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9-01-04 04:39陈美俊
关键词:安全事件医嘱药剂

陈美俊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介入导管室是临床患者进行介入检查或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该科室患者种类较多,病情繁杂,且人员出入频繁,故而给科室医护人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1]。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我院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所发生的60起不安全事件为分析对象,统计其相应的不安全诱导因素,旨在为后续临床工作改进提供参考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分析资料来自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所发生的60起不安全事件的患者资料,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其年龄23~67岁,平均(46.78±1.25)岁,其中14例神经外科,26例腔镜科,9例介入科,11例心外科。本研究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所有入选患者对于研究具体情况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案

分别统计上述60起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并针对具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指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相应参考思路。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60起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事件中,18例护理记录或医嘱不完善30.00%;8例人力资源不足13.33%;10例设备与药剂管理不足16.67%;12例坠床、跌倒意外风险20.00%;12例护患沟通不足20.00%。

3 讨 论

3.1 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3.1.1 护理记录、医嘱不完善

在具体的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大部分是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而部分护理人员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未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执行,从而导致对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治疗后情况监测丧失连续性。

3.1.2 人力资源不足

人力资源不足而引发的不安全事件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工作疲乏而导致操作失误、漏错用药等,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甚至会滋生负面情绪,无益于提升护理质量。

3.1.3 设备与药剂管理不足

介入导管室设备、抢救药物种类较多,若设备、药剂管理不足,会严重耽误患者救治。其次,导管室中会出现有毒物质、挥发性药剂、气体等,会危害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消化系统,从而进一步增加不安全事件发生风险。

3.1.4 跌倒、坠床

部分年龄稍大的患者突然坐起、体位变换不当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均有可能导致其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

3.1.5 护患沟通不足

护患之间沟通不足不仅仅会影响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更有可能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严重时还会导致医疗纠纷。

3.2 不安全因素应对策略

3.2.1 完善治疗记录

介入导管室为患者完成临床检查、治疗后,相关医护人员应当将治疗时间、使用药物、药物使用方法等治疗记录完善,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提醒医生将医嘱补充完整。护理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均可以打印出来,悬挂于患者床头,方便交接班护士或患者、患者家属查看。

3.2.2 合理化人力资源

通过弹性排班的模式合理化科室人力资源配置,一方面能够充分保障护理人员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3.2.3 加强质量监控

对护理流程进行严密的监控,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要进行分析,做到防微杜渐。配置化学药剂时为防止吸入不良气体应当佩戴专用手套、口罩,病房环境内应当做好定时通风工作。对于年龄稍大的患者,应当增强陪伴,协助患者翻身、起夜。为了预防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等不安全事件,病床可以加设防护栏,床头、病房张贴醒目标语,走廊、过道灯地时刻保持干燥,不堆放杂物。

3.2.4 提高护理技能

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操作及技术,提升其护理技能。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时刻保持亲切、专业的态度,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舒适、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介入导管室是临床患者进行介入检查或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该科室患者种类较多,病情繁杂,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需要不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才能将介入导管室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医嘱药剂
煤用浮选药剂乳化参数优化研究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