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痴呆伴下肢骨折中的护理效果

2019-01-04 04:39宇,王
关键词:安全事件优良率下肢

胡 宇,王 缅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近年来,遂宁市民康医院对老年痴呆伴下肢骨折的患者应用安全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一般资料选自遂宁市民康医院于2 0 1 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伴下肢骨折患者,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3.61±2.4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73.82±2.36)岁。现应用数据统计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不大(P>0.05),可对比性充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内容如下:

(1)对症安全护理。加强对陪护的宣教与指导,对患者及陪护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善于观察、分析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及时记录在案,做好个案分析与汇总,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排忧,避免凶狠、恶毒言语的刺激,坚持适当的锻炼,使患者身心放松。保持镇定,严禁以暴制暴,分散患者注意力,积极规避这些因素。

(2)饮食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协助进食,为患者提供安静的就餐环境,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制定健康的营养计划,对每日三餐实行定时定量制度,加强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防范,采用分食制方法避免患者发生哄抢行为,防止噎食等行为的发生。喂食患者时应当在其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将其病床头摇高,不能在患者平卧时喂药喂食进食,注意进食速度,防止呛咳、误吸。

(3)用药安全护理。保证每餐发药到口,对患者的口腔、手、所用杯子认真检查,确保患者已经将药物咽下。对于无法自觉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将药物碾碎成粉末后放入每日食用的饭菜或患者喜欢的食物中让其服下,同时警惕患者在医护人员不注意时偷偷将药物吐掉的情况,防止患者将药物偷偷隐藏而造成药物中毒和死亡。

(4)骨折处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多陪伴在患者身边,以免患者乱动或者需要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移位。针对用石膏固定下肢骨折部位的患者,每日评估下肢综合情况,随时注意观察其脚趾甲的颜色,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处理,在患者骨折初期要减少再移位活动,定期指导患者开展脚趾、手指肌肉收缩运动。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以。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分为四个等级:(1)优:膝关节屈曲度>100°,可正常参与劳动和工作;(2)良:患者膝关节屈曲度为80°~100°;(3)可:患者膝关节屈曲为70°~79°,部分关节存在活动受限;(4)差:膝关节屈曲度<70°,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 21.0数据统计软件,患者例数以n表示,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下肢功能优良率均用(%)表示,用x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在护理过程中,实验组不安全事件有2例(6.67%),其中跌倒1例、烫伤1例;对照组不安全事件6例(20%),其中跌倒3例、烫伤2例、其他1例,可见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经统计,实验组优10例、良11例、可8例、差1例;对照组优6例、良8例、可12例、差1例,下肢功能优良率7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而言,因为其骨质疏松、合并脑组织疾病、管理不到位、缺乏维生素D等容易发生骨折,老年痴呆伴下肢骨折患者在住院接受期间因为陌生环境,下肢骨折部位的疼痛、行动受限等压力源因素的刺激,再加上其自身伴有记忆力、智力等障碍,从而引起各种异常行为和安全问题,若不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给患者带下肢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针对伴有下肢骨折的老年痴呆患者,除了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还应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将患者情绪控制在稳定水平,以免伤及自己或他人[4]。

在本文中,通过对30例老年痴呆伴下肢骨折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和传统单纯的护理模式相比,发现不安全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20%,下肢功能优良率73.33%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的下肢功能优良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优良率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