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融入植物景观的创新性演绎
——以秦皇岛市“东徐庄多彩向日葵”为例

2019-01-04 02:50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梵高向日葵大地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00

正文:

引言

2017年春河北省决定第二届省旅游发展大会在秦皇岛召开,并确定了一条修建于1915年的“百年铁路”为旅发大会的重点观摩延线。该条铁路当时已废弃,政府及相关部门希望通过修复“百年铁路”,唤起人们心中对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并通过沿线景观提升,打通由海进山的铁路旅游通道,换发“百年铁路”新的生机,促进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本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秦青公路与石门寨连接线交叉口东侧,杜庄镇和石门寨镇李河沟村、黑山窑村、东徐庄村三村交界处,距秦皇岛市区17公里,距京哈高速秦皇岛北出口12公里,距“百年铁路”始发站22公里,是铁路唯一停靠节点,处在“百年铁路”的中间位置。

本项目规划范围以铁路沿线视野可及的山脊线为界,总面积约480亩。

1 现状挑战与对策

1.1 场地现状

场地用地主要以林地和农耕用地为主(图1),为典型的丘陵地貌,主要为东西向坡地,大部分地形相对平缓,视野辽阔(图2)。场地内散布着优美的杨树林,有一条水渠从中穿过,生态基础条件良好。周边村民常年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类型为玉米,其他经济来源甚少。鉴于农业耕地,业态单一,尚未开发,且景观效益相对贫乏,故整体品质有待设计提升。

图1 用地属性展示

图2 场地地貌展示

1.2 如何应对项目短期性与长期性的不同挑战

“百年铁路”全长40多公里,改造前是一条废弃的铁路,两侧环境相当恶劣,卫生条件差,景观改造难度较大;作为本条铁路的唯一停靠节点,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480亩的现状场地,短期内快速打造景观“引爆点”,在旅发大会期间迅速吸聚人气,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首要挑战。

在处理项目短期要求的同时,如何保持该项目景观吸引力的持久性和旅发大会后期长期维持景观的可操作性,处理好长期性的问题,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又一挑战。

面对短期性的挑战,我们需要突破常规思路,用创意和创新营造独特的景观,用最短的时间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景观。面对长期性的挑战,我们需要脚踏实地,考虑到景观本身维护和更新的可操作性和持久性,同时力争塑造景观品牌,发挥长期影响力。

1.3 如何处理景观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

项目用地过去主要以农耕用地为主,大部分为玉米地,是周边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由于旅发大会的特殊性,需要对场地进行景观改造,快速实现场地的景观价值。如何在打造景观的同时,兼顾周边村民的生活,不破坏百姓的经济基础,这是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玉米地的经济产出较低,旅发大会筹备期间,正直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探索农作物结构调整升级,希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果我们寻找到一种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同时具备景观价值,就可以解决该项目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并将为整个秦皇岛的农作物结构调整升级找到答案。

1.4 如何处理项目周期短、造价低的难题

由于旅发大会的特殊性,会议时间已经确定,本项目预留给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间不足3个月。且甲方控制造价,平均单方造价仅30元,与常规景观项目相比有巨大差距。

面对项目周期短的情况,整个设计施工阶段,设计师驻场现场配合工作,极大减少了沟通环节的时间损耗,快速解决一切现场问题,同时保证施工环节按照设计师的思路步步落地。面对造价低的现实,设计师积极寻找低成本的景观实现方式,通过创意和创新突破成本限制,实现景观价值最大化。

2 设计构思

2.1 植物景观与大地艺术融合

景观从本质上讲也就是土地,景观设计也就是土地的设计。大地艺术可以理解为是利用大地材料、在大地上创造的或者关于大地的艺术。在大地艺术作品中,土壤、石头、木头、冰雪、砂石都成为艺术家常用的材料。大地艺术对大地的塑造,为风景园林师的形式语言提供了借鉴。

大地艺术对原型自然材料的运用,拓宽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思维,使风景园林设计师对自然材料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天然材料从风景园林设计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大地艺术对自然素材的运用,让景观设计师大开眼界,自然素材可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大地艺术通过思想的抽象和形式的抽象性,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园林艺术则通过对景观上的形象化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大地艺术中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几千年来蕴含在乡土景观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佐证。风景园林设计与大地艺术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自然始终是其最基本和最基础的因素。

本项目设计范围为480亩土地,周边农民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对土地有纯粹的深厚的热爱。设计师希望从景观和大地艺术的联系中寻求创意并进行表达形式的创新,深挖土地的价值,创造饱含乡土情结、具备新的理念的作品。

2.2 植物景观与名画融合

2.2.1 向日葵骨干品种的确定

面对秦皇岛农作物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旅游等方面的诉求,选择成本低廉,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经济价值同时景观效果好的向日葵进行规划设计。场地原有农作物玉米经济价值较低,而向日葵是河北省三大油料作物之一,经济价值更高。

2.2.2 梵高《向日葵》主题的确定

梵高一生共作了11幅《向日葵》,在其众多的向日葵作品里最有名的是这幅画有15朵的《向日葵》。向日葵在法语里面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

梵高名作《向日葵》从色彩表达角度而言,主要有黄色和蓝色。黄色象征着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常给人以平静、沉稳的感觉,还带有一丝神秘。在“向日葵”系列油画中,蓝色一般是作为底色与黄色交织使用的,是一组主要由黄色和蓝色的音符谱写的“向日葵”之花。

将梵高名作植入景观主题表达当中,依据梵高向日葵的色彩表达特点,将向日葵与自然山势相结合,运用巧妙的种植形式,在自然山体上用植物做色谱,打造一处普通耕地衬托下的向日葵大地艺术景观。

图3 梵高向日葵

2.3 串联“向日葵”景观,以空间分布形成大地艺术的图底关系

以向日葵为景观主题,耦合世界名作,将整个园区分为三大不同主题区域,分别打造向日葵主题景观(图4)。

油葵种植区:面积最大,以现状林带为背景,种植依附山脉走势,山川为底,在可视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油葵,展示黄色油用向日葵的震撼效果,从空间尺度角度营造震撼的氛围,同时成为大地艺术景观的基底(图5,图6)。

彩色向日葵区:在“山海铁路”视野可及区与场地内自然水系的交汇区设计彩色向日葵景观,引入国外不同的彩色向日葵品种,通过蜿蜒曲折的小路串联十五种彩色向日葵,让游客穿梭其中,体验花之美,从空间色彩角度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

大地艺术区:作为核心景观区,选择场地舒展大气,地势平坦开阔,尺度宜人,距离“山海铁路”车站较近且有着良好的视野场面的区域营造梵高向日葵的核心大地艺术景观。在自然山体上用现代科技打造一幅长180米、宽100米的巨幅梵高《向日葵》的大地艺术景观,从图案创意角度营造震撼的视觉效果(图7)。

整个园区还规划了皇家一号咖啡厅、花语境、梦巴黎婚纱摄影、向日葵的小幸福四座木屋以及道路系统、标识系统和配套的各种功能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图4 总平面图

图5 大地艺术区实景1

图6 大地艺术区实景2

图7 核心景观区实景

2.4 犀牛技术在景观中运用

按照观景视线原则,大尺度的景观,需要保证人看得清楚轮廓,视线距离最远为250-270米;人在坡面上能看清景观的最佳视角为30度。现状用地没有可以同时满足两个要求的场地区域,视距满足要求的区域,现场坡度仅为7度,景观视觉效果会产生严重的扭曲变形。

摈弃传统的大地艺术景观做法,利用现状缓坡地形,分析人视角关系变化,利用近大远小的原理将梵高《向日葵》抽象化变形处理。运用了在有极高精确度要求的工业设计中采用的犀牛建模软件,结合场地现状丘陵地貌,通过犀牛建模软件创建与现状地貌一致的Nurbs曲面,设定人视位置及高度将《向日葵》图案转换到曲面上,即可得到固定条件下精准的变形设计图。

利用犀牛建模软件对建模数据的高精确度,将可选花材置于模型中进行比选,依据实际花型花色进行最终效果模拟,确定以蓝蓟作底色,选用孔雀草、四季海棠、彩叶草、红草、绿草等6种草花(表1)为颜料,用现代科技打造了一幅面积为40亩,长180米、宽100米的巨幅梵高《向日葵》大地景观作品。

表1 草花颜料品种列表

3 实施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项目短时间内顺利施工完成并按照设计效果落地,设计师驻场配合了整个施工阶段并对每一步的落地实施进行了指导与现场效果控制。

3.1 地形控制

梵高《向日葵》核心景观区,现场过于平坦和缓的地形地貌对于平面效果呈现有巨大限制,设计师将场地视野近距离区域降低标高从而适当调整坡度,并在主要视线点区域堆地形营造观景平台抬高视线,结合犀牛技术,实现了创新性的大地艺术景观。其中,设计师驻场亲自指导调整地形,对整体景观效果的控制,起到了关键技术的支撑作用。

3.2 放线控制

梵高《向日葵》图案相对复杂,采用5米乘5米的网格放线法控制整体点位(图8,图9),方格网内图案放线完成之后校对施工图纸,最大程度上复原图纸效果。最终,从观景平台角度校对放线,在实际场地中实现向日葵的最佳图案效果。

图8 梵高向日葵彩色平面图

图9 梵高向日葵施工放线图

3.3 花期控制

现场土质差、营养物质缺乏、水源有限,植物在场地内的生长状态可控性减弱。考虑成本控制、植物成活率等因素,设计非重点区域播种、重点区域播种结合栽植的不同施工方式,确保旅发大会的会时效果。在播种区,依据旅发大会时间,考虑现场各种限制条件对生长周期的影响,科学判定每个品种的播种期,生长过程中加强养护,喷洒相关催花剂,确保植物按时开花,在会时达到盛花期。

3.4 排水控制

为了避免丘陵地貌大尺度景观较大汇水面的雨水冲刷,依据5年一遇的洪水雨水量计算,确定在坡地上每隔50米设置一道排水沟,有效对雨水进行截流。在施工过程中,依据视线原理,将排水沟顶部进行标高调整,在视觉效果上形成一个连贯的景观整体,从视觉上不影响大地艺术景观的实现。

经过设计师驻场指导整个施工环节,最终按照设计思路落地,呈现了自然山体上的大地艺术景观。

4 结束语

通过设计创新、技术创新还原了梵高名画《向日葵》,其创意和效果在国内屈指可数,成功打造了话题,成为了旅游吸引物。

打造了花海LOGO、花海标识等景观IP产品;对园区中设计的4栋小木屋进行了业态填充,设置了咖啡厅、艺术研修、花茶饮品、婚纱摄影、文化体验等各种不同业态,实现了景观跨界,与文旅思维融合。

园区的油葵种植区、彩葵景观区和大地艺术区成功成为了旅发大会的“景观引爆点”,多彩向日葵花海开放期间,节假日日均客流量1.4万人,国庆累计客流量9.8万人次;中央电视台、新华网、腾讯网等几十家媒体全方位报道,传播覆盖超过1000万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园区提供的多种向日葵主题衍生产品如葵花油、花茶、花海摄影、艺术品DIY等,另有休闲产品如梵高咖啡,农产品等,促进了周边村民的增收。多彩向日葵花海实现了经济、景观、人文功能的多方融合,打响了秦皇岛传统农业向农业旅游转型的“第一枪”,拉动了秦皇岛“下海、上山、进村”旅游布局中“进村”的关键一步。

猜你喜欢
梵高向日葵大地
大地之歌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向日葵
被盗窃的梵高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裂开的大地
向日葵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