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关公信仰与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2019-01-02 09:00田龙过
西部学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

摘要:关公信仰是海外华人社会普遍的价值信仰,以诚为本、以义求利是海外华人关公崇拜的价值核心。关公信仰是建构中国当代价值观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有益途径。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世界熟知的关公符号象征系统、话语系统和遍布世界的华人华侨信仰,充分挖掘关公信仰的价值理想,向世界讲述关公信仰的历史以及华人华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和谐共处的故事,以丰富多样的价值样态和讲述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的诚信观、义利观和财富观,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积累价值互信和价值共识。

关键词:关公信仰;价值共识;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7-0128-04

总结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往的价值追求,向世界各国展示合作共赢的历史事实,是当今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

追溯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发现,丝绸之路是华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坚持合作共赢之路。华人走到世界各地,也把故乡的神灵和信仰带到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华人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关帝庙建筑带,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关公信仰圈,关公所具有的“忠、义、信、智、仁、勇”等伟大品格成为海外华人的价值追求,成为他们团结协作的价值共识,成为他们处世和与各国人民交往的价值准则。因此,借用已有的世界熟知的关公符号象征系统、话语系统和遍布世界的华人华侨信仰,挖掘关公信仰的价值理想,向世界讲述关公信仰的历史以及华人华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和谐共处的故事,不但可以以丰富多样的价值样态和讲述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的诚信观、义利观和财富观,而且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积累价值互信和价值共识。

一、关公信仰是海外华人社会普遍的价值信仰

海外华人世界关公信仰源远流长,中国民间有“移神移鬼”的传统,华人走到世界各地,都会恭请故乡神像移往迁入地另建庙宇祀奉,这种神明“分灵”迁居的过程一直伴随着华人海外移民过程[1]。立庙奉祀,是华人早期移民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华人华侨每到一地都会建起关公庙,供奉起关帝像,而且家庭祭祀、庙宇会馆祭祀和行会祭祀等多种祭拜仪式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祭拜不但寄托了他们对故国的遥思和对传统的坚守,其所承载的价值理念也成为他们在海外经商谋生、开天拓地的个人操守、行为规范和理想追求。海外华人华侨在集体化的仪式参拜当中强化共同的价值观,重建共同的归属感和集体感,通过自律意识体验,维护和弘扬关公信仰所蕴含的价值理想。据《菲律宾福联和布商会成立经过》一文介绍:“福联和布商会原名关帝爷会,……当时风气未开,各途商业团体组织尚未萌芽,而崇拜祖国之古代英雄关云长者尤为群众之普遍心理,故即取关帝爷名以名本途所组织之商会。然亦有取义焉,盖吾侨皆钦佩关羽为人忠义新勇,……吾人定当企仰昔贤,守此美德,以光大前人之遗绪也。[2]可以说,关公信仰包含了华人社会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凝聚华人华侨价值共识,使其成为华人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信仰,并以其为指导,约束和规范华人在海外经商、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

在东北亚,关公信仰早在400多年前就传入朝鲜半岛,日本长崎也是在这一时段建起了关帝庙。[3]之后日本的函馆、神户、长崎、横滨、大阪、札幌等地均建起关帝庙,“时至今日,日本华侨社区供奉关帝的信仰和习俗仍然十分盛行。”[4]在东南亚,“下南洋”的华人华侨也在东南亚各地建起关帝庙。据统计,仅越南全国就有供奉关公的庙宇40多个,其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会安关公庙大约距今400年左右[5]。在新加坡的天福宫、宁阳会馆、应和会馆等都供奉关帝,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吉打州大溪大年,森美兰州瓜拉比朥,槟城,丁加奴州,沙巴州拉哈拿督、山打根等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巨港、万隆和棉兰以及泰国的寺庙、会馆也是如此,并发现有关关公的碑铭有77条之多。[6]在菲律宾,“关公不仅是关帝庙的主神,而且还作为陪衬的神抵被侍奉于其他寺庙中”“菲华社会义结金兰的团体见诸报端者不下四五十个,……多尊奉关公为盟主”。[7]

根据《非洲华侨史料选辑》的记载,“关帝是陪伴华侨进入非洲的第一尊中国神祗”。1842年,毛里求斯的关帝庙正式落成。[3]在澳洲,澳大利亚的本迪戈、墨尔本和悉尼等地有关帝庙。[9]在美洲,1847年,随着华工进入古巴,关公崇拜被带入此地。[10]在荷属加勒比地区,华人华侨也祭拜关公。[8]在美国,纽约、旧金山、华盛顿等地都有关帝庙,“在许多店铺、水稻种植园和会社会堂里,都安放有关公像的神龛”,“许多华人商家、业主、经理等崇拜关帝,将之尊奉为财神和信守商业契约之神,许多华人的店铺、酒楼、饭店、公司、银行等供奉的关帝像随处可见。”在欧洲,法國巴黎的华侨华人在他们开设的餐馆和店堂里,大都供奉着关公神像。[9]浙江是华侨之乡,仅青田一地在欧洲有华侨14人之多,“旅欧浙南华侨主要祭祀最崇拜的关公”。[11]关公信仰延续到新一代海外华人。据统计“关帝信仰已在全世界143个国家与地区中传播。”[12]

二、以诚为本、以义求利是海外华人关公崇拜的价值核心

海外华人社会的关公信仰是华夏社会风俗和信仰传统的海外延续。自隋唐以来,关羽不断受到官方和民间的加封和重塑,明清时期,关羽崇拜进入“三教尽皈依”的极盛时代,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在清代,全国各地具有均有关帝庙,“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13]其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文庙。[14]关公信仰随着清朝的开疆扩土也传到了新疆、西藏、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除此之外,明清时期还有23个行业奉关羽为行业神。[15]关公信仰之所以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推崇,就在其身上所蕴含的“忠、义、信、智、仁、勇”品格,这既是官方社会教化的需要,也是民间对这种美好精神品质的期盼和追求。

另一方面,明清商帮的兴起也对关公信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关公替代赵公明等南北财神成为中国商行的普遍信仰。明清山陕商帮兴起,山陕会馆遍及全国。作为山陕的乡土神,关公信仰在山陕商人中尤其兴盛,并随着山陕商人走向全国。关公信仰不但能联乡情、固乡谊,而且在重农抑商的社会里,起到了抬升商人地位的作用。关公是武圣人,在充满风险的旅途和商场中,关公成了商人心目中的保护神。关公是“忠、义、信、智、仁、勇”的象征,这正是在缺少法律保护和行业规范的商业社会里最需要也是最看重的精神品质。在开封山陕会馆,他们用琉璃饰件烧成“买卖公平,义中求财”八个大字作为经商信条[16]。“买卖公平”是商帮追求的价值准则,“义中求财”则是其价值目标,以义当先、义中求财成为山陕商人的价值共识,并辐射到其他商帮的商业活动中。

明清时期另一大商帮徽商也是如此。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关帝信仰非常普遍,“徽州各地以关帝信仰为基础结成具有信仰和经济性质的组织很多”,“在徽商信仰的各类神祇中,最受敬奉的当属关帝,徽商在全国各地所兴建的各类会馆,多祀关帝”。[17]他们在商业合作时,在签订合约和规范后往往还要“歃血为盟”,相互起誓,轻财仗义、忠信不欺,共同遵守规则,否则“神人共殛”[18]所以,关公信仰所蕴含的价值理想既是商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社会伦理和商业道德,同时作为一种禁忌对每位经商者进行着心理约束,使每一个经商者时时刻刻记着头上有神明,心中有戒律,经营有规矩。

关公的“忠、义、信、智、仁、勇”约束着商帮的商业行为,而商帮的商业实践也重塑和丰富了关公形象,以诚为本、以义求利成为关公崇拜的价值追求。关公,既是商业精神的来源,也是中国人商业精神的象征。“乱世豪杰四海闻名,虽异姓兄弟而情如手足。共存荣,共患难,轻富贵,重气节,始终如一,可谓情至义尽,足为我后世鉴也。……其宗旨无非以联络感情,促进互助,团结合作,和衷共济为原则。”[6]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古城会馆的建馆碑文强调的“共存荣,共患难,轻富贵,重气节”“情至义尽”“和衷共济”,继承了国内关公信仰的传统精神和价值追求,成为华人华侨在海外经商贸易和交往处世的价值规范、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9]关公信仰作为中国传统的价值信仰,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它反映了中国人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共识。华人华侨祭拜关公的过程,是关公作为神灵与华人社会建立价值契约的过程,也是进行群体训诫、监视和规范个人价值理念的过程。从家庭祭拜、庙馆祭拜和行业祭拜,华人华侨在与关公的对话的过程中,完成了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的自我规训。华人华侨在关公祭拜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统一了价值规范,并以此作为与海外社会交往的行为依据。华人华侨在海外社会商贸交易和处世交往的过程就就是展示和传播关公信仰的过程,也是传播以关公信仰所蕴含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过程。可以说在关公信仰和华人商业实践的双重建构下,关公成为华人华侨商业精神的象征,成为西方世界认识华人社会价值理念的最佳符号系统。遍布世界的关公信仰也成为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人价值追求的最便捷的媒介和有效途径。

三、关公信仰是建构中国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关公信仰包括关公塑像,关帝庙、会馆等祭拜场等象征符号系统以及祭拜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关公塑像,关帝庙、会馆等祭拜场所既是一种物化的象征符号体系、传播媒介,也是一套价值体系;祭拜仪式体现了华人对人类基本行为道德准则的信念和坚守,是诚、信、义等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对关公的信仰和祭拜,是华人社会共同的约定和认同,表现了关公价值理念的神圣性和崇高感。从共时性看,海外关公信仰具有相对稳定的信众,形成了相当广泛的信仰带或信仰圈,是海外华人华侨经商谋生、处世交往的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从历时性看,关公信仰既是对关公人格的赞美,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忠、义、信、智、仁、勇”这些人类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华民族用“诚”“义”构建起来的经营之神。关公作为中华民族标志性的符号体系,经历代官方和商帮的不断地选择、改写、补充、丰富和完善,成为讲忠义、重诚信,以仁求义、以义求利的完美典范,成为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象征。。

关公信仰虽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性,但它所承载的价值信念则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人类美好品德进行理性的选择、判断并经过实践检验,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

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海外关公信仰作为文本,是“多种写作”的“编织”状态,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集体经验、民间传说和一系列文化符号等共同建构起来的,其关公形象既是历史上、传说演义中、舞台上、官方加封的以及庙堂祭拜的所有关公文本的精美编织,也是历史上各商帮波澜壮阔的经商传奇,海内外华人华侨纵横商场精彩绝伦的从商历史的拼写,是历史与当代对话的结晶,也是中西商业经验和商业精神相互碰撞的产物,同时,中国和平共处的国际形象,改革開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也将关公这个历史文本引向了当下,为其增添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对外合作要坚持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20]因此,挖掘关公信仰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关于信义、情义、正义和道义等历史资源,不但可以丰富和充实中国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而且也用海外华人与世界相处的历史事实和现实经验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价值自信,从而向世界证明,以诚相待、以义取利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赢的合作之道。

四、关公信仰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有益途径

关公信仰随着华人华侨走遍世界,不但其所承载的价值理念为世界所知,而且海外华人华侨也在与所在国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往中身体力行地把关公信仰的价值理念展示给世界,因此,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要善于借用已有的世界熟知的关公符号象征系统、话语系统和遍布世界的华人华侨信仰带这种难得的传播平台、传播媒介,融合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密度。

关公信仰的国际传播可分为三个层面展开,即关公像及祭拜场所等物化的符号象征系统,关公祭拜的仪式象征系统以及相关的故事系统。“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21]关公信仰的故事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公故事,二是以关公作为经营之神而以诚相待、以义求利的古代商帮的故事,三是海外华人华侨、中资公司“情至义尽”“和衷共济”,与所在国人民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拼搏故事,四是华人华侨崇尚关公、祭拜关公,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故事,等等。这些充满东方传奇和道义感召力的故事资源源远流长、取之不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22]关公信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美好道德品质的追求,关公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关公国际传播容易找到人类情感的共通点、共鸣点,容易达成价值共识。因此,关公信仰的国际传播,重在将其所蕴含的“忠、义、信、智、仁、勇”等价值理念挖掘出来,将华人华侨以诚相待、以义求利、和谐相处、互惠双赢的商业精神提炼出来,将中国人用性命铸就的信用意识、契约意识展示出来,以华人华侨关公信仰带为基地,向世界推介关公。在历史与现实,东方和西方,关公价值体系与中国价值观的相互指涉、互文阐释中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民族的诚信观、义利观和财富观,让历史告诉现实,用现实证明未来,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共建共赢历史进程之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孟庆梓.历史记忆、仪式场景与社群整合:新加坡华人社群保护神崇拜[J].东南亚研究,2012(5).

[2]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公崇拜的演变史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3]苗旭慧.中国民间信仰的海外传播——以关帝信仰为例[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12).

[4]蔡晓瑜.福建关帝信仰在海外传播原因初探[J].东南亚纵横,2006(9).

[5]谭志词.越南河内历史上的关公庙与华侨华人[J].南洋問题研究,2005(2).

[6]贾发义,李志贤.东南亚华人的关帝崇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一个例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9).

[7]陈衍德.试析菲律宾华人宗教信仰的经济动机[J].南洋问题研究,1994(1).

[8]高伟浓.荷属加勒比地区华侨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J].八桂侨刊,2018(2).

[9]沈立新.浅谈海外华人的关公崇拜[J].八桂侨史,1995(3).

[10]班国瑞.关公与观音:两个中国民间神在古巴的变形[J].八桂侨刊,2014(4).

[11]郭剑波.浙南华侨华人与中欧文化交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12]郑土有.关公信仰[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13]宫宝利.清代会馆、公所祭神内容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14]杜鹃,于鹏飞.关公崇拜在清代的发展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15]李乔.行业神崇拜——中国民众造神运动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16]韩顺发.关帝神工:开封山陕甘会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17]陶明选.明清徽州关帝信仰的经济组织与经济功能[J].中外企业家,2015(30).

[18]谢国祯.新刻徽郡补释士民便读通考//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0]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N].人民日报, 2015-01-09.

[2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作者简介:田龙过(1965—),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设计与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广联“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基地专家,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

(责任编辑:薛耀晗)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面临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