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现状研究

2019-01-03 09:20李伟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高年级现状

李伟霞

摘 要: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必须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以此来奠定个性化阅读的基础;重视价值取向,形成对个性化阅读的必要引导;凸显创新精神,大胆铺就个性化阅读的灵魂,形成个性化阅读的高效推广。分析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现状,总结了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现状;对策

个性化阅读泛指使事物独具特色,在阅读实践中,指学生受文本以及自身的基础、注意力、兴趣、经验和教师的指导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个性化阅读代表一种文化力量。一个人在学校课桌旁度过十几年宝贵光阴之后应当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与自主学习结果,而个性化阅读的推广正好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本文分析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现状,总结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对策。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现状

1.个性化阅读教学有较强的紧迫性和适应性

个性化阅读教学有较强的紧迫性和适应性。首先,核心素养观要求个性阅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一直强调要坚持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核心素养观念要求学生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彰显小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阅读理解的个别差异。其次,新课程改革深入阶段需要个性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深入阶段,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索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借助个性化阅读。另外,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需求个性化阅读教学。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自我肯定和自我能力需要彰显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受到个性肯定,所以教师要全面推行个性化阅读活动的引导。

2.个性化阅读落实不到位

国内阅读教学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关注的却很少。简言之也就是阅读教学一直对学生阅读实践有所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当成教学的对象和客体,主要是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学。另外,一些开展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活动还是存在落实不到位的实际情况:第一,个性化阅读忽视文本。教师开展了个性化阅读活动,但是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度研究,使得很多个性化的理解都是脱离文本的,无法形成深度阅读与深度探索。第二,个性化阅读过于宽泛。教师开展了个性化阅读活动,但是对主题的理解过于自由,学生完全可以畅所欲言,使得主题的理解方面有偏差。第三,个性化阅读的感悟过于大众化。教师推行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但是学生的感悟还是大众化,总是根据教师的思路来进行。第四,个性化阅读缺失创新。个性化阅读的体会没有更多的创新思考方向,真正的个性化阅读首先体现在阅读主体的自主性上,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自己的质疑,但是在很多个性化阅读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强硬地要求学生向自己理解的方向转变。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对策

1.深入文本,奠定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必须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以此来奠定个性化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要对所阅读的文本有全面化的知识理解,从字词句到写作背景等都应该有详细的知识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而不是盲目地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教授作者的背景。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介绍辛弃疾当时的写作背景,因为辛弃疾一直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其爱国之心值得敬重,但是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闲居达二十年之久,《清平乐·村居》就是在信州闲居时所写作的。学生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就不会提出“诗词内容无聊”的感慨了。其次,教师要交代写作的时代背景。例如,在教学《白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要传递当时的写作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而白杨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树木。学生理解了这些内容就会对文章之中对白杨的赞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有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另外,教师应该针对阅读文本进行同类文的对比,以此来巩固所学,深入理解文本。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的过程中,学生年龄很小,很难理解诗词之中用纯粹的白描手法的巧妙之处,因此教师同样介绍了相关的诗词内容《小儿垂钓》胡令能、《村居》高鼎、《所见》袁枚、《田家》范成大等,让学生体会到一直以来都有诗词展现农家生活、展现儿童生活的白描手法,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总之,教师要在推行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完全落实深入文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生的个人发展得到重视,并且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价值取向,形成个性化阅读的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小学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推广应该重视价值取向,形成对个性化阅读的必要引导。一直以来,我们强调个性化阅读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想法的独立性虽然重要,但是如果对阅读文本有着偏激、曲解就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了,教师要重视对个性化阅读价值取向的引导。首先,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看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学生有过于偏激的思想。例如,《再见了,亲人》是在抗美援朝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文章,很多小学生都表示我们完全可以不参与战争。这样的思想就是偏激的想法,虽然有着个性化的理解,但是教师必须要加以纠正,而纠正的方式要有理有据。教师可以介绍抗美援朝的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進作战,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10月1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其次,教师要避免学生因为个性化阅读而曲解文本的内涵意义。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后,提出“诸葛亮嘲笑鲁肃”的观点,认为诸葛亮受到了鲁肃的帮助,但是却没有告知鲁肃缘由,不是对朋友真诚的人,是特别爱彰显自己聪明的人,其品质不值得赞同。为了纠正这些观点,教师应该对课文的背景进行介绍,讲清楚三国时期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体会到:让鲁肃看到自己的聪明才智,避免孙权攻击刘备;诸葛亮内心之中是以蜀国国主刘备的利益得失为主的,不会因为个人恩惠失去大义。

总之,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能力是当前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而个性化阅读方式在新课改以来备受教师的重视,在小学的個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情感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带领学生多角度、多视野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更广泛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推荐文学作品时,可通过内容简介、人物评点、看影视作品等方式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为学”意识增强。

3.独立感悟,明确个性化阅读的核心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对策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感悟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明确个性化阅读的核心。首先,教师要积极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采取措施,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此来引导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小学生终究理解能力较弱,即便是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也无法对文章进行透彻理解,若是整体小组遇到了理解上的难题,教师就要实施引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写阅读感想。小组合作是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其以组内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重视教学中的动态因素,选择个性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较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凸显创新,大胆铺就个性化阅读的灵魂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对策要凸显创新精神,大胆铺就个性化阅读的灵魂。首先,教师要推行逆向思维教育。具体做法可以由果溯因,追本求源,画龙点睛,照应前义,反向而思,由果溯源。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诸葛亮过于张扬的做法有所怀疑,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课文的结尾进行溯源,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做法就是要让孙权看到蜀国方面的实力。总之,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文本进行大胆的续写,通过仿写来形成个性化阅读理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续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多年后抗美援朝的老兵和朝鲜族的人民见面后的场景。总之,个性化阅读的推广是帮助学生汲取大量人文知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促进个人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这对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优化必须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以此来奠定个性化阅读的基础;重视价值取向,形成对个性化阅读的必要引导;凸显创新精神,大胆铺就个性化阅读的灵魂,形成个性化阅读的高效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致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5).

[2]李安伟.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高年级现状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