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宁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管窥※

2019-01-06 02:03刘婧玮指导张大宁
中医药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紫癜肾炎黄芪

●刘婧玮 徐 英 史 卓 指导:张大宁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又称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nephritis,HSPN),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purpura,HSP)导致的肾脏损害,病理改变以全身小血管损害及肾小球系膜病变为主。古代中医依症状将其归为“水肿”“尿血”“发斑”“虚劳”等范畴。现代中医在2010年将之命名为“紫癜肾”。该病占成人继发性肾脏病第二位,占儿童继发性肾脏病首位[1]。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除血尿、蛋白尿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其病理改变也呈多样性。由于HSPN患者病情较复杂,治疗反应和预后个体差异较大,故治疗相对棘手。

国医大师张大宁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从事中医肾病学工作50余载,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率先提出了“肾虚血瘀论和补肾活血法”“心-肾轴心系统学说”等新理论[2],为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HSPN方面,张教授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张教授出诊,耳濡目染,受益良多,现将张教授治疗HSPN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张教授认为,随着疾病的进展,该病的病因病机是发展变化的,但总以肾虚血瘀为病机纲要,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在脾肾,与肺密切相关。张教授认为,HSPN起病诱因多为感受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但无论是卫外不固导致的外邪侵袭,还是饮食不节致使的湿热内蕴,或是情志不舒导致的气郁化火,都与肾虚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若先天不足,肾气孱弱,则不堪邪扰,邪易入里,表现为易被外邪侵袭或体质敏感,接触过敏原或进食某些食物容易比常人表现出亢进状态。本病急性期以邪实为主,多表现为实证,素体禀赋不耐,外邪内侵,邪气扰动血脉,或进食辛辣刺激之品,热伏营血,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则发为紫癜,渗出于胃肠则见腹痛、便血,渗出于关节则见关节肿痛,损伤膀胱及肾络则发为尿血。慢性期过敏性紫癜肾炎迁延不愈,病邪入里,病程延长,正气更加亏虚。脾气的健旺可保证血液在脉道中流动,若日久损伤脾脏,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则血液不循常道而出,发为血尿。“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血同源,肾气虚弱,失于封藏,导致精微外泄,形成蛋白尿。外邪入里、脾虚失运酿生湿热内蕴,溢于脉外之血不能及时消散积而成瘀,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循经复扰肾关,使病情缠绵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使蛋白尿、血尿加重,临床表现多为小便中泡沫增多,尿检中蛋白、潜血经久不消。尤在泾注《金匮要略》谓“血不利则为水”,肾虚无力温运脾阳,脾土失养,运化无力,水液代谢不畅,液体潴留,瘀水互结,发为水肿。这个时期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

2 临证诊疗思路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性虚实夹杂,病情容易反复迁延。临证时,张教授常根据不同的证候表现,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时期,施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2.1急性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HSPN往往以紫癜为首要表现,急性期可见皮肤瘀斑,甚则融合成片,痛痒不甚,伤及肾络而致便血、尿血,可伴腹痛、关节疼痛、舌红、脉数等症状。张教授在治疗时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法,佐以清热利湿,方选清营汤加减。其中选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牡丹皮、赤芍、白茅根、生地、茜草等清热凉血;半枝莲、萹蓄、瞿麦等清热利湿;加用白鲜皮、地肤子,配合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起到“一托一清”之作用,其中白鲜皮、地肤子托毒外出,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使皮肤紫斑快速消退,事半功倍。若见尿血明显者则加小蓟炭、白茅根以凉血收敛止血;水肿严重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

2.2慢性期:补肾活血,利湿化浊HSPN慢性期病机为脾肾两虚,病理产物为湿浊、瘀血等。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如体倦懒言、腰膝酸软、舌质暗红、舌下青筋紫暗、苔白腻、脉细弱等症状;而实验室检查中,尿蛋白、潜血日久不消。此时既不可妄自攻邪,又不可过于补益,而应采用补肾活血之法,佐以利湿化浊,酌加凉血止血之品。

首先,张教授在治疗时,补肾法常用固涩法、滋补法、温补法、阴阳并补法等。药物常选用黄芪,并根据辨证选用补骨脂、胡桃肉、女贞子、旱莲草、杜仲、仙茅、仙灵脾等其它补肾药物。黄芪下可补元气,中益脾气,肾气充足则固摄有司,脾气旺则统摄升清有权。张教授常重用生黄芪90~160g以增补益之效,临床药理学表明黄芪具有保护器官、调节免疫、抗炎的作用[3]。临证时,若肾气亏虚,表现为肢体倦怠、腰膝酸软等,则加补骨脂、胡桃肉等补充肾气;若肾阴不足,呈现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等阴虚火旺表现,则使用滋补法,加以女贞子、墨旱莲、吴茱萸、黄柏、龟板、阿胶珠等滋阴清热,填充被邪热耗伤之肾水。女贞子、墨旱莲取法《证治准绳》之二至丸,以凉润补肾,以防骤补滋腻碍胃,助生湿热。阿胶珠为阿胶与蒲黄共炒而成,既滋阴补血,又化瘀止血无留邪生湿之弊[4]。若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损,表现为恶寒怕冷、四肢不温等肾阳虚弱的症状,则使用温补法或阴阳并补,加肉桂、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倍子、炮姜等药以温阳散寒。

此外,常用土茯苓、败酱草、茵陈、青蒿等清利湿热泄浊;加茜草、紫草等药凉血活血,正应叶天士所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金樱子、覆盆子、五味子等益肾固精,收敛固摄随尿液排出之精微;砂仁、白术、太子参健脾益肺;佐以仙鹤草塞源截流;佐升麻少量以升阳明之气,配合黄芪、白术健脾升清,效法东垣补中益气汤。然升麻为风药,具有升发之力,不宜过用,否则耗散真气,所以临床中张教授升麻用量常为3~10g[5]。

有研究表明HSPN与患者凝血机制相关,患者肾小球有凝血过程[6],张教授也认为瘀血贯穿本病始末,作为病理因素又影响机体正气导致疾病进展,是使该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在临证中非常注重活血化瘀的应用。常使用丹参、川芎、三七相配合,活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其中,川芎调气以行血,活血以行气,《神农本草经》记载:“川芎性辛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其常与丹参相需为用,气行瘀除,互助药力,相得益彰。临床上又与止血药灵活加减运用,力求血止瘀消;瘀血严重者,常加水蛭等虫类药物,研究证明,水蛭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其主要成分为水蛭素,还含肝素等[7,8]。

张教授指出,疾病过程中虽有瘀血、湿浊等病理产物的存在,仍应辨明虚实缓急,辨清疾病进展过程中邪正盛衰,不可峻猛攻伐亦不可过于补益。

2.3中西结合,积极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前景。西医治疗本病常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ACEI和ARB类药物等[9]。张教授在本病急性期常使用中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对于有严重病理改变,持续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者,可酌情加用免疫抑制剂;待病情平稳向愈,则以中药善后,巩固疗效。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发挥不同疗法的各自优势,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几率,尤其在改善蛋白尿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显著。张教授还推荐合理使用雷公藤制剂,认为雷公藤制剂具有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的副作用,研究表明雷公藤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10],合理使用雷公藤制剂并予保肝药物,可大大改善病情,增强疗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张教授认为,在疾病发生之前未病先防,是控制该病进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本病患者多因外感而发,因此,首先应避免接触诱发本病的各种“不正之气”。张教授在临证时,若见患者咽部红肿不适,认为这往往就是外感的信号,为了未病先防,常嘱患者以麦冬、金银花、西青果、锦灯笼4味药代茶饮。现代药理学表明锦灯笼可抗炎、抗菌、调节免疫[11]。其次,本虚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因此应适度锻炼,起居有常,以提高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则“形与神俱”,方能“邪不可干”。最后,还应积极控制原发病,杜绝接触过敏原,尿血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海鲜发物,以免助热生火,不宜过多食用高蛋白饮食。做到以上这些,才能减少紫癜复发机会,也才有临床治愈的可能。张教授指出,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后期保护肾脏应遵循的原则。

3 典型病例

冯某,男,28岁,2017年9月2日初诊。主诉:镜下血尿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2016年3月因出差食用海鲜后出现膝盖疼痛,双下肢浮肿,皮肤出现瘀斑,三四天后继而出现腹痛,就诊于天津市总医院,考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收入院治疗,住院期间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膝盖疼痛、上腹痛明显缓解,皮肤瘀斑消退,双下肢浮肿缓解后出院。后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多次复查尿常规均示“BLO 2+~3+,PRO+~2+”,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就诊时症见:腰痛、腰酸乏力,双下肢欠温,尿色深,尿量可,无浮肿,纳可寐安,舌暗苔白腻,脉沉细。尿常规示“BLO3+,PRO+,镜检RBC 10~15个/HP”。BP:120/80mmHg。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断:腰痛。辨证属肾虚血瘀,湿浊内蕴。治以补肾活血,利湿化浊。处方:生黄芪120g,仙鹤草、茜草、苎麻根、白茅根、蒲公英、五味子各60g,丹参、川芎各15g,茯苓、杜仲炭、阿胶珠各30g,肉桂15g,三七粉12g(分6次冲服)。5剂,3日1剂,1剂煎煮2次混合后,再以文火浓缩成1800mL,300mL/次,2次/d。嘱患者饮食清淡,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宜,禁食海鲜、羊肉、辛辣刺激等物。另予:新肾康宁胶囊5粒/次,日3次;补肾止血胶囊5粒/次,日3次;雷公藤多苷片40mg/次,日1次;保肝片5片/次,日3次。

2017年9月30日二诊:双下肢冰凉感缓解,时有腰痛,无浮肿,尿色正常,尿量可,大便日一行,舌质淡红,苔黄,脉沉。查尿常规示“BLO(-),PRO(-)”。BP:120/70mmHg。前方去茜草、白茅根、茯苓,加败酱草、金樱子各60g,升麻10g。10剂,3日1剂,水煎浓缩成1800mL,300mL/次,2次/d。其余中成药及西药继服。

2018年1月30日三诊:腰痛明显好转,查尿常规示“BLO(-),PRO(-)”。BP:120/80mmHg。前方去杜仲炭,加煅牡蛎60g,女贞子、旱莲草各30g。20剂,3日1剂,水煎浓缩成1800mL,300mL/次,2次/d。改雷公藤多苷片为20mg/次,日1次;余中成药及西药继服。后随访半年,期间尿常规提示正常,病情稳定。

按本例患者曾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史。患者先天禀赋不足,体质对于外界刺激较常人敏感,又饮食不节,食用致敏之物,导致外邪入里,动血伤络,外溢肌肤,内伤脏腑,发为皮肤紫斑,伤及肾络以致该病的发生。日久反复发作,离经之血不能复循常道,进而导致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方中丹参、川芎、三七活血不留瘀;生黄芪补脾肾气;仙鹤草、白茅根、茜草、苎麻根止血;蒲公英、茯苓利湿泄浊排毒;阿胶珠养血活络;五味子滋肾涩精;患者下肢欠温,故加肉桂15g配合黄芪以温肾助阳。二诊时患者尿检转阴,故去茜草、白茅根,加金樱子以增强固涩升提之力,保留大剂量黄芪以补三焦之气,佐少量升麻以振阳明。三诊加煅牡蛎、女贞子、旱莲草更以滋补肾阴,益肾填精之功,方病相合,故能取得良效。

猜你喜欢
紫癜肾炎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肾炎应该怎样治疗?
黄芪是个宝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