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1-05 00:57武卫国杨鼎俊龙志荣马超龙董鹏
中国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六堡梧州市古道

武卫国,杨鼎俊,龙志荣,马超龙,董鹏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543000

六堡茶,是在广西梧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的一个黑茶品种[1],因原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而得名[2]。自清代起,六堡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也因此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历史文化,蜚声海内外,是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茶叶行销史上的瑰丽篇章。作为著名的侨销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六堡茶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机遇。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品牌效益开始凸显

梧州市成立了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并组建了六堡茶研究会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对六堡茶产业的组织协调服务。截至2018年,梧州市茶园面积6 673.3 hm2,比2008年的2 313.3 hm2增长了近2 倍;产量也从2008年的0.66 万t,发展到2018年的1.52 万t,增长1.3 倍。2018年,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直接产值达19 亿元,综合产值55 亿元,创税超3 000 万元,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0.17 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29位[3]。

2.产品出口量价齐升,海外市场逐步复苏

六堡茶作为著名的侨销茶,历来主要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出口国家(地区)达14 个。2003年之前六堡茶基本以出口外销为主,2005年出口达1 250.93 t,达到历史峰值,之后六堡茶出口量大幅回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六堡茶出口量呈现上升回暖趋势。据梧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开始,六堡茶出口量连年攀升,2018年梧州市六堡茶出口127.7 t,同比增长83%,出口价格涨幅较大,达到全国茶叶产品出口均价的3.2倍。六堡茶首次以贸易形式出口产茶大国印度尼西亚,标志着两国茶产业的贸易互通也迈出了新的一步[4]。

3.挖掘六堡茶历史文化,重铸“茶船古道”辉煌

“茶船古道”是六堡茶特有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茶叶海外行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主要是指清末六堡茶出深山,通过江河(先后经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珠江)水运方式,汇集于广州十三行,在此通关,越洋过海出口南洋(东南亚国家)的茶叶行销途径和交流活动。2017年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贺信中将茶叶定位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首次将“茶船古道、茶马古道”与“一带一路”并提,奠定了“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地位。近年来,梧州市通过开展“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在“一带一路”沿线10余个国家开展六堡茶行销推介宣传活动,特别是借助广西与东盟的特殊关系,充分抓住东盟博览会这个国际化平台,从政府部门、商业协会、生产企业、消费群体等不同层面以茶为媒,以“茶船古道”为载体,全方位开展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了六堡茶文化传播,巩固提升六堡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收到较好效果。

二、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

目前,梧州市茶园面积总量偏低,部分茶园还没进入采收期或盛产期,原料不足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全市获SC认证生产企业54家,省级龙头企业仅4 家,且整体规模都不大。六堡茶产业基础薄弱,导致其产量在全国黑茶总量中比例偏低,2018年仅占全国黑茶总产量的4.77%,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例更低,只有0.52%。当前,六堡茶产业发展基础与规模,与其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极其不符,亟需改善。

2.品牌挖掘不足

近年来,梧州虽积极打造“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但是迄今未能确定公共品牌统一形象,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关系未能完全理顺,导致公共品牌凝聚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茶企申请茶叶类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的意识尚未树立,目前全市没有1家六堡茶企业注册国际商标。另一方面,六堡茶的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茶船古道”历史文化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整理,公共品牌文化内涵不足。

3.科研工作滞后

六堡茶科研工作包括茶树育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加工工艺更新和新产品开发、功能性研究等方面,涉及范围广。由于受经费投入、专业人才缺乏等影响,六堡茶基础性研究开展严重滞后,对茶树育种此类周期长、见效慢的研究工作影响更为突出。同时对保健功效机理研究不足,很多消费者对六堡茶的有益成分、保健功效等了解不多,六堡茶保健功效方面的宣传尚停留在经验之谈,缺乏科研数据支撑。

4.海外市场缩小

目前六堡茶出口仅仅是维持国外老客户的需求,新的市场开拓明显放缓。其原因,一是国内市场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国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市场不断开拓,国内茶叶价格远远高于出口价,不少企业纷纷将销售重点转移到国内市场;二是国际市场影响,受英国立顿等茶叶大品牌对国际市场的冲击,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老牌产茶大国以廉价的劳动力、低价的红绿茶价格抢占着国际市场空间,海外市场不断被挤压、缩小[5];三是文化输出滞后,六堡茶虽保持一定产品出口量,但是在国外六堡茶文化、保健功效等方面的宣传不够,导致认知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发展思路

1.巩固现有海外市场,加大拓展新市场

历史上,六堡茶在东南亚及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有着较好的消费基础和广泛的市场,因此六堡茶出口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巩固培育海外市场。一方面要结合六堡茶的特性、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人文风俗及市场需求,积极研发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六堡茶产品,包括茶文化、茶衍生品等,以开拓和占领市场;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与文化交流,构建起六堡茶文化发展新动能,主动探索六堡茶跨境电商市场,借助跨境电商促进六堡茶的国际交流贸易,促进海外市场拓展,形成出口新动力[6]。

2.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近年来,六堡茶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已经建立涵盖国家标准、广西地方标准、梧州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生产规程等的标准体系[7]。针对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质量日益严格的要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同时联合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六堡茶传统出口国家)探索制定六堡茶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六堡茶竞争力和规范化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饮茶习俗虽各有千秋,但对饮茶有助健康的认识和追求绿色食品的消费趋势一致[6]。有机茶是未来国际茶叶重点消费市场,要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资源,以“绿色、健康”为核心,注重发展生态茶产业,着力开发有机茶等认证产品,逐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不断健全茶叶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竞争力。

3.打造产业集群优势,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扶持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企业提质增效,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集中,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影响范围广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巩固六堡茶核心产区地位。规划建设梧州六堡茶产业园区,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形成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吸引更多资本投资六堡茶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增强竞争实力。

4.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运用好国家关于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抓住我国旅游消费持续升温的良好契机,充分借鉴先进茶产区着力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体验的做法,深度挖掘六堡茶文化内涵和“茶船古道”历史故事,大力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切实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值,充分发挥六堡茶产业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让茶农参与其中分享收益,实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六堡梧州市古道
走古道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六堡茶的“茶气”
与茶相逢在六堡
六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