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

2019-01-02 09:38默丽欣路丽肖张增水祃海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默丽欣 路丽肖 张增水 祃海霞

关键词:就业促进机制;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课题科研合作项目(编号:JRSHZ-2018-01009)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28日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就业市场的核心问题。199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仅90万人,2018年突破800万人,而全社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000万个左右,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一、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近几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数量居于高位。2018年,共36.6万人毕业生,其中非师范类32.9万人、师范类3.7万人。与上年人数相比增加了1.17万人,增幅为3.3%。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传统的国家“统包统分”的分配体制转变为“双向择业”、“自主选择”的市场体制,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四点: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从1999年的13万人增加至现在的36.6万人,增加了近3倍。高校扩招致使毛入学率从5%增长到现在的45.7%。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我国仅用了五六年时间,西方国家至少历时二三十年。而我国整体经济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其就业弹性系数偏低,更不要说河北省这样相对欠发达省份。高校扩招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发展速度,致使社会能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远远不足,产生了就业难问题。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产业升级慢,难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多的高端工作岗位。另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也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急需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极好地拉动周边产业,能从根本上提升就业需求。河北省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发展缓慢,相对滞后,大大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三)高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专业设置难以满足市场經济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制度改革。虽然国家对高校自主办学给予了一定空间,但是高等学校的设立、专业的设置仍实行政府计划管理模式。这样导致高校设置的学科、专业市场化程度低,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窄,供给大于需求。另外,有些高校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风,集中力量兴办“热门专业”,减少其他专业的投入,甚至停办一些暂时冷门的专业,影响其他专业的发展。甚者,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教学内容滞后,导致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出现企业招工难、毕业生求职难的问题。此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太快,高校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建设水平不够、教学硬件条件不足等因素均可导致教学质量滑坡,最终影响毕业生就业。

(四)高校毕业生择业观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读大学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投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不富裕家庭,举全家之力供孩子上大学,人力资本成本高,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期望必然也相应高。寻求稳定的工作,对工资的期望值偏高,已成为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的择业意向,结果显示,择业时会首选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高达76.41%,而选择私营企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仅为23.59%。这种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国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举措

(一)美国。美国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制度,由劳工部、高等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进行,政府不直接出面限制和干预。劳工部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核心。劳工统计局是其下设单位,负责收集全国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等数据,并分析预测职业发展前景,统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提供参考依据。此外,每年劳工统计局编印《岗位需求手册》,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指南。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效益,所以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就业辅导中心是指导、帮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专门组织。该中心由副校长领导,组成成员要求很高,力求为毕业生提供专业权威的就业指导。

美国积极创造良好环境,鼓励毕业生勇于创业。调查统计显示,美国创办公司注册资金底线为零,从注册到开业只需经过4步审批程序,7天等待期,支付的费用仅相当于人均年薪的1%。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美国创办公司的限制很少,政府和社会鼓励人人创业。此外,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就业激励措施。联邦政府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特定地区工作或从事特定职业,直接免除学生部分或全部的贷款义务。

(二)德国。德国联邦充分利用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公共服务价值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采取统一的社会化和法制化管理模式。第一,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就业制度。制定了详尽的劳动法规,形成了政府调整就业政策的法律依据;第二,全面推行“非全日工作”制度。希望借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第三,实施以补助低收入岗位来扩大就业的“美因茨模式”。目的是帮助失业者度过短时期的就业困难,并不是为失业者提供终生补贴;第四,政府补贴企业雇佣失业人员。减少企业为降低成本而解雇就业者的行为;第五,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会得到开业补助金,若能雇佣其他失业者,会得到更多政府补贴。

三、河北省就业促进机制构想

(一)调整经济与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市场需求。需求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扩大就业市场需求是主要,发展经济是根本。经济发展越好,就业弹性系数越高。一般说来,就业弹性系数越高,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明显。首先,河北省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为新兴经济体的萌生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快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期经济发展提升对大学生的需求;其次,中小企业是现阶段河北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投资快、人才需求量大。现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政府应重视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吸收大学生,同时为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营造良好环境;最后,政府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将服务业打造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同时,改造并优化传统制造业,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英美高校是以“科研”為导向的发展理念;德国、瑞士、法国等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发展。而我国传统的高校发展理念,完全借鉴英美的科研型大学发展目标。既不考虑自身实际,也不符合高等学校发展规律。因此,政府要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大多数普通高校积极向职业教育转型,树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理念,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科学设置招生规模、招生专业,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须依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目前,部分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出现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在顺应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逐渐适应经济社会战略调整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应调整招生规模,确保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当前社会的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当前国家的人才需求相适应。

(三)规范劳动就业市场

1、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大都不愿接受灵活就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稳定性差,部分私营企业甚至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保证灵活就业者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使就业市场在法律的保障之下平稳运行。

2、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就业公平。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校歧视等。充分促进就业,保障就业公平,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用人单位的责任。政府应当出台保障就业公平的政策,确保制度公平、规则公平。对企业的就业歧视行为从制度上、经济上进行有力约束,比如限制市场准入等。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发展需要,根据岗位设置要求,合理确定招聘的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四)建立健全毕业生约束机制

1、科学的职业规划和良好的就业心态。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学习,保证顺利就业。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其实是“就业迷惘”。因为他们找工作时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也对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一无所知。因此,高校要引导毕业生及早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2、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创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全国高校大力推广。鼓励大学生创业是推进大学生就业、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的前提和根本。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既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又是完善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政府、学校应从激发学生创业理想、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瑛.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1999(1).

[2]范霞.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3]张学英.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论坛,2010(3).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