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与评价

2019-01-04 04:39杨丽卿万喜平
关键词:心内科优质满意度

杨丽卿,万喜平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理工作的开展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展开全面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提升满意度。本研究以84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分析对比常规护理干预与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情况见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12±0.55)岁,16高血压,13冠心病,7心绞痛,6心肌梗死;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12±0.45)岁,15高血压,12冠心病,9心绞痛,6心肌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即监督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环境干预、病情观察以及自我护理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文所示:

(1)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采用通俗易懂地语言为患者讲解疾病病因、特点、有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相应危险因素、防治策略等,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对接下来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经常与患者交心,在关心其疾病康复情况的同时支持患者,帮助其树立起战神疾病的信心,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干预。

(2)特殊护理:针对患者实际治疗措施可给予其相应的特殊护理干预。对于应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者,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并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从而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对于实施PCI手术治疗的患者,则应注意造影剂肾毒性对其机体产生的影响,并适当给予患者相应的水化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多饮水、多排尿,从而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3)生活护理:在患者日常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以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与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引导患者形成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在日常运动方面,在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的前提下,鼓励患者适当训练,如快步走、慢跑、练太极拳等,从而有效帮助患者增强心肌更能及其机体抵抗能力。

1.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医用SDS(抑郁)、SAS(焦虑)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设置SDS、SAS评价总分分别为40分,50分为SAS量表分界值,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轻微。同时,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0~100分范围内,75分以下为不满意;75~90分为基本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SDS评分为(28.46±1.94)分,SAS评分为(29.71±1.23)分。对照组SDS评分为(37.16±1.53)分,SAS评分为(36.48±1.06)分。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41/42,1例不满意,21例基本满意,20例非常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36/42,6例,17例基本满意,19例非常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当前临床新兴的一种护理方案,在此模式下,护理工作的开展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从疾病知识教育、心理干预、病情特殊护理以及日常饮食、生活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干预,从而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进而提升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行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内科优质满意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