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01-04 04:39邓恒一张苡榕
关键词:心电监护桡动脉心肌梗死

邓恒一,张苡榕,柳 丽,周 玲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血压改变情况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所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严密监测具有必要性。在患者血压监测方面,有创血压监测应用较为普遍,有创血压监测可直接、客观地反映患者动脉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治以及病情判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了解有创血压监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本文对其展开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检查确诊,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8.9±4.2)岁。所有患者均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低血压患者22例,4例合并心源性休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例,急性后壁、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并低血压28例,8例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有创血压监测,穿刺前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加压输液袋、压力延长管、动脉留置针、利多卡因、氯化钠溶液以及碘伏消毒液等物品。首选穿刺部位为左侧桡动脉,右侧桡动脉用于行PCI术。穿刺前实施改良Allen试验,Allen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方可实施桡动脉穿刺。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碘伏对左侧桡动脉搏动最强的位置进行消毒铺巾,然后使用1%利多卡因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在麻醉起效后将穿刺针与皮肤成45°,朝近心方向刺向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回血后将针推至桡动脉内并拔出针芯,连接压力延长管和心电监护仪,将换能器与大气相通后启动监护仪,监护仪显示调零完成后可见动脉压力曲线波形以及血压情况。

2 结 果

本研究70例患者桡动脉均穿刺成功,其穿刺成功率为100.0%,均未出现血肿、局部感染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有创血压监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部分心肌坏死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与血压改变具有紧密关系,所以应注意加强对患者的血压监测。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是危重患者较为常用的生命体征监测手段,无创血压监测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等优势,但是无法实时连续地反映患者动脉压力变化,尤其是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无法满足临床需要[1]。患者在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收缩严重或低血压的情况下,无创血压监测通常无法准确测定其血压。

有创血压监测数值即时更新,可连续、动态地反映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2]。有创血压监测通过将导管置于周围动脉血管,在连接压力换能器后可将动脉压力波形以及血压数据显示在心电监护仪的显示屏上,包括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等[3]。与其他监测方法相比,有创血压监测能够较为直接、迅速地反映患者血压变化,数值客观准确,且能够持续动态的反映血压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4]。本研究中,成功对70例患者实施左侧桡动脉穿刺并顺利实施有创血压监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动脉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和使用剂量,如调整升压药物多巴胺的药物浓度、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龙的浓度、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的浓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而言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创血压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加强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桡动脉心肌梗死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故障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对策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 例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