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的人生经历对其新西兰题材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9-01-02 01:41高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影响

摘要:享有“英国契诃夫”之称的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创作的新西兰题材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让世人对那片“未发现的国土”刮目相看。这一系列题材的小说从选材、布景到人物和主题,无一不与新西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曼斯菲尔德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将内心的“真我”——对新西兰无尽的热爱,真切自然地呈现给读者,也让读者目睹了二者密不可分、紧密依存的联系。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人生经历;新西兰小说;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12-0113-03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文化主体必须选择、接纳其中之一为自己的文化圈,并通过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融入其中,以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对于曼斯菲尔德而言,意识到“真我”是远远不够的。她热切渴望能将那个“真我”,一个真心植根新西兰,热爱新西兰的“真我”诉诸笔端。她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她在新西兰早年的完美生活经历”(McCormick, 1940:134)呈现在她的作品中。正是这些“带有强烈个人风格”(Chatterjee, 1980: 6)的新西兰题材小说奠定了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大师的重要地位。

一、文学创作转折点——弟弟的意外身亡

曼斯菲尔德的新西兰题材小说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类:创作于1915年之前的早期新西兰小说和1915年之后的后期新西兰小说。1915年是曼斯菲尔德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使曼斯菲尔德重新确定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目标并彻底改变了她的文学创作形式。霍尔说过:“‘身份的丧失,只有在这些被忘却的联系再次被置于适当的位置时,才开始弥合。”(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载罗刚、刘象愚主编的《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页)1915年2月,曼斯菲尔德唯一的弟弟莱斯利,因军事训练短暂停留于伦敦,姐弟二人尽情地追忆一起度过的童年美好时光,过去的点点滴滴犹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她的脑海中。然而,美好时光总是转瞬即逝,莱斯利在1915年10月的一次军事训练中不幸丧生,这让曼斯菲尔德的精神濒临崩溃,很长时间都无法从弟弟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然而,越是怀念爱弟,越是思念过去,曼斯菲尔德认为她应该对他和爱弟“共同生活过的那些时光负有责任。我要写它。他也想让我写它。”(Mansfield, 1954: 56)因此,走出弟弟死亡阴影的曼斯菲尔德虽然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她的创作目标却更加坚定:书写她的国家,书写她的人民,书写她对他们发自肺腑的爱。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言:“我要把我对我自己国家的回忆写下来,对,我要写我自己的国家,直到储藏在我心中的记忆完全枯竭。不仅因为这是我应该偿还给我的国家的一笔‘神圣债务,也不仅因为我在那里降生,而且也因为那是我梦牵魂萦的地方,我在心中常与我的弟弟故地重游。我的心从未离开过那地方。我渴望用我的笔,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啊,还有那些我们在那里爱过的人们,我也要写。这又是一笔‘感情债务。啊,我要让我们那个默默无闻的国家打破旧世界的传统视角,那怕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它应该使人惊叹……”(Mansfield,1954:94)

莱斯利的出现和死亡从真正意义上帮助曼斯菲尔德发现了隐匿于心的“真我”,它使曼斯菲尔德“暗地里希望超越现时的痛苦、超越自卑、顺从和放弃而发现某一异常美丽的辉煌时代。它的存在不仅对我们自身而且对其他人都将是一次更新。”(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载罗刚、刘象愚主编的《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54)。如此的身份更新促使曼斯菲尔德竭力想使旧世界对那片早已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也早已融入其骨腱的未发现的国土和它的人民刮目相看。莱斯利的死亡只是偶然,但它却彻底改变了曼斯菲尔德的文学创作风格,使曼斯菲尔德发现了内心的“真我”和文学创作的“根基”。

二、文學创作素材——新西兰生活点滴

实际上,曼斯菲尔德跟新西兰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她的早期创作中就初见端倪,较为有名的是《生日》《杂货店的女人》《小女孩》等。

《生日》出版于1911年,它被认为是曼斯菲尔德创作的第一篇新西兰题材的小说。故事描述了一位敏感的中年男子在等待妻子生产时的所感所悟:面对临盆生产而痛苦喊叫的妻子,他没有心疼,没有担心,有的只是厌烦和冷漠,可当他得知妻子诞下的是一名男婴时,却兴奋得手舞足蹈。尽管小说并未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但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现故事就发生在惠灵顿,故事中的中年男子,正是以曼斯菲尔德的父亲,斯坦利伯纳尔为原型的。故事中的男主角中年得子的狂喜场景正是1888年春日的一个早晨,曼斯菲尔德的弟弟莱斯利出生时,她的父亲斯坦利喜极而泣。斯坦利是一个极度自私和敏感的人,她的妻子安娜在生产时所遭受的剧痛和故事中的琳达的遭遇如出一辙。不仅如此,“海港”,屋外的花园,一条穿越铁索桥的水渠,还有那摇曳着窗棂的海风,无一不让人想起曼斯菲尔德居住长达十年之久的童年居所——桑顿11号。尽管故事中的名字多为德文,《生日》第一次带领读者领略了一个真正的殖民地小镇——新西兰最为真实的模样。一年以后,《杂货铺的女人》出版,这是一部被称为“到目前为止发表在《韵律》杂志上最好的故事”(Daly,1994:30)。故事讲述了一位独自在边疆经营一家杂货铺的女人如何一步步从一名无知少女沦为杀人犯的经过。事实上,该故事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取材于曼斯菲尔德和友人在1907年穿越北岛火山中心地区的为期一月的露营之旅,他们在那里遇见的女人正是故事主人翁的原型人物。

1907年在惠灵顿的露营之旅不仅使曼斯菲尔德“十分热爱”那些“一直对她非常好”的“殖民地人民”(Alpers, 1982:56),还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让她创作出了另一部专注于新西兰毛利文化的作品《珠儿是如何被绑架的》。该故事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全面展示了曼斯菲尔德与她的故国及亲朋之间的深情厚谊。

作为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毛利人代表“本地人”或“我们之一。”与同样居住在新西兰的白人相比,毛利人的肤色、身形、语言、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都和他们有着巨大的差异。 传说中的毛利人部落是食人部落:“野蛮”“无知”。然而,在《珠儿是如何被绑架的》中,曼斯菲尔德笔下的毛利人热情、友善、可爱,与传说中的毛利人形象完全不同。而且,题目中的“绑架”一词也与故事中描述的不尽一致。故事中的毛利人对宝儿十分热情友善,让宝儿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开心”(Alpers, 1984:119) ,“用她那双纤纤细手紧紧地搂住毛利女人的脖子,拥抱她,亲吻她……”(Alpers, 1984:120)

《米莉》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西兰边境的谋杀故事,同样涉及原始森林、土著居民等历史背景,但故事中的杀人犯是一名英国小男孩,这在当时很可能使伦敦读者大失所望。然而,这正是曼斯菲尔德的创作初衷:剖析居住在曾遭她抛弃的遥远的新西兰岛国的人民不合时宜又稀奇古怪的言行举止。

为了偿还那笔欠那座被她抛弃的殖民地小镇和她亲爱的弟弟的“感情债”,曼斯菲尔德于1915年后毅然决然地改变了她的写作风格,进而创作了闻名于世的新西兰系列小说。她最优秀的作品正是这个阶段创作出来的,其中包括《序曲》《陌生人》《在海湾》《旅途》《花园茶会》和《娃娃屋》。

《序曲》是曼斯菲尔德改变写作风格后的首部作品,助她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是她最直白的自传小说。”(Kaplan, 1991:115)故事描述了当凯瑟琳四岁半的时候,比彻姆举家从凯瑟琳的出生地桑顿11号迁往远离城市几公里的乡村的经过。《序曲》分为12章,讲述了伯纳尔家族成员如何改变自我来应对这一突来的变迁。曼斯菲尔德也借此向读者展示了她和父母亲、外祖母、姑妈和姐妹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海湾》通常被当作是《序曲》的姊妹篇,曼斯菲尔德在此部作品中运用了更为娴熟的写作技巧。《在海湾》由13章构成,呈现了伯纳尔家族在夏日的海边小屋度过的单独的一天,故事中的海边小屋就是以比彻姆家族夏日度假之地为原型的。故事开始以诗意般的句子描写了围绕在比彻姆家在威灵顿海港的夏日农庄外的原始灌木丛林,接着通过人物内心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交织映射呈现了家族成员和邻居们一天的生活。

另一个描述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故事便是《旅途》。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克拉雷在母亲去世后陪同外祖母夜行平克顿的故事,这正好是以曼斯菲尔德8岁那年到平克顿看望外祖母的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三、文学创作主题——新西兰家庭、社会关系和冲突曼斯菲尔德创作的新西兰题材的小说其实一直都有触及孤独、冲突、家庭之爱等主题,只是后期新西兰小说更甚。

《小女孩》讲述了一个极度渴望父母之爱温情满满的故事,而这正是当时身处异乡的曼斯菲尔德对有着快乐童年记忆的故乡新西兰最深情的告白。小女孩最开始是孤独的,但终究收获了父爱,这就是曼斯菲尔德,这就是她的父亲。坦白讲,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创作,哈罗德比彻姆都倾尽全力去帮助女儿曼斯菲尔德。幸运的是,在经历了任性、不理解和埋怨后,曼斯菲尔德终在生命的晚期充满深情地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之心:“我终于体会到父亲对我是那么慈爱”,“我享受爱,自始至终的亲切的温暖的爱,我感受到了,我也要回报。”(Mansfield, 1977:149)

《老安德伍德》是曼斯菲尔德以她于1912年在惠灵顿街头遇见的一名流浪汉为原型而创作的另一篇新西兰题材的小说。这则故事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安德伍德不堪的遭遇和转变: 从一个疯狂的流氓成为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从一个遭受社会不公对待的受害者到一名笑看风云的明眼人。无论安德伍德多么努力地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终究还是惨淡收场。曼斯菲尔德正是通过描述熟悉的场景和人物来寄托她对故乡新西兰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新西兰后期小说《娃娃屋》是伯纳尔家族系列小说之一,描述了凯西亚打破她的家庭和所谓的底层人民之间的阶层差别,邀请可怜的凯尔维姐妹去参观家里的漂亮的娃娃屋。在这个故事中,曼斯菲尔德重新回到了她和家人在卡罗里小镇的住所,甚至保留了母亲伯纳尔的名字。不仅如此,伯纳尔姐妹享受的“特殊待遇”也正是比彻姆姐妹于1895年在卡罗里上学期间所经历的。当时,殖民地所有的小孩都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但“一些社会阻碍确实将这些孩子和那些‘大房子里的孩子区别开来”(Alpers, 1982:13),让阶级差异通过孩童的视角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从而展示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

作为谢瑞登家庭系列故事之一的《花园茶会》,讲述了萝拉一家人在举办花园茶会当天对邻居的突然死亡所持的各种不同态度。显然,故事的背景正是以比彻姆家族位于桑顿11号的公寓为原型的,“这是一座白色的大房子,有一条受细柱支撑的长廊和一个阳台。”(Alpers, 1982:15) 这也是一个禁止下层人民窥视、更谈不上接近的地方。幸运的是,故事结尾让我们从一个孩子的视角领悟到了现实和梦想、生存与死亡共存的真谛。

误解与不和不仅存在于《花园茶会》描述的社交生活中,还存在于像《陌生人》中的年轻夫妇等家庭成员之间,代有典型的新西兰特色。《陌生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曼斯菲尔德的父亲于1909年7月14日在新西兰海港等候妻子归来的事件:得知一位病人死在妻子的怀中,哈罗德比彻姆倍感失落和悲伤,他感觉妻子再也不属于自己一个人了,他们也再不可能拥有独处的二人世界了,“孤独”主题也因此凸显。

四、结束语

尽管曼斯菲尔德的早期新西兰小说因“带有‘大陆人对美学原则的曲解” (Alpers, 1982: 155) 而在伦敦遭受冷遇,安爾伯斯相信“当时,这些故事唯有一位真正的新西兰人才能写出来”(Alpers, 1982: 155)。但无论如何,曼斯菲尔德正是从这些故事的创作中意识到自己在创作殖民地题材小说中的局限性。就这样,关于新西兰记忆的闸门顷刻打开,童年的美好回忆源源不断地融入曼斯菲尔德的脑海,成就了她最伟大的后期新西兰小说。

有别于早期新西兰小说,曼斯菲尔德后期创作的新西兰小说不再侧重于人物外表和言行的描绘,而是更加擅长于“进入人物的内心和灵魂,以一种我们认为自然真实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Hormasji, 1967:92),帮助读者洞悉生活的本真和价值:曼斯菲尔德将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注入到了创作中,赋予其灵感和灵魂,让读者看到了最为真实和单纯的“平凡世界”。

不管外界对曼斯菲尔德的新西兰题材小说如何置评,曼斯菲尔德将她对故国的回忆和思念置于其中,“新西兰这片殖民小地在她的笔下重生,成了曼斯菲尔德自我的小宇宙,内心的明镜。”很少有作家将自己的作品作为自我表达的唯一媒介。然而,对于曼斯菲尔德而言,“新西兰已融入她的身体。” (Chatterjee, 1980:57)鼓励她进行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她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过去的点点滴滴和那些被尘封的记忆成为了滋养曼斯菲尔德成长的养分和财富。作为一名作家,曼斯菲尔德倾其一生用于找寻一种能和真实生活共容的艺术形式。终于,她通过文学创作回忆、重现和重塑了记忆中最为珍贵和热爱的故乡、故土和故人。

The Influence of Mansfields Life Experiences on Her New Zealand Stories

GAO Hong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The New Zealand stories created by Mansfield, known as “English Chekhov”, have taken up decisiv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which enables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to look at the “undiscovered land” from new perspectives. The series of stories from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etting to characters and themes are all related to New Zealand. Based on her rich life experiences, Mansfield applies her skillful writing skills to present the inner “true self” and endless love for New Zealand to the readers, and also makes the readers feel their inseparable and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Mansfield; life experiences; New Zealand stories; influence

(責任编辑:陈树)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36

收稿日期:2019-04-30

基金项目: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成长小说系列研究”(16SB0185)

作者简介:高虹(1981—),女,四川绵阳人,讲师,文学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曼斯菲尔德影响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声 明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讽刺艺术赏析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