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养牛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

2019-01-05 16:31王拥军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存栏肉牛

王拥军

(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畜禽品种改良站 843100)

大力发展养牛业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概括新疆养牛业的现状,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今后的发展战略,希望能为新疆地区养牛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新疆养牛业的现状

1.1 奶牛发展现状

新疆地区奶牛的饲养主要集中于天山北坡沿线的城市以及周边地区。2000~2017年,新疆地区奶牛的数量由104.5万头增长到269.0万头,其年均产奶量也由72.5万t增加到330.0万t。新疆地区奶牛的头数位居全国第一,但其生产水平及产奶效率均不高。当前新疆地区奶牛的主要品种包括西门塔尔牛、荷斯坦奶牛、新疆褐牛及改良过的新疆本地土种牛,其中荷斯坦奶牛存栏量最多。从养殖规模来看,2000头、500头以上养殖小区及养殖场全区仅分别有40和200家。此外,奶牛养殖户学历较低,基本处于文盲及半文盲状态,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影响[1]。

1.2 肉牛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疆肉牛的发展速度较快,2017年全区的存栏量达到446.9万只,肉牛产量达到62万t。当前新疆地区肉牛的主要品种为哈萨克牛、阿勒泰白头牛及蒙古牛和新疆褐牛等。新疆肉牛的繁育场及种牛场的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仅2017年已经建成了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种牛繁育场,规模化养殖小区有近百个,为新疆养牛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然而,当前新疆肉牛的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其产业无法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奶牛发展存在的问题

单产水平及良种覆盖率较低。截止到2017年,新疆地区中低产奶牛所占比例达到62%,处于主导地位,导致新疆奶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奶牛平均单产仅为全国乳牛平均单产60%,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新疆乳牛的整体水平较低,西门塔尔及荷斯坦等良种奶牛的比重远低于其他奶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规模化程度较低。当前新疆地区有1700多个规模化的养殖小区,其中100~200只的养殖小区约占全区58%,2000只以上的仅占2.8%;规模化的牛场及养殖小区奶牛存栏总数仅占全区总存栏数的12.96%。

缺乏规模化的乳品企业。当前,新疆地区严重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奶源供应龙头企业。由于缺乏保质保量的奶源供应,导致乳品加工企业不能进行持续生产,对牛奶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差。当前新疆地区奶牛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不仅缺乏相关养殖知识,其饲养管理也不规范,对一些新技术的理解及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奶牛饲养及管理水平较低,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奶牛业的发展。

2.2 肉牛发展存在的问题

养殖周期过长。当前新疆地区普遍采用地方品种或者利用地方品种的母牛与外来品种的公牛所产杂交牛,其早期生长极为缓慢,犊牛期一般为6~8个月,普遍需要1年半至2年的饲养时间,其饲养周期过长导致养殖成本过大。

缺少能繁母牛。新疆地区普遍采用农户散养的方式进行肉牛饲养,由于养殖效益不高,导致能繁母牛存栏量逐渐减少,架子牛资源稀缺,导致其市场价格高涨,使得我国肉牛饲养成本过高,与此同时受到进口牛肉的冲击,导致我国牛肉市场份额及销量均在不断缩减,肉牛企业存在严重的亏损问题[2]。

饲养科技含量低。当前新疆地区肉牛仍然采取较为粗放的放牧养殖方式,缺乏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同时政府科技投入不足,导致肉牛产业科技含量过低。

3 发展战略

3.1 开展规模化及科学化的养殖

政府应提供资金保障及优惠政策,发展规模化的养殖场及养殖小区,使奶牛、肉牛的养殖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及集约化,通过引导牧民健康养殖,实现新疆地区养牛业的规模化及科学化发展。

3.2 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

应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肉牛的产肉能力及奶牛的单产水平。各级畜牧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以提高养牛者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使新疆地区的养牛业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3.3 延长全产业链

新疆地区养牛业应逐渐形成一个繁育、屠宰加工、批发流通及零售的完整的产业链。在经营方式上,要建立一批龙头加工、营销企业,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农户的生产方式,使新疆地区的养牛业向集约型的增长进行转化。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存栏肉牛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新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