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腔镜术后残石的疗效分析

2019-01-04 19:12曾新红苏永祥刘左成杨健文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排石泌尿系统腔镜

曾新红,苏永祥,刘左成,杨健文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外科,广东 佛山 528248)

泌尿系统结石作为临床常见、多发的泌尿科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每年占比可达120/10万~6 020/10万,其中将近25%的患者需进行住院治疗,从而严重困扰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1]。临床针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主要以微创治疗为主,多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及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以上术式虽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但仍有部分患者体内残石极易漂移至肾内或输尿管中,再次引发肾盂或输尿管梗阻,导致结石清除效果不佳[2]。因此,如何有效清除腔镜术后残石成为临床泌尿外科治疗的研究重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治疗,适用于治疗直径在2 cm以下的尿路结石,临床应用安全性高[3]。本文现将其应用于腔镜术后残石患者补充治疗中,探讨泌尿结石患者残石清除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 2017年12月在本院行ESWL的腔镜术后残石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20~85岁(55.48±7.51)岁,经输尿管镜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51例、经皮肾镜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3例,残石位于肾部19例、位于输尿管45例(上段24例、中段2例、下段7例、上中段2例、上下段5例、中下段4例、上中下段1例)。纳入标准:均符合《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4]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后,患者在肾或输尿管仍有残石,单个结石直径在2 cm及以下,表现为肾绞痛或钝痛,伴有尿频、尿急及血尿症状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人体基本受试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严重肾积水者;结石直径在2 cm以上者;严重泌尿系统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患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哺乳、妊娠期者;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腔镜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后1 个月后行ESWL处理残石。针对肾及部分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取俯卧位,部分输尿管上段、输尿管中下段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上海精诚公司生产,型号:JC-ESWL-B),采用深圳迈瑞DP9900 Plus B超精准定位残石部位,调整工作电压在12~15 kV,冲击波频率在70次 / min,冲击波次数1 000~2 000次,平均1 500次。术后给予消炎、药物排石治疗等。术后1 w行尿路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及超声复查,判断残石清除结果,若存在残石需二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与上次治疗时间间隔20~30 d不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15~30 d行尿路平片(KUB)或超声复查,当KUB或超声无≥0.1 cm碎石残留为结石成功排净。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第1、2次成功排石情况、排石周期及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64例患者首次碎石并完全排出33例(首次成功51.56%),另31例仍有结石残留(48.44%),其中包含肾残石8例(12.50%),输尿管残石23例(35.94%);31例首次失败患者行二次ESWL治疗,碎石并完全排出30例(二次成功46.88%);1例有输尿管残石(1.56%),最后采用腔镜取石成功。患者碎石总有效率为98.44%(63/64),排石周期为4 d~8 w。

3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病因复杂,多涉及环境生活、膳食习惯、遗传及代谢等多个方面因素,具有较高致病率、病情反复复发等特点,且致病率及复发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腔镜微创碎石术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主导治疗方式,具有高效排石、创伤性小及安全性良好等特点,但由于体积较大结石无法一次性完全取净,术后仍留有残余结石,若其未及时进行补充治疗,可再次引发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梗阻,严重可发展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6]。

ESWL是治疗泌尿系结石较成熟的医疗技术,适用于直径在2 cm及以下的尿路结石治疗,腔镜手术后残石多小于2 cm,所以ESWL成为腔镜术后残石最常用的治疗手段[7]。治疗时间一般于术后1个月左右最佳[8]。本文本院医师严格把控ESWL治疗指征,纳入腔镜术后残石直径均不超过2 cm患者,以腔镜手术后1个月为ESWL治疗时机,避免ESWL对创口肉芽瘢痕形成的破坏,利于术后黏膜组织水肿消除及术后创伤有效愈合。

ESWL击碎结石的机制是通过电容聚能、高压放电产生冲击波,能量经透镜聚焦经水介质传导进入人体结石上,能量释放产生空化作用,结石碎裂,碎石随尿液排出体外[1]。本文采用B超定位跟踪,避免冲击波进入路径与手术路径重叠的定位方法,提高结石粉碎效率。针对不易粉碎的结石采用低能量、分次治疗的原则,避免手术瘢痕区再创伤。本文64例患者中,首次碎石并完全排出33例(首次成功51.56%),31例需行行二次ESWL治疗,1例需再次腔镜治疗。可见首次成功率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患者术后伤口耐冲击波痛阈下降,术中身体抽动,导致轰击命中率下降;二是手术造成的局部瘢痕,改变了腔道形状甚至变窄或蠕动不良,造成排石功能下降;三是避开原手术路径未找到比较好的冲击波传导路径,导致冲击波能量下降。因此,严格把控ESWL治疗指征、术中有效镇痛、适时调整冲击波路径及术后加强排石措施等在残石患者ESWL治疗中有提高疗效的意义。

本文中64例患者经ESWL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发热感染现象,经双J管置引流解除梗阻并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ESWL作为腔镜手术残石患者的补充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及康复进度快等优点,利于患者高效排除残石,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排石泌尿系统腔镜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如何通过运动排出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与药物排石治疗<2.5 cm肾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腔镜管理中的应用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教你一套排石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