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探讨

2019-01-03 02:03曾煜明
西部资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防治措施

曾煜明

摘要: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

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广东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方面的规律。在对广东省西部地区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灾害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某地区发生的灾害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由此提出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条件下,以适合该地区的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某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机制;防治措施

1.引言

该地区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处西江中下游,属粤西山区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区内汛期滑坡、崩塌灾害较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开展某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评价和区划,编制各类基础和应用性图件,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针对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探讨,为广东省西部地区防治规划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等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具有现实的防灾减灾意义和重大的社会意义,并有力地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2.研究区各种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特征

2.1滑坡灾害

滑坡地质灾害中的滑坡平面形态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舌形、半圆形,剖面形态以直线型居多,占滑坡总数的35%,其次为阶梯型,占滑坡总数的30%;滑坡体厚度以0-5m的厚度为主,占滑坡总数95%;滑坡大多数发生在坡度小于45°的边坡上,占滑坡总数70%;坡高以大于20m的居多。

2.2崩塌灾害

崩塌灾害在坡高上主要以5m-lOm范围为主,占崩塌总数42%,其次为lOm-20m范围,占崩塌总数26%;在坡度上主要以70°- 80°区间为主,占崩塌总数39%,其次为大于80。区间,占崩塌总数26%;崩塌体厚度上均为0-5m范围,占崩塌总数76%;坡面形态上多呈直线或凸形型,分别占崩塌总数的64.5%和22.6%;土质斜坡经常发生崩塌,共有27个,占崩塌总数的87%。

2.3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别为南江口镇双冲村坑口(YN0910)和东坝镇大迳村枫树围(YN1319)两处泥石流隐患点,规模均为小型。其中,前者最为主要的隐患点为冲沟内堆积较多松散土体及碎石块,易发程度属于低易发。该区域植被覆盖率85%,泥石流来源补给主要为沟谷两侧斜坡的松散岩土体,因受降雨时间过长,滑坡的土质会逐渐松散,产生崩塌产物汇集于沟谷中,目前正处于发育期,在雨季时期,应做好监测工作;YN1319泥石流灾害隐患点为斜坡顶端附近被雨水冲刷严重,且该处处于上乔断层构造带,表层岩土体较为破碎,易受雨水冲刷流失,坡面仅见少量植被,降雨时,坡面的松散及破碎岩土体易随流水冲走,易发程度属于低易发。该区域植被覆盖率70%。泥石流来源补给主要为斜坡上松散岩土体,由于长时间降雨伴生的崩塌、滑坡松散物随流水漫流搬运至坡脚低洼处,目前正处于发育期,在雨季时期,应做好监测工作。

2.4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共1处,规模为小型。该处位于都城镇中山社区居民区,为人工鱼塘回填后,由于人工填土未经夯实且房屋位于淤泥质软弱层上方,重力作用下引起的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居民房屋倾斜现象。根据调查发现,该处地面沉降现象仍有持续的可能,特别是在强降雨、附近抽取地下水、震动等多因素影响下将会加剧沉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5不稳定斜坡

地区出现不稳定斜坡425处.从类别上分析,在坡面形态上主要以直线型和阶梯型为主;在坡高上主要以0-20m范围为主,共有394处,占总数92.7%;在坡度上主要以大于50°区间为主,共有413处,占总数97.2%;在斜坡类型上主要以人工土质和人工岩质为主。

3.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3.1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点全部分布在0-500m海拔的平原和丘陵、低山相邻地段。其主要原因是在丘陵~低山区内普遍都发育有5m-20m厚坡残积层地质灾害的致灾载体。与此同时,该区域人群数量居多,人类存在强烈的工程活动,该区域存在大量的坡面开垦活动,植被遭到破坏,所以,该区域的地形以丘陵、低丘地为主,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类型的地质灾害。

3.2坡高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据勘察,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数为人为因素(削坡、开挖坡脚等)造成,数据表明,坡高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越多,即坡高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越大。这是由于当削坡高度越大,为了减少土方量,削坡坡度一般较陡,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且坡高越高,致灾体的体积越大,往往导致发生的灾情会越大,危险性越大。可见人为因素造成的災害占比很大。坡高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分析,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坡高越大,重力势越大,对斜坡的稳定性越不利。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坡高也是地形地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一般来讲,适宜居住的边坡坡高都不是很高。需要指出的是,脱离人类工程活动对边坡的影响,单独以坡高对滑坡等灾害发生难易程度进行评价是不科学的。

3.3坡形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滑坡、崩塌以及不稳定斜坡等主要分布在直线型斜坡和阶梯型斜坡上,通过调查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斜坡主要为人工削坡,即人为因素占绝大部分;凸型斜坡和凹形斜坡上,分别只占总数的7.77%和6.93%,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坡脚开挖的因素产生的以上两种类型。由此可见占大多数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4坡度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滑坡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坡度20°-50°区间,占滑坡灾害点总数的70%;崩塌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50°范围,占崩塌灾害点总数的87.1%。由此分析可知,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受坡度影响较大。不同的坡度,会之家影响斜坡的地质稳定性以及变形失稳模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边坡坡度小于50°时,发生滑坡的概率极高;当边坡坡度大于50°时,就会产生常见的崩塌灾害。

4.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为了有效地防治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较小程度的人员财产破坏,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地质灾害防治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本着以下的指导思想:根据广东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危害程度等,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将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完善健全,做到依法行政;贯彻政府及地方的防治方针;地质灾害要进行统一性地规划防治,通过各部门、各系统的通力合作,将群众的防御地质灾害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遵照“政府负责,监测站技术指导,受灾点群众监测,以点带面开展群测群防”的方针;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充分遵循自然规律、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可能的防治,并密切结合广东西部地区国土开发整治和经济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防治工作必需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鉴于上述情况,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走“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灾道路。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及其巨大,在以后的防止工作中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手册和挂图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灾、进一步让全民增强自身的防患风险的能力,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奉广,木合塔尔.扎日,封丽华.新疆伊犁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03):117-120.

[2]张红,穆媛芮,曾浩,等.新疆伊犁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与旅游安全问题探討[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01)55-57.

[3]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王金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4(01)7-18.

[4]向小龙,孙炜锋,李国伟,等.云南盐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5,21(01):97-107.

[5]胡应全.贵州雷山民族学校滑坡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J].西部资源,2018(06):121-124.

[6]陈芬芬,王亚民.青松岭镇花市村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及稳定性分析[J].西部资源,2018(04):99-100.

[7]潘建磊,田万生,范晓梅.甘肃省陇西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易发区研究[J]西部资源,2018(03):100-101.

[8]李建.西南关坝地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J].西部资源,2018(04):48-51.

[9]关继荣,徐军,王佐强.当前城市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J].西部资源,2018(04):74-75.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防治措施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