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治疗妇科病经验钩玄

2019-01-06 03:05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补气血丹溪朱氏

盛增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不仅中医理论造诣精深,而且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本文就朱氏在妇科病治疗上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理法方药运用的经验,探讨如下。

1 运用其学术思想,主导妇科病辨治

众所周知,“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四伤学说”和“湿热观”等是朱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和观点,也是他主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这在其治疗妇科病中有着充分体现。《局方发挥》设问答形式,阐述养血护阴是治疗妇科病的要法。然有人却提出质问:“妇人一门,无非经候、胎产、带下,用药温暖,于理颇通,吾子其无忘言乎?”朱氏解释说:“妇人以血为主,血属阴,易于亏欠,非善调摄者,不能保全也。”并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仙聚宝丹为例,认为是方辛香燥热,宜于“血海虚寒”之证,若欲以一方通治胎前产后和积块坚癥、赤白崩漏诸疾,“服者无不被祸”,“及至变生他病”。且举病案以为佐证:“余侄女形色俱实,以得子之迟服此药,背上发痈,证候甚危。余诊其脉,散大而涩,急以加减四物汤百余帖,补其阴血,幸其质厚,易于收救,质之薄者,悔将何及!”还对时医产后妄施《局方》黑神散、当归建中汤、四顺理中汤等温热方药,予以严厉批驳,强调了养血护阴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朱氏以“阳有余阴不足论”主导其妇科临床的具体体现。

朱氏在《丹溪心法》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在“怫郁致病论”的主导下,他对妇科病十分重视气血痰郁的辨治,特别是对其病因,常责之于气血郁结,痰湿阻滞,治法重视调理气血,导痰祛湿,并创制六郁汤、越鞠丸名方,在妇科广为应用。受其影响,清代医家张路玉在《张氏医通》中说:“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越鞠、四七始立也。然郁证多患于妇人,《黄帝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及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皆能致病,为证不一,或发热头痛者有之,喘嗽气乏者有之,经闭不调者有之,狂颠失志者有之,火炎失血者有之,骨蒸劳瘵者有之,疽生虫者有之。治法总不离手逍遥、归脾、左金、降气、乌沉、七气等方,但当参究新久虚实选用,加减出入可也。”张氏这段论述,显然是对朱氏“怫郁致病论”的重要发挥,其在妇科临床上很有实用价值。

再者,朱氏以“相火论”主导妇科临床,更是显而见。如《格致余论》尝谓:“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又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妇女以“肝为先天”,冲任两脉皆隶属肝肾,是以肝肾相火妄动,经、带、胎、产诸疾,由是作矣。如《丹溪手镜》论述崩漏病因时说:“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由肾水真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故丹溪治疗妇科疾患,注重滋阴养血,清热制火,四物汤加龟版、黄柏之类方药,屡用不鲜,历验不爽。

2 月经病证重调气,血有所统厥疾瘳

丹溪认为,大凡月经病证,多由气血失调所致,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配,故气机紊乱更是致病的关键,《丹溪治法心要》论治月经病时说:“经水,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上应于月,其行有常,名之曰经。为气之配,因气而行。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者,气之滞;错经妄行者,气之乱;紫者,气之热;未及期而作痛者,亦气滞也。”由是观之,朱氏是将气机失调置于月经病病因的首位。基于此,他在调理气血时,常调气重于调血,诚如其传人戴元礼所说:“调经养血,莫先调气。”试观所用方药,行气常用制香附、延胡索、枳壳、木香之属,如治经事过期不行,方由延胡索、香附、枳壳三味组成;月水不通,药取厚朴三两,水三升,煎一升,分三服;经候行先腹痛,《局方》七气汤送来复丹半帖。至于补气之药,人参、黄芪恒多取用,如治崩漏“因劳者,用参芪升补药”。

3 产前宜凉重清热,黄芩白术效堪夸

“产前当清热养血”,这是丹溪治疗妊娠病的基本法则。其用药推崇黄芩、白术。《丹溪心法》尝谓:“产前安胎,白术、黄芩为妙药也。条芩,安胎圣药也。俗人不知,以为害而不敢用,反谓温热之药可养胎,殊不知产前宜清热,令血循经而不妄行,故能养胎。”其所载方剂,按逐月养胎之法,孕后八月用束胎丸(黄芩、白术、茯苓、陈皮);第九个月,药用黄芩、白术、枳壳、滑石。又载安胎方:白术、黄芩、炒面(一作“曲”)。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载当归散,谓“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方由白术、芍药、川芎、当归、黄芩组成,功擅清热养血安胎。丹溪治疗产前病证习用黄芩、白术,无疑效法此方,确有渊源也。后世“胎前宜凉”之说,与此亦不无关系。

朱氏在《格致余论》中记述其验案:贾氏妇,但有孕至三个月左右必堕,诊其脉,左手大而无力,重取则涩,知其少血也。以其妙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初夏,教以浓煎白术汤下黄芩末一钱,服三四十帖,遂得保全而生。因而思之,堕于内热而虚者,于理为多,曰热曰虚,当分轻重,好生之工,幸毋轻视。此例颇似现代医学所称的“习惯性流产”,丹溪诊断其“堕于内热而虚”,投以白术、黄芩而获卓效,值得玩味,可师可法。

4 产后贵在补气血,虽有杂证以末治

孕妇分娩时,耗气损血比较突出,故初产后体质往往处于虚弱状态,这是产后病的基本病因,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鉴于此,朱氏在《丹溪心法》中明确指出:“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此乃丹溪治疗产后病的大法。他还列举产后诸多病症的治疗:产后血晕,因虚火载血上行,渐渐晕来,方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极细末,好酒同童便灌下,一呷即醒;产后中风,切不可作风治,必大补气血为主,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之脉,分其气血多少而治;产后水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苍术、茯苓,使水自利;产后大发热,必用干姜,轻者用茯苓淡渗其热,一应寒苦并发表之药,皆不可用;产后发热恶寒,皆属血虚,左手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等等。他还强调指出:“产后有病,先固正气。”如治一例难产胞损淋沥患者,载曰:“有徐姓妇,壮年得此,因思肌肉破伤,在外者且可补完,胞虽在腹,恐亦可治。遂诊其脉,虚甚。曰:难产之由,多是气虚;难产之后,血气尤虚。试与峻补,因以参、术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黄芪、茯苓为佐,而煎以猪羊胞中汤,极饥时饮之,但剂率用一两,至月而安。盖是气血骤长,其胞自完,恐稍迟缓,亦难成功。”如此重症,若非卓然有识,熟谙临床之老手,断难有此杰作。

值得指出的是,产后虽宜大补气血,但临床上未可一味拘泥于补法,这在丹溪治疗产后病方药中有所体现。如治产后血晕,对于瘀血引起者,他采用“消血块”方,药用滑石、没药、血竭。产后败血所去不尽,小腹作痛,药取五灵脂、香附末、蛤粉,醋丸,甚者入桃仁;如恶血不下,以五灵脂为末,神曲糊丸,白术陈皮汤下。举凡这些,足见丹溪治疗产后病,既有大补气血的常法,又有活血祛瘀等变法,用补用泻,存乎人也。

5 因痰致病广而多,二陈导痰巧施治

如前所述,丹溪对妇科病十分重视气血痰郁的辨治,其中对痰在妇科发病学上的意义和从痰论治在妇科病上的作用,他有足够的认识和实践体会。《丹溪心法》尝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百病中多有兼痰者。”对其治疗,他提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治痰方药,推崇二陈、导痰诸方,药如陈皮、半夏、茯苓、南星、姜汁、竹沥之属。如治疗月经病证,认为色淡过期者,乃痰多也,二陈汤加川芎、当归;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南星、苍术、香附、川芎,作丸服;躯肥脂满经闭者,导痰汤加芎、连,不可服地黄,泥膈故也;对带下的治疗,提出痰气带下者,苍术、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对不孕症的治疗,认为肥盛妇人不能孕育者,以其身中脂膜闭塞子宫,而致经事不能行,可用导痰汤之类;对恶阻的治疗,认为肥者有痰,多用二陈汤。或白术为末,水丸,随所好,或汤或水下。程充说:“丹溪治病,以痰为重。”洵为至当之评。兹摘录其案例一则以资佐证:“一妇人,白带兼痛风,半夏、茯苓、川芎、陈皮、甘草、苍术米泔浸、南星、黄柏酒洗晒干、牛膝酒洗。”按此例虽未指出其病因,但从处方用药来看,系二陈汤合二妙丸加味。于此可见朱氏重视从痰论治的一斑。

6 善用民间单验方,简便廉验勿轻视

善于吸取民间单验方,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也是丹溪学术特色之一。翻开《丹溪心法》《金匮钩玄》《脉因证治》《丹溪治法心要》《丹溪手镜》诸书,其广征博采民间单验方,可谓目不暇接,比比皆是。如治血崩,急则治其标,白芷汤调百草霜。甚者,棕榈皮灰。或用荆芥散,取荆芥穗,于灯盏多著灯心,好麻油点灯,就上烧荆芥焦色,为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下;治白带,用椒目末,又用白芷。一方用狗头骨,烧灰存性,或酒调服,或入药服之。又方用五灵脂半生半熟为末,以酒调服;益母草,即茺蔚子,治产前产后诸病,能行血养血;治产后血晕,用韭叶细切,盛于有嘴瓶中,以热醋沃之,急封其口,以嘴塞产妇鼻中,可愈眩晕;催生如圣散,用黄葵花不以多少,焙干,为末,热汤调下二钱,神妙又方蛇蜕一条,蚕脱纸一张,入新瓮中,盐泥固脐,烧存性为末,煎榆白皮调下一钱,三服觉痛便产。其他如治产后乳汁不通,用通草、猪蹄,煎服;断乳用麦蘖(麦芽)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举凡这些,大多是来自民间的单验方,符合简便廉验的原则,临床可择善而用,未可小视。

猜你喜欢
补气血丹溪朱氏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补气血益脾肾方药( 自拟方) 与西药食疗治疗贫血的评价
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观察
复合型补气血生姜红糖糖果的研制
宝应图书馆馆藏稿本《朱氏诗文世珍》考论
八三感怀
名医膏方补气血
丹溪学派形成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