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中心山铅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探讨

2019-01-03 02:03何静
西部资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金属矿区段矿化

何静

摘要:新丰县中心山铅多金属矿矿区位于广东省龙门盆地多金属成矿带北部边缘,矿区内分布着大量的铅、锌以及锡、铜等多金属。本文对中心山铅多金属矿区的基本概况进行探讨,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1.引言

中心山铅多金属矿位于从化一连平构造以及佛冈一丰良断裂构造的交界位置处,矿区内有着的优异的成矿地质条件,并且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矿区内部构造以及岩浆岩发育良好,有石炭系出露,佛冈一丰良断裂和矿区成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新丰县中心山铅多金属矿区概述

矿区中心位置位于新丰县城南东150。方向约lOkm处:东经114°15 ′45″-114°22′15″;北纬23°56 ′00″-24°00 ′00″。省道S44从矿区西侧经过,北部经石角、马头镇与国道G105相连,图1为该矿区附近的交通位置图。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在该区域主要有以下出露地层:寒武系以及奥陶系、侏罗系、泥盆系等。其中,前两个为这一矿区金属矿床的最为重要的含矿层位。按从新到老的顺序,简述如下:(1)白垩系:下统官草湖群,分布于本区域北东部,与下伏下侏罗统金鸡组呈不整合接触。(2)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为一套浅海相砂泥质碎屑岩建造,由细粒石英砂岩以及粉砂岩等组成,分布在东部锡场及北部石角一带,不整合覆于下石炭统和中下泥盆统之上。(3)石炭系:下统大塘阶,分布在南东及北西部,范围较窄,不整合覆于中下泥盆统桂头群之上。(4)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分布在中部及北部的石角一带,不整合覆于下奥陶统和寒武系八村群之上。(5)奥陶系:分布在矿区的下礤区段及东西两侧,分布面积较广。由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组成,整合于寒武系八村群之上。(6)寒武系:八村群,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是本区所见的最老地层,分布于南东及北西两侧,出露面积较大,主要由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板岩互层组成。

矿区内除了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层、变质碎屑岩构造。矿区地层由老到新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层序:其一,就是寒武系八村群。对于该地层而言,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北西部以及南东角位置,为灰绿色、浅灰色变质砂岩与板岩、黑色炭质板岩互层,在接近底部的位置处发现了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倾向范围为320°-245°,倾角范围为50°-80°。其二,还包含奥陶系。对于奥陶系而言,主要包含下统下黄坑组以及中统长坑水组.同时还包括第四系。

矿区内的构造以断裂为主,按走向大体可分为NEE向和NNE向两组。从力学性质看,NNE向断层具张性正断层的特征,形成较早,属成矿前或成矿期构造;NEE向断层具压扭性特征,形成较晚,切割NNE向的构造,属成矿后断裂。

F1:规模较大,为本区的主断裂。呈NEE向展布,由西到东横穿整个矿区,走向长20多公里,倾向S,倾角50°~60°,为平移逆断层,南盘向东,北盘向西,两翼地层错距达数公里。

F2:呈NNE或NEE向贯穿于矿区下礤区段,位于角坑和下礤之间,走向长约6km,SW端被古岭岩体吞没,NE端在矿区外与F1相交。断面倾向SE,倾角70°,断层切割了奥陶系龙头寨群地层,使之出现重复加厚现象。

F3:位于下礤区段中部,长700m-800m,走向NNElO°~40°,倾角43°-76°。V1矿(化)体大体沿该断层产出,矿体规模、产状受断层控制,在断层与矿体交接部位,矿体厚度增大,品位变富。

F4:位于下礤区段中部、AP8化探异常带的中段,长约1.6km,倾角50°-86°,破碎带宽1.3m-2.5m,破碎带主要由粉砂岩、角岩角砾组成,角砾棱角一次棱角状,大小不均,一般lcm-2cm,大者达lOcm,局部发育有梳状乳白色石英,见少量散点状细粒硫化物分布,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等。沿断层形成较强的硅化蚀变带。

F5:出露于下礤区段东侧,与F1断层呈平行展布,两端均延长至图幅外,规模较大,为区域性断裂之一。延长约7.5km,倾向NW,倾角85。。

矿区内见少量沿构造裂隙充填的基性、中性一酸性浅成岩脉,主要分布着煌斑岩以及辉绿岩等,具体分述如下:(1)煌斑岩脉:见于矿区下礤区段中部及北西侧,呈小透镜体状,长lOOm-150m,宽1m-3m,走向NE25m-70m,倾向NW,倾角70°-75°。岩石灰黑一灰绿色,具全晶质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产于成矿后期。(2)辉绿岩脉:在下礤区段中部沿NE向构造充填,呈不规则透镜体状,脉长150m-230m,宽1m-3m,走向NE25°-60°,傾向NW,倾角50°-65°,岩石灰黑绿色,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含少量绿泥石及硫化物。灰绿结构或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产于成矿后期。(3)闪长玢岩:在矿区下礤区段出露两条,一条在下礤区段北西部呈NE向展出,倾向120°,倾角80°,走向长小于200m,宽1m-2m,岩石风化呈褐黄色,斑状结构,斑晶由角闪石(占5%)和长石(3%)组成,溶蚀呈浑圆状,颗粒Imm-2mm.产于成矿后期;另一条在下礤区段中部呈NEE向展布,倾向342°,倾角74°,长小于lOOm,宽1m-2m,呈小透镜体状,岩石强风化为土黄色,主要由中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含少量石英,斑状结构,斑晶为角闪石( 7%)和中长石( 5%),基质为微晶长石和角闪石,形成于成矿早期。(4)花岗斑岩脉:主要见于下礤区段的中部和北西部,形成于成矿早期。

本次没有在矿区开展物探工作。在2012年度的省地勘基金项目中,针对该区前人资料中提到的近东西向含锡石英线一细脉带,在下礤区段和打望顶区段开展了20km的激电(IP)中梯剖面测量工作,测线方位南北向,理论探测深度为lOOm-300m。通过工作在打望顶区段圈定IP异常3个,沿NWW方向呈“串珠”状产出;下礤区段圈定IP异常5个,编号为Ⅱ一1、Ⅱ一2、Ⅱ-3、Ⅱ-4和Ⅲ一1异常。其中,推测Ⅱ一1、Ⅱ一2、Ⅱ-3、Ⅱ-4为含黄铁等金属矿化较强的多金属矿化体(脉)引起。但是,通过异常查证工作,发现含矿石英脉比较稀疏,不成规模,迄今尚未发现有价值的含矿石英线一细脉带。

3.找矿标志

3.1矿床成因分析

由于古岭花岗岩体的侵入活动是多期次的,矿区内的构造活动也是多期次的。每一次矿化活动,都与一次构造裂隙的发育密切联系。区内的矿化作用也经历了长期多阶段的演化过程,是一种间歇的、脉动式的活动。由于矿化作用的这种特征,加上热液的远距离搬移,因此区内矿化活动总体看来是较微弱的、不均匀的,只有在经过了多次矿化活动叠加的部位,才可能出现工业矿体。通过对矿床成矿环境进行分析,并对矿体矿化特征进行总结,可以初步断定该矿区的矿床成因主要有中低温蚀变破碎带充填型以及细脉充填型。同时根据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本区还具有在接触带找矿和岩体中找矿的巨大潜力。

3.2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分析

在该矿区的蚀变破碎带中,有大量矿体的赋存。在地表蚀变带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氧化标志,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颜色主要呈褐红或者是褐黑色,土状较为疏松,因而很容易进行辨认。此外,在该矿区内,本区的容矿构造为呈NNE走向的断裂带或层间破碎带,富矿体往往出现在NNE走向的断裂或层间破碎带与EW走向的石英线细脉带的交汇部位。

(2)矿物共生组合标志分析

在硫化物矿化阶段,形成了该矿区的锡矿。因而,矿区内含有大量的多金属硫化物,比如黄铁矿以及毒砂、黄铜矿等等。这些矿体主要呈现出浸染状,在致密块状分布较为明显的地段,往往有富矿产出。

4.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通过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做出了分析,经进一步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初步断定该矿区的成矿条件与中低温热液矿床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南颐.广东岩石地层[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纪珊珊.广东省乐昌市庆云镇富云铅多金属矿成矿特征讨论[J]资源与环境,2015 (05):60-63.

[3]广东省有色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金属矿区段矿化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河南宅延多金属矿磁异常区找矿前景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磁法勘探在寻找隐伏多金属矿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
仿生矿化法制备HA/SF/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