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2019-01-05 13:05郑智慧孙莉颖宋泽南张梦婷诸纪华
浙江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会阴部导尿管分泌物

郑智慧 孙莉颖 宋泽南 张梦婷 诸纪华

阴道斜隔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疾病,发病率为0.1%~0.38%[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双子宫、双宫颈畸形、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闭锁阴道侧的肾脏、输尿管等泌尿系统畸形[2]。临床上多表现为反复阴道脓性分泌物。阴道斜隔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完全闭锁的阴道斜隔可引起闭锁侧隔后腔、子宫积液,感染后形成子宫阴道积脓,而不完全闭锁的阴道斜隔由于斜隔上漏孔较小,引流不畅,容易引起反复脓性甚至血性的恶臭味阴道分泌物。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外阴皮肤炎症、破溃,逆行感染可造成输卵管、盆腔炎症黏连,下腹部疼痛等,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患儿心理疾病。患儿进入青春期后,宫血不能排出,反流至输卵管造成输卵管积脓、子宫内膜异位,严重时影响生育能力[3]。临床一旦确诊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应接受腹腔镜、阴道镜探查并行阴道斜隔切除术。目前临床关于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误诊分析及治疗的研究报道不少见,但对该综合征的护理报道不多,尤其是对儿童患者[4]。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7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儿,经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均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患儿年龄1岁1个月~12岁2个月,平均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阴道脓性分泌物5例,其中1例伴有反复滴尿,2例伴有阴道口肿物脱出;4例患儿伴有单侧肾缺如,3例伴有肾发育不良和异位;Ⅰ型阴道斜隔综合征[5](无孔斜隔,隔后的子宫与外界及对侧子宫完全隔离,宫腔积血积聚在隔后腔)3例,Ⅱ型阴道斜隔综合征[5](有孔斜隔,隔上有1mm小孔,隔后子宫与对侧子宫隔绝,经血通过小孔滴出,引流不畅)4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膀胱镜尿道探查+阴道斜隔切除术+阴道冲洗引流术,腹腔镜下探查子宫、肾脏及输尿管发育情况,阴道镜下检查阴道,寻找斜隔孔开口或阴道斜隔,用电钩将阴道斜隔板切开见患侧宫颈外口,引流出陈旧性脓液,再以聚维酮碘冲洗阴道;留置导尿管于隔后腔引流,以防术后粘连。患儿均手术顺利,治疗好转后出院,术后随访4个月~2年。其中1例患儿因第一次手术过程中未放置阴道引流管,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阴道脓性分泌物,经阴道镜检查,斜隔切开后冲洗阴道,放置阴道引流管,随访3个月后无阴道分泌物;另1例患儿随访6个月仍有滴尿现象存在。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儿Ⅰ型阴道斜隔综合征3例,Ⅱ型4例。Ⅰ、Ⅱ型患儿往往有阴道流脓史,有明显的异味,由于脓性液体的刺激,患儿会阴部常出现湿疹甚至感染异味,行走时摩擦加重[4]。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心理负担逐渐加重,怕被同龄人嘲笑,往往不愿外出,严重时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而家长担心生殖道畸形会影响患儿成年后的婚姻与生育。因此,护士入院后要密切观察患儿与家长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主动关心患儿与家长,详细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手术治疗方案和预后,让其了解病情与治疗进展,介绍以往成功案例,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及家长自入院后经过细心讲解病情及疾病的相关预后情况,均能配合治疗,并逐步建立了疾病治疗的信心。

2.1.2 阴道准备 本组5例患儿术前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脓现象,予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感染,2例患儿术前无流脓未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文献指出,对于未婚患者可给予阴道冲洗,2次/d,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后缓缓插入阴道,注入0.5%碘伏20~30 ml,可反复冲洗5~6次,边冲洗边转动导尿管,彻底冲净阴道[5]。本组患儿年龄最大者12岁2个月,最小者1岁1个月,笔者不建议术前行阴道冲洗,导尿管插入阴道后根本不能穿过斜隔至隔后腔,起不到冲洗的效果,而且会带给患儿造成恐惧情绪;同时也不推荐患儿术前每日行肛门指检,虽能挤压出阴道斜隔后积脓,但同时也会影响术中寻找斜隔的位置。所有患儿术前保证会阴部皮肤清洁完整,年长儿注意勤换内裤,分泌物较多患儿可使用护垫,增加更换频次;使用尿不湿的患儿及时更换;予1∶5 000高锰酸钾液坐浴15min,1次/d,保持外阴清洁。2例患儿由于积聚在隔膜内液体较多致使隔膜脱出阴道口,外观似肿物样,限制患儿剧烈活动,避免摩擦出血。本组患儿术前5例经过抗生素治疗,2例通过限制活动,术前均使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15min坐浴,外阴清洁及皮肤完整,择期等待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由于阴道斜隔综合征常合并子宫及泌尿道其他畸形,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该疾病患者的盆腔情况及畸形类型,同时可对合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进行治疗,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6]。本组患儿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护士在术后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术后2d内监测血气电解质1次/d,监测有无高碳酸血症;每日检查血常规监测有无感染,根据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本组患儿无高碳酸血症发生,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正常;其中1例患儿术后反复发热,经积极物理及药物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

2.2.2 伤口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儿切口疼痛性质、程度、肠功能恢复情况[7],以及外阴是否有流血、流脓。本组患儿术后伤口疼痛评分0~4分,通过安抚、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必要时采用止痛栓剂塞肛,年长儿采用口服非甾体药物镇痛,使所有患儿的疼痛评分控制在1分内。患儿术后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尿、排便使伤口出血;术后会阴部敷料包扎1~2d,注意观察有无出血、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及有无异常气味;敷料拆除后注意保持外阴、阴道及尿道口清洁,用5%聚维酮碘消毒引流管周围2次/d,每次排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术中根据积脓、积液及创面出血情况予凡士林纱条填塞,每2~3d更换1次,术后7d待伤口愈合后撤除,纱条填塞期间避免用力排尿、排便。本组1例患儿阴道内填塞凡士林纱条,每2d更换1次,术后第7天撤出后外阴清洁;1例患儿拆除会阴部伤口敷料后出现阴道出血,再次填塞凡士林纱布并静脉止血、限制患儿活动后血渐止;其余患儿术后拆除会阴部伤口敷料后阴道外观清洁,无脓性分泌物与异常气味。

2.2.3 阴道引流管护理 为充分引流子宫、阴道内的积液及预防术后粘连,患儿术中均需放置气囊导尿管于隔后腔以代替阴道支撑引流管,因此术后应妥善固定阴道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剧烈活动而致导管滑脱。每班护士评估检查,注意观察并在导管评估单上记录外露长度、固定情况、通畅情况、引流液的性质、量及有无感染迹象。本组1例患儿出现阴道引流管滑脱2次,因此术后患儿的约束、导管大小的选择、气囊注水的多少及导管的外固定很重要。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选择8F或10F的气囊导尿管作为阴道引流管,气囊注水量过多易导致气囊压迫阴道内膜使局部皮肤坏死,注水过少则容易使导管滑脱,因此在注水的过程中应由少到多,轻拉导管另一端使导管不被拉出为原则。为预防分泌物堵管与感染,每日予5%聚维酮碘注入引流管行阴道冲洗消毒,并更换引流袋,观察有无脓性液体流出。根据引流液情况放置引流管7~14d,本组患儿术后放置引流管7d后均予拔除,拔管后观察阴道有无异常分泌物流出。引流管在留置期间意外拔管均需作为不良事件在24h内上报护理管理系统,填写事件发生原因、经过、处理过程及改进措施等,同时上报主管医生与护士长,科室进行讨论整改。本组3岁以下的幼儿下肢适当约束,学龄儿童耐心讲解,无意外拔管发生。

2.3 出院宣教 出院后告知家长和患儿按医嘱口服抗生素2周,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及时观察会阴有无异常分泌物。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周,1次/d,以预防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生。由于手术后可能出现阴道斜隔切开处粘连、狭窄,斜隔切除不彻底或斜隔再次生长,短期内可无症状,因此要告知家长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一般出院后2~4周来门诊复查盆腔B超,以后无特殊情况每隔3~6个月门诊随访,如有阴道流脓、流液、异常出血、下腹痛等及时来院就诊。

3 小结

近年来,随着对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经阴道切除斜隔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该病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伤口的观察与护理,做好阴道引流管的护理,确保术后充分引流等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手术成功必不可少。阴道斜隔综合征患儿的手术治疗近期效果良好,但由于患儿距生育年龄还有较长一段时间,是否对其生育功能有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会阴部导尿管分泌物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会阴部恶性蝾螈瘤1例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在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护理的应用
会阴部疼痛有可能是精囊腺炎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自制丁字裤式冰袋在会阴部激光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