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西省农区鼠害发生趋势分析

2019-01-04 06:22
今日农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毒饵鼠类灭鼠

发生趋势

根据全省各鼠情监测点冬前调查,结合历年鼠害发生规律、冬季气象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9年我省农区鼠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至大发生,全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农户发生350万户。农田害鼠以棕色田鼠、中华鼢鼠、社鼠、褐家鼠、长尾仓鼠、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等害鼠为主,种群高峰期出现在5~7月份。其中棕色田鼠在运城、忻州、朔州等市小麦、芦笋、果园、中药材田偏重至大发生(4~5级);中华鼢鼠在吕梁、临汾、忻州、朔州、大同等市丘陵山区中药材、马铃薯田偏重至大发生(4~5级);社鼠在临汾、长治等地山区果园偏重发生(4级);达乌尔黄鼠、大仓鼠、褐家鼠等偏轻发生(2级)。农舍害鼠种类以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为主,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3级)。

预测依据

1.害鼠基数

据各鼠监测点冬前调查,我省农田鼠害百夹捕获率平均为1.20%,比上年同期高0.24%,最高为3%;蒲县、方山等地马铃薯田,平鲁、浑源、五寨等县中药材田,中华鼢鼠平均有效洞数为7~8个/hm2;棕色田鼠在永济、芮城、平鲁等地局部农田、中药材田,一般有效洞数为100~200个/hm2,高的可达500余个/hm2;社鼠在临汾、长治丘陵山区平均捕获率3%~6%。全省农舍百夹捕获率为2.47%,比上年低0.24%,最高为7%;其中小家鼠百夹捕获率为1.06%,较上年低1.2%;褐家鼠为1.41%,较上年高0.99%。

2.气象条件

我省冬季降水量在4~25mm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大部、朔州市、忻州市西部偏多1~2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1~2成;大部分地区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19年春季,全省降水量在49~117 mm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运城市大部、忻州市大部、吕梁市北部、太原市部分地区偏多1~2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1~2成,春季季平均气温,全省整体较常年偏高0~1℃。综合来看我省冬季降雨偏少,气温偏高,有利于害鼠越冬;春季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有利于害鼠种群的繁殖危害。

3.其他因素

近年来,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农区耕作制度和种植业结构有了较大变化,温室大棚大量搭建,黄芪、党参等鼠害喜欢取食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鼠类食物由过去单一性、季节性向现在的多样性、连续性的转变。很多农户在农作物成熟后不及时收割,或收获后采取场院堆放的形式储存,给鼠类的觅食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鼠害的发生与繁殖。此外,农户不重视灭鼠,不愿为灭鼠投入防治,加之缺乏对新型杀鼠剂的了解,使用方法不科学等因素影响,使我省害鼠密度呈逐年上升态势。

鼠害防治过程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要因时、因地、因作物采取灭鼠措施,要抓好春秋两季关键期,发动群众,周密安排,集中开展大面积统一灭鼠。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边、地埂的杂草杂物,结合灌泡,破坏害鼠隐藏条件;优化作物布局,针对不同的害鼠生物与生态特性,利用间作、轮作等方式,控制害鼠种群的发展,作物收获后要随收随运,切忌集中堆放。

2.物理防治

可选用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捕鼠箭等器械灭鼠。放置鼠笼时,笼口应朝向树洞或正对鼠路;放置鼠夹时,鼠夹要放在鼠洞口,也可放在鼠路或害鼠经常活动的地方,鼠夹上的诱饵,一般可采用葵花籽、花生米等。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农田重点推广TBS灭鼠技术。

3.化学防治

杀鼠剂可选用第一代(杀鼠醚、杀鼠灵)和第二代(溴敌隆、溴鼠灵)抗凝血杀鼠剂等化学药剂;也可以采用生物灭鼠剂雷公藤甲素、不育剂莪术醇与化学杀鼠剂配合使用。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杀鼠剂。配制毒饵时,要采用新鲜的玉米、小麦、葵花籽等鼠类喜食的物质。在投饵时要重点推广毒饵站投饵技术,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1个,农舍每户投放毒饵站2个;投放地点要遍及害鼠危害场所,提高灭鼠效果。

4.生物防治

发挥天敌对害鼠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要注意保护好猫、猫头鹰、蛇、狐、鼬等鼠类天敌的栖息环境,利用天敌达到灭鼠目的。

猜你喜欢
毒饵鼠类灭鼠
狼王洛波 (节选)
TBS围栏灭鼠技术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毒饵法毒杀红火蚁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几种药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
灭鼠记
次声波灭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