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忱:走在为历史名人寻后的路上

2019-01-03 07:01陶彬孙漫伊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进士作家创作

陶彬 孙漫伊

一个好的作家,骨子里都藏着故事,这些故事,需要有生活。生活中的艰辛与磨砺,是最好的素材。

少年时期的杨子忱家境贫寒。或许正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让他成为以后闻名世界的作家。杨子忱的家乡在九台市三台村。儿时他就知道,距离他家20多里的其塔木红旗村里曾经出了两个进士,清同治、光绪年进士,曾任临榆,即山海关所在的榆关,以及庐龙、永年等县知县。

上世纪60年代,在通过后人了解了其塔木红旗村父子进士杨诚一与杨灏生的故事后,杨子忱对于寻访历史名人的后人有了很大的兴趣。为了这个兴趣,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踏寻、证实,杨子忱先后拜访了近30位历史名人的后人。

一个为文化耕耘了一生的作家

杨子忱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换来的是出版长篇22部,文集15部,诗集16部,另外还有数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内容涉猎纪实文学、儿童文学、文艺评论等各个领域。可以说,任何体裁都有建树的作家可谓凤毛麟角,杨子忱先生却是其中之一。

生活中的艰辛与磨砺,是最好的素材,苦痛会让一个人成熟的速度加快,成熟的尺度加长,吃野菜的日子为杨子忱先生的创作唤醒了诸多灵感,喝米汤的日子为他神来之笔蘸饱了浓墨。

苦心人天不负,大半生辛勤创作的杨子忱先生凭借高水准的著作,在2011年9月9日,荣获第五届“浩歌杯”全国乡土文学奖;仅仅过了两个月零几天,他又获得吉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最高奖项——长白山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只在杨子忱先生的内心里荡起了一丝涟漪,继而归复平静,他却变得更加低调。

作品畅销海内外

杨子忱先生始终不忘本,从家乡解放,到走进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他一直心存感恩——是新中国的成立,才让他这个农村孩子有了今天的成就。写作是苦差事,每一個字都是沾着汗水写出来的,稿纸上每一个空着的格子,都是他前行的方向标,成功永远给勤奋者留着位置,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直至今日,杨子忱先生都在文学这条路上坚定地走着。随身一支笔,有灵感了,掏出来就写,小本子、旧信封、废纸片、旧报纸,都是创作的阵地,车站、码头、马路边、梧桐树下,都是他写作的工作室,作品兼顾小说、散文、纪实、传记、儿童文学创作,累计出版专著达几十部。

在创作中,杨子忱先生没有遗憾,因为,他从来没有辜负文学;在生活中,杨子忱先生却有遗憾,他说他至今没有出过国,好多人都说自己的作品在美国的旧金山、亚特兰大、纽约、华盛顿,甚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畅销二十余年,深受读者追捧,他总想亲眼到书店去看一看。

感性一生的人

“枣红小袄/柳绿头巾/柳篙横波臂展翅/船如春燕水上飞……”2014年春节,一位国外友人给他打来电话拜年,电话中,那位友人念了一段30年前杨子忱先生写的一首词《渔家女》,听到这个特别的拜年词,杨子忱先生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几十年来,杨子忱先生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这些信,有的是请教写作技巧,有的是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

近些年来,他又独创了一种崭新的诗体——诗韵。这种诗体,文学大家公木先生在《山影集·杨子忱先生诗序》一文中给予这样的评价——“句式短小,跳跃性大,音乐感强,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韵味十足,既清新,又凝炼,既流畅,又生动。”

杨子忱

著名作家。曾任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猜你喜欢
进士作家创作
作家谈写作
Jazz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四进士(上)
我和我的“作家梦”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进士桥
巧改对联
巧改对联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