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

2019-01-06 01:45刘冬冬张夏平
新农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前提条件细菌性养殖场

李 伟,吴 丹,刘冬冬,张夏平

(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62)

动物疫病是制约我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大关键性因素,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并与疫苗、药物、免疫方法等有着直接关系。为促进养殖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要在细化掌握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情况基础上,科学制定免疫程序,促使动物疫苗接种更加规范、有效,充分发挥疫苗作用,提高动物抗体水平。

一、把握免疫程序制定前提条件与影响因素,明确规模养殖场动物免疫接种目的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是提高规模养殖场动物免疫效果的必要基础,为此必须准确把握规模养殖场免疫程序制定的前提条件,体现在免疫优选程序、免疫与诱发疫病、免疫抑制因素等方面;包括影响免疫程序的多方面因素,如规模养殖场动物的品种、体质、年龄等,免疫中药物使用以及免疫操作,母源抗体水平与疫苗的种类、免疫的时间。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规模养殖场动物饲养管理特征以及具体情况,优化免疫程序制定各个环节,确保应用到动物免疫接种的免疫程序有着较高的科学性。结合前提条件、影响因素,明确规模养殖场动物免疫接种目的,如通过增强动物免疫力减少规模养殖场感染病原的动物,增强母源抗体水平达到保护幼崽的目的,防止疫病大范围传播等。

二、选择免疫所需疫苗,做好规模养殖场种群免疫工作

针对各类动物养殖中致病因素、传染源、流行特征等,科学选择疫苗,如在规模养殖场疫病暴发期,采用的疫苗要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动物的免疫力,可以采用活苗;疫苗散发期要采用免疫保护时间较长的疫苗,便于从源头上提高免疫效果。同时,做好种群免疫工作。以种猪群为例,针对规模化养猪场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发生以及发展情况,做好种猪群的免疫工作,在科学选择疫苗的同时控制好免疫时间、免疫次数等,对种猪群进行合理化免疫,提高母源抗体水平,减少仔猪疫苗接种,防止免疫应激频繁发生。

三、病毒疫苗优先免疫,科学选择细菌性疫苗,药物保健控制细菌感染

在规模养殖场免疫程序制定中,要注重病毒疫苗优先免疫,通过规范化免疫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抵抗病毒性病原的能力,防止动物规模养殖中频繁感染细菌病毒,降低疫病发生率。同时,细菌性疾病感染较为复杂化,不同疫苗之间又存在相互干扰,针对地区动物养殖中各类疫病流行现状,科学选择作用到免疫接种中的细菌性疫苗,要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能够实时增强动物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药物保健控制细菌感染也是免疫程序中不可忽视的,要细化把握动物养殖中经常发生的细菌性疫病,结合常见的细菌性病原,选择质量以及敏感性较高的药物,结合相关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控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

四、结语

简言之,要在联系实际中,明确规模养殖免疫程序制定要求以及前提条件,针对免疫优选次序、免疫抑制因素、疫苗之间相互干扰等,科学制定并优化完善免疫程序,在防止免疫失败的同时控制免疫成本,促使规模养殖场动物免疫水平和养殖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猜你喜欢
前提条件细菌性养殖场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数学教学中的教学互动阐述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教学过程不确定性的应对与体会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