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

2019-01-04 04:39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侯 迪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一,三科,河南 南阳 474150)

心血管患者多数都存在意外发生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因此临床护理一直都处在高风险状态之中[1],为进一步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从最大程度上发挥护理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获得了可观的临床成效,现在对其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住院病人120例,用抽签形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女20例,男40例,年龄49岁~84岁,平均(71.29±5.64)岁;对照组中女22例,男38例,年龄51岁~82岁,平均(71.43±5.96)岁。组间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出现突发情况给予及时应对、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保持护患沟通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护理风险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理骨干,根据科室情况与文献资料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②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根据病房与科室情况制定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护理工作指引,深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对护理风险高危因素如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压疮、输液外渗等,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③加强药物管理:科室常用药物非常多,一旦用药不当将引发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前应讲解各药物效果、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等,严控输液速度,如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应用微量泵并严控滴速恒定,密切关注血压情况,一旦出现血压波动异常情况立即通报医生,按照医嘱控制用药,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反应;④加强安全管理: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和消毒,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痛风和关照良好。在床旁、病房走廊加设护栏,卫生间设置扶手,底面要保持清洁与干燥,避免发生患者摔倒或坠床等现象发生。此外,还要设置醒目的标志,提醒工作人员警惕,以避免出现护理差错。

1.3 观察指标[2]

记录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投诉与护理质量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各项指标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 20.0处理,用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x2检验,用(±s)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投诉率为1.7%(1/60),对照组为11.7%(7/60),x2=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为11.7%(7/60),x2=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8.25±2.56)分,对照组为(88.17±2.06)分,t=23.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59/60),满意44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为86.7%(52/60),满意12例,基本满意40例,不满意8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病情多且严重,加上其各脏器功能均逐渐减退,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出现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或烫伤等[3]。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很多,如抗凝、强心、降压等,很容易出现配伍不当的问题,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其护理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