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2019-01-03 11:40徐晓琴
关键词:评判护士护理人员

徐晓琴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湖北 咸宁 437499)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普遍得到了提高。作为我国医疗的后备军,医疗学院对于学生的护理教育必须严抓,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护理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肩上担负着培养我国优秀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对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护理人员具有评判性思维才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好的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护理的水平。

1 评判性思维的概述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来源是哲学这门学科,首先由德国的学者在二十世纪率先提出这一概念。许多学者都曾对这一概念下过定义,有人认为,评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技巧的综合。也有人认为,其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这些学说和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1]。在我国一般评判性思维又被称作批判性思维,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复杂的情景和状态下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并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正确问题解决方式的一种能力。从护理的方面来说,就是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一些突发状况和问题的判断与抉择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已经逐渐得到了大家 的重视,也正在逐步深入到护理的过程之中,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评判性思维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在质疑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的过程。其优点也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2 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及其特点简述

我国一般把评判性思维看作由认知技能和情感倾向两部分构成。其中,认知技能又包括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演绎推理等,情感倾向又包括习惯性质疑、创新性、反思能力、谨慎细心等方面的思维习惯[2]。这两方面缺一不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评判性思维尤其专门的独有特点。首先是具有主动性。评判性思维是要求个体去积极参与,进行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给出的建议。其次,具有独立性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评判性思维是要求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在进行思考与判断时不应该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是坚定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再次,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在于不断的进行创新。在运用评判性思维思考问题时要进行一次思维再思维的过程,善于创新,不落入俗套。除此之外,这种思维还要具有全面考虑的特点。在思维过程中是对自己和他人思维的全面考虑,不片面评判。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有说服力。我们利用这种思维的最终目的就是做出最后的选择与评判,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评判必须有足够的说服力,可以让别人认可,有充分的依据去证明其正确和科学性,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3 提高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经过上述对评判性思维的概述,我们已经对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一些方法,提高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程度,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现提出以下措施:

3.1 明确概念,加强学习

首先,要让护士认识到评判性思维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应该明确,这种思维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光依靠理论知识还是不够的。其次,要在学校和医院同时开展学习培养活动。在学校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应用实践。在医院内,对任职的护士定期进行一些培训,促进他们思维方式的养成。

3.2 多种方式,全面培养

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养成他们的评判性思维方式。在学校内,可以采取观察报告撰写的方式,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还可以撰写报告对学习的知识与参与的实践进行反思,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这对护士的自我调控能力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医院内的任职护士可以对病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对反思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

3.3 科学地运用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的建立并不容易,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该要注意科学应用。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每一次都争取做出最完美的决策。

综上所述,在医疗如此受到社会关注的大背景下,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普及与应用具有很大的价值,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积极研究。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相信,评判性思维教育的发展会对护理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猜你喜欢
评判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