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伟运用风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经验

2019-01-04 17:27赵海燕李静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苏叶防风柴胡

赵海燕 李静益

作者单位:1杭州市江干区中医院中医科(杭州310020);2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杭州 310020)

连建伟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精研中医经典,善用历代名方,耕耘杏坛五十余载,疗效显著,对脾胃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在连建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学习数年,发现连老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重视扶助正气以御邪气,常用调和肝脾之法,对风药的运用别具匠心。现将其方剂中配伍风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经验分享如下。

1 历史沿革

消化系统肿瘤在属中医“积聚”、“癥瘕”、“胃反”、“胃脘痛”、“肠蕈”、“肝胀”等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主要临床表现为呃逆、呕吐、食不下、腹痛、泄泻、便秘、便血等。脏腑功能失调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病位多在肝脾。七情所伤,气机不畅,气滞痰凝血瘀;脾胃运化失职,水湿痰浊停聚,日久成积,可逐渐形成肿瘤。《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脾胃虚弱,气血乏源,致使本虚,易感外邪而生肿瘤。在治疗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胃反”、“积聚”有详细的论述,记载有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等方剂。张元素、罗天益主张扶正,提出“养正积自除”。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创通幽汤治疗“噎膈”。张景岳治疗积聚,用攻、消、散、补四法,提出“积痞势缓,而攻补俱有未便者,当专以调理脾胃为主”。连老师在汲取各家学说的基础上,强调扶正祛邪,调和肝脾,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重要环节。风药是一类药性升浮,以祛散风邪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多归属在解表药范畴,如麻黄、桂枝、羌活、荆芥、防风、苏叶、柴胡、薄荷、桑叶等,运用范围广泛,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2 具体运用

2.1 疏肝行气 连老师认为,脾胃病因肝郁而发者十之六七。“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1]。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常由于情怀悒郁或嗔怒多思,肝气郁结所致,肝木克伤脾土,气机运行失畅,用疏肝理气法治之。风气通于肝,风药气轻味薄,升散宣发,合肝木升发之象,具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功,代表药物如柴胡、川芎、薄荷、苏叶。消化系统肿瘤初期,常表现为胸胁胃脘胀满,胃纳不馨,大便不调,脉弦等气机郁滞之症,可用疏肝解郁法治之。连老师常用调和法,滋培肝木,疏解肝郁,常用方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类方,善用风药如柴胡、苏叶,薄荷等辛行气机,使郁结之气得通,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经旨。

2.2 化湿理脾 脾胃功能失调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脾胃虚弱,则津液输布运化失调,而湿聚生痰,日久易致肿瘤的发生。恶性肿瘤放化疗易伤中土,故治疗时应以保护脾胃健运为第一要务。日久子盗母气,则心脾两虚,多表现为面色萎黄、纳食不馨、寤不成寐、心悸怔忡、脉沉细弱。此外,脾土不足,肝木乘之。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运化水谷无力,则气血不畅,易生郁气。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以顺应五行生克之道。对于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正气大虚,清阳不能上升而下陷者,其临床表现多见乏力倦怠,脘腹胀满,纳食少且有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连老师以扶正为主,健脾升阳,常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加减。对于补中益气汤,连老师指出,“虚者补之”,“下者举之”,升提药与补气药同用是其配伍的特点[2]。东垣云“脾为太阴之脏,恶湿喜燥,燥则脾之清气上升”[3]。对于脾虚湿滞之证,亦借鉴李东垣治疗脾胃内伤善用风药之手法,配伍防风、羌活、白芷。连老师认为,脾胃内伤的病机主要在于气火失调、升降失常,而二者的关键又在于气虚,清阳不升,故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上,注重升阳风药的运用[4]。尤其是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的泄泻患者,连老师常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药方加味治疗,加防风、葛根等风药,健脾升清止泻。

2.3 活血消癥 肿瘤为气、血、痰湿郁滞,毒瘀互结所致,郁而生热、久而酿毒,故肿瘤具有热、毒的属性。风药性善行,有升宣、透达的作用,宗《内经》“火郁发之”的要旨,透散热毒。风药多具有走窜之力和流动之性,能祛顽痰死血,有活血之功,可透散郁热,肿瘤患者热毒瘀血症状明显时,可用风药活血消癥,透散邪毒。连老师治疗慢性胃病时,尤为注重活血化瘀,酌加用风药行气化瘀,如僵蚕、威灵仙、川芎等,消散胃络瘀血[5]。

2.4 开宣肺气 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则上焦气机阻滞,可表现为胸中窒塞,背部胀痛,咽部阻塞感等上焦症状,这些症状在“噎膈”、“胃痛”中多见。风药有解表之功,清扬开泄,可开宣肺气,药如苏叶、苏梗、生姜、桑叶、连翘等。连老师借鉴叶天士治疗上焦郁闭之证调畅气机之法,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常出现呃逆、胃反、噎膈、便结等症状者,喜加风药开宣肺气,多用苦辛凉润之风药,入肺经,可理上焦之壅滞,利膈宽肠,治风顺气,常药如桔梗、苏叶、连翘、紫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肃降正常,则大肠腑气下行。其从上焦论治之法,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3 验案撷菁

案一:於某,男,51岁,2015年3月13日初诊。肝癌术后,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窦糜烂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期)病史,现情怀抑郁,脘肋胀痛,口苦,胃纳欠馨,大便时干时溏,左关弦,右脉缓,舌苔薄腻边红,拟调和法。柴胡5g,炒当归10g,赤白芍、炒山药各 12g,生炙、甘草各 5g,茯苓12g,陈皮、薄荷(后下)、制香附各 6g,广郁金 12g,丹参15g,薏苡仁30g,猪苓6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炒白术 10g,14剂,水煎服,每天 1 剂。4月 3 日二诊:脘肋胀痛已瘥,口仍苦,大便日三五行而溏,右关缓,左关弦,舌苔薄腻边有瘀点,拟方:山药、炒白术各30g,制苍术10g,炒白芍 15g,太子参15g,生草5g,陈皮 6g,柴胡 5g,车前子 12g(包),炒防风 6g,薏仁30g,猪苓2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丹参15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5月8日三诊:大便次数减少,日三行,稍转成形,右脉缓,左关弦,舌苔薄腻边色紫黯,守方主之,制苍术改为12g,丹参改为20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

按:此患者肝癌,脘肋胀痛,口苦,结合舌脉,辨证为肝脾不调。连老师善用逍遥散治之,调和肝脾。《局方》逍遥散,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6]逍遥散临床运用范围和治疗病症极其广泛,特别是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可滋培肝木,疏解肝郁,此方在养肝血,健脾运的基础上,加柴胡、薄荷两味风药,辛凉透达,起到行气疏郁的作用。二诊脘肋胀痛已瘥,以便溏为主症,加大健脾之力,用傅青主完带汤之意,健脾化湿佐以柔肝。方中两味风药,柴胡疏肝解郁,炒防风升清健脾之泄。

案二:张某,女,65岁,2014年12月4日初诊。乙状结肠癌术后,晨起腹痛泄泻,大便稀溏,神倦乏力,舌苔薄腻,右脉缓,左关弦,拟方:党参20g,炒白术 12g,茯苓 15g,炙草 5g,陈皮 6g,山药 30g,扁豆衣12g,炒薏仁 40g,砂仁 6g(杵,后入),桔梗 5g,芡实15g,炒白芍 12g,炒防风 6g,猪苓 20g,14 剂水煎服,每天1剂。12月18日二诊:痛泄已好转,舌苔薄白,右脉缓,左关弦,再守方主之,14剂,水煎服,每天1剂。

按:本案患者结肠癌术后,经放化疗,正气大虚,右关脉缓,乃脾胃之气大伤。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之微,脾胃虚弱则升清不利,运化乏源,“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左关弦,肝气郁滞,克伤脾土,故腹痛而泄。方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合痛泻要方扶土抑木。《丹溪心法》痛泻要方主治之泄泻,多由情志不畅,脾虚肝旺所致,临床表现为腹痛而泄泻,泻后痛减。结肠肿瘤术后,中土本虚,情怀不畅,木旺克土,痛泻加重。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评述此方:“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7]少佐防风,以风药辛甘升阳疏肝,又可胜湿,振奋脾气。

4 体会

消化系统肿瘤的病因病机多样,肝气郁滞、毒瘀互结、脾虚湿滞、肺失宣降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实者多从肝肺论治,虚者多从脾胃论治,病位主要在肝脾。连建伟教授认为,所诊肿瘤患者大体可分为两类[8],一类为七情致病者,以疏肝健脾为主,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类方是常用方剂,方中风药柴胡、川芎、薄荷、苏叶疏风行滞,通畅气机;另一类是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正气大虚者,多表现为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治则上以扶正为主,常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配伍风药防风、羌活、白芷升阳益气,作为佐使药,剂量一般在6g左右。此外,治疗气滞血瘀之痛证,加虫类风药散瘀活血;上焦气机郁闭之噎膈、便结、胃痛等证,用桔梗、苏叶、连翘等风药苦辛流动,开宣肺气。在药物剂量上,用于疏肝解郁,用中剂量6~10g;用于升提阳气,药味宜精,用量宜小,一般用3~6g。此外,风药除发散祛风外,尚有疏肝解郁、活血消癥、化湿理脾、开宣肺气等作用,连老师善用风药行气、疏肝、升阳、健脾的临证经验,为肿瘤的治疗开拓了遣方用药思路,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苏叶防风柴胡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柴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
大楼的防风攻略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瘟火蛇
瘟火蛇
最高法未核准集资诈骗犯苏叶女死刑
防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