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2019-01-02 09:38李佳清张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

李佳清 张丹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雄安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21日

从雄安新区成立到现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的发展使我们逐渐认识到,目前雄安新区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城乡劳动力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复杂的过程中又势必会出现新的问题。

一、雄安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现状

(一)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雄安居民就业水平和质量差异。由于我国在发展政策上的不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高速发展同乡村逐渐产生了差距,雄安新区也是如此,城乡有着很大差别,城乡居民的就业水平差异显著。据《2015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报告显示,容城、安新、雄县三县农业总人口为72.2万人,非农业人口为40.82万人,该地区生产总值为211.06亿元,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达到总人口的60.2%。有数据显示,18~45岁的农民工失业比例约为1/3,46~55岁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将近1/2,55岁以上的则很难再找到新的务工机会。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上也出现了城乡分割的情况。这些分割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信息(尤其是就业信息)和与就业相关的权利义务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别,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种种不平等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帮助城市建设。但户籍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外来劳动力从事的工种,这使得农民工很难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非城市户口的外来人员即使能跟城市户口的居民一样获得相同的工作,却获得不了与他们相同的工钱。此外,他们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

(二)雄安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加剧。由于存在着劳动力市场分割、城乡分割和两级分割,流动成本过高,甚至高过流动的预期,所以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只能是集中在城市中的非正规部门,主要是一些松散组织、小型企业或劳务组织、个体工商户。由于劳动雇佣关系不规范,有关“农民工”的在劳动中关系问题非常严重,产生了待遇不公平现象。这些不平等可能使得部分社会成员产生一种消极思想,他们或许会认为这一生不管怎样努力都难以改变社会阶层,这种思想不仅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据2007年的数据显示,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钱大约为1,000亿元。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在8~9小时之间的占40.30%,9小时以上占45.98%。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不完全统计,我國每年因工作导致伤残的人员大约70万人,农民工作为其中的主体人员,存在着工钱无端被拖欠、劳动时间过长、工伤事故频发等劳动关系问题。

(三)雄安新区不同行业之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劳动力市场之间具有行政性的分割色彩。垄断行业因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受到国家的保护,而非垄断行业在市场竞争下自由发展。这种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现象首先造成了在不同行业和岗位上工作的人获取工作报酬的机会不平等,从事较低工资收入行业的职工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自由流动到高工资的垄断行业,造成了收入方面的不平等,也会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这种分割造成了劳动者获取工作报酬过程中条件的不平等。

雄安新区劳动力市场呈分割状态。这种分割引起劳动力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障碍,建起的形形色色的门槛与壁垒,会在无形中将在体制外的人拒之门外。而且,必将激励一系列寻租行为及违规行为,增加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为此,劳动者也不得不为此付出更多的交易成本。

二、雄安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目标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雄安新区作为一个急需发展与创新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更是必不可少。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点就是突破原有的城乡二元化构局。任何变化都会带来原有的结构调整,因此会对劳动力人群提出更高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更是明显。为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向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业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四位一体”。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安排就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更新,提高就业岗位质量供给。这不仅指的是要增多岗位,而且要在质量上进行提高。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因为其需求和定位的不同,对产业结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而就业结构又是由产业结构直接决定的。由此来看,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供应更多并且质量更好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三产业快速发展,GDP所占的比重将占很大部分。我们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雄安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比为13.59%、63.32%和23.04%。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报告显示,雄安新区的远期规模应达到500万,作为经济重要推动力的第三产业理应继续发展壮大。

(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强化技术进步带动。2016年雄安新区经济规模只有200亿元,其中雄县、安新县、容县分别为101.14亿元、44.01亿元、59.40亿元,仅占河北省经济规模的0.64%,占保定经济规模的6.58%,相当于北京经济规模的1%;人均GDP为2万元(约2,941美元)。按世界银行收入划分标准,雄安新区目前还处于低收入发展阶段。更主要的是,雄安新区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目前,雄安新区的优势产业为包装、电器电缆和乳胶制品业,这些产业附加价值不高,相近产业之间的联系较低。虽然雄安新区与京津地区空间距离不远,但目前京津到雄安新区没有城际高铁。除了交通、通信等经济性基础设施外,制约雄安新区建设的因素还有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社会性基础设施。

从以下几点来说:第一,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只有整个社会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才能带给从事人员安全感。政府可以采取足够的优惠力度,比如加大对新兴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突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壁垒,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谋发展;第二,消除地区发展政策差异,减少区域发展差距。就业的结构形式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不同区域制定的有关政策极大地决定着当地就业的形势和规模,甚至影响到周围区域。因为当前我国政策的原因,相比于中西部区域,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基础较好,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也相对较高,带动周边的就业规模、就业质量等提升较快,这大大促进了就业结构的优化。与东部沿海区域相比而言,中西部区域的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等都明显较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也明显落后;第三,技术创新对原有进步动力需求的冲击。根据一般思想显示,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三个要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技术进步被认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对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作用因素而言,它的变化最终会引起GDP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将会造成对各行各业的冲击。随着新兴产业在GDP中比重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由对传统数量的追求变为对劳动力内在创新学习能力的要求。劳动者如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一定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发生。

(三)消除劳动力异质性,提升人力资本存量。第一,雄安新区成立,产业类型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产业会明显增多。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本质上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决定着是否要进行创新生产技术和改进劳动生产率。由资料可知,近几年我国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此外,劳动者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已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要高;第二,提升劳动者素质,从人的主观意识上消除城乡劳动力的差异。劳动者是技术革新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农村劳动力大多是外出打工,这种天然的流动性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但较高的社会福利将他们拒之门外,而目标是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条件下享受与他人同等的待遇。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城乡劳动力存在差异性使农村劳动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的城市就业岗位。从劳动力个人角度看来,他们自己在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掌握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切换成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视角,一部分的农村劳动者在诸多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切换成参加就业培训情况的视角,则普遍存在着培训比例低、培训时间短等问题。城乡劳动力的差异性已经在就业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改变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转换新型就业体系。雄安新区还在发展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体制性阻碍导致如今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性。进而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以暂时就业和流动就业为主要方式,很难进入到城市劳动力市场内,妨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劳动力市场间的自由流动,结果出现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体制。

撤销城乡户籍制度,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现在实施的是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福利有较大差距。因为户籍的差异,城市居民在社会福利和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就业权利等各项隐性权利远远比农村居民要高。使城乡居民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能够享受到相同标准、相同内容的社会福利,这是构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因此,户籍制度将成为雄安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绊脚石,必须及时解决。

三、雄安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思路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政策的推进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经过长时间的相互融合才能逐渐完成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需掌握如下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必须树立一种思想:在就业面前人人平等。政府应该承担起对城乡就业统筹兼顾的职责,在相同的发展机会下,把城镇就业与农村就业一并考虑,一碗水端平。只有政府优先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上行下效,在全社会树立起这种正确的思想观念;(2)渐进性原则。由于雄安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多,且相对文化水平较低,转变起来较为困难,如果一下完全开放市场,必将造成无序竞争的现象,损害多方权益。应该分步骤地开放城乡市场,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来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根据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做到“因地制宜”;(3)宏观调控原则。通过完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建立就业和失业的监测预警系统,来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劳动力资源的城乡分布情况,并适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从宏观上合理调控城乡失业率,以尽量避免矛盾冲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实现农村居民市民化。因此,實现城乡一体化对实现现代化的大都市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下面提出几点实现雄安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新区农民身份整体转换为市民身份。这样能够使新区农民尽早获得市民的身份,有一种认同感,有利于他们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增强的“归属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长远看来,最终就是要体现在取消现行户籍登记不同标签、减弱户口配置资源作用、回归国民平等身份属性的根本性改革上。新区人口登记符合人口的居住管理和公共服务原则,不要形成与户籍绑定的固化利益,尽早实现公平规范的资源分配体系。

(二)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身份转换为市民后,不能再以农地耕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应该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如城市失业、生育、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体系保障。由于雄安新区的高起点、高定位,所以在确定本地居民各项社会保障的具体标准上,可参照所承接的首都疏解人员,逐步落实到位,新区居民凭居住证可以在京津冀全域获得同等的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

(三)鼓励居民创新创业。如今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样既有利于增加更多工作岗位,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从以往的经历可知,稳定增长经济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家提供较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使企业更安心、更快速的发展,就会使居民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顺利地进行职业之间的转换,实现个人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艳玲,张永敏.雄安新区农民职业转换与培训困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2).

[2]周梦冉,田晶晶.雄安新区群众利益诉求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4).

[3]花永兰.雄安新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7).

[4]夏文彬.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与建议[J].现代企业,2018(2).

[5]宋锦.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6).

[6]李妍.论构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就业新体系[J].学术论坛,2016.39(10).

[7]刘名远.雄安新区战略定位、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选择[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0(1).

猜你喜欢
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城乡劳动力结构变迁影响因素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