲,而使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具可让患者增强兴趣,提高康复效率。使用手机时,患者需要进行抓握、对捏、侧捏、背伸以及旋转等动作,本辅具能促进手、腕、掌和指等多各关节协调运动[6],而上肢关节的力矩、角度以及速度等参数未进行精确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修正。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增强患者的手功能。但本研究评估的样本总体数量较少,未能精确反映个体手运动功能差异,在FIM量表中B组反而比A组患者评分差值大,有可能治疗师个人评分判断的客观差异以及采集数据的误差。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试验。

本发明还在不断修正,除了还需要临床试验外,更需增强科学性与实用性。期间注意简化患者使用辅具时对各种模式转化的过程,尽可能减低患者操作不便、患者配合舒适差异与美观程度,以及从经济原则考虑问题,做到普及、惠民及理性,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锻炼方式。

4 小结

本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精细运动的关节分离运动,改善手指的挛缩或软瘫状态,从而缩短疗程,值得推广。作为一种创新辅具,依托那些手功能障碍的人群而创造,它可以适当地辅助且以功能锻炼为目的,让更多的手功能障碍人群得以愉快顺利地操作手机,帮助残疾人的手和肢体尽可能恢复其正常的能力[7]。该多功能手康复训练辅具取代原来只能进行一种康复治疗的单一性康复辅具,让患者利用一种辅具就可以实现锻炼、娱乐一体化康复,转化以往患者锻炼过程枯燥乏味的感觉,寓娱乐于锻炼中充分地进行康复治疗。

猜你喜欢
辅具佛山上肢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安徽省辅助器具工作人员现状调查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