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2019-01-06 03:38谢方炜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清塘夏花

谢方炜

鱼种培育阶段,就是夏花(乌仔)下塘,经饲养(主要是驯化集群摄食颗料饲料)达到一定规格要求的鱼种的阶段。这是鱼苗饲养后,成鱼饲养前的一个重要过程。下面介绍鱼种培育主要的几点技术措施:

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无渗漏,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池塘。面积5-20亩,水深1.5-2.5m为宜,塘泥10-20cm,无杂草丛生。

一、池塘的选择

二、清塘,培育大型浮游动物

夏花(乌仔)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干法消毒,用量分别为75~80kg∕亩和5kg∕亩,以杀灭病原生物及野杂鱼等。使用市售商品清塘药物时,要按说明进行,必须试水后放鱼。

待消毒药性消失后,于放苗前7-10天,开始投施用2.5%的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16%)堆沤发酵好的鸡粪、猪粪、牛粪等畜禽粪肥,施肥量为200-300kg∕亩,然后向池内注水至80-100cm,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入池的鱼种提供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生物饵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和加快其生长。

三、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鱼种的出池规格,要根据池塘的条件、分池时间、饵料情况、主养鱼的种类及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等决定放养密度。清塘后10-15天,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达到高峰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夏花(乌仔)的放养对于提高鱼种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保证整齐的规格非常重要。夏花放养前,应用密眼网拉网清除,不仅可清除敌害生物,而且还可搅动塘泥和粪肥,利于肥水。混养时,一般主养鱼要占50%-70%,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混养鱼之间的互利作用。夏花亩放养量一般在4000-5000尾。搭配白鲢2500-3000尾,花鲢800-1000尾后,可根据饲养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具体放养量,同时注意主养鱼早放养,避免主养鱼和搭配鱼在饵料上竞争。夏花下搪前要进行鱼体消毒。

四、投饵与施肥

夏花下塘一段时间后,发现池中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明显减少时,即可开始采用粉状饲料进行驯化。下塘后的夏花经驯食集中上浮摄食时,即可投喂鱼种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可逐渐降低,直至降到投喂成品料,以降低饲料成本。确定饲料粒径要以较小的鱼种能顺利吞食为标准,过早加大饲料的粒径,易造成鱼种规格不整齐。投喂时应坚持“四定”的原则。秋季应适当延迟停食的时间,停食过早鱼体易消瘦。10月份水温下降后,鱼种多在水面以下摄食,或者在水底摄食,不能因为看不到鱼到水面抢食就停止投喂,要不断减少投饲量和投喂次数,当水温稳定在8-10℃以下时,方可停食。这样做可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保证春片鱼种体质健壮。

五、水质管理和防病

在鱼种的饲养过程中应经常注入适量新水,这是改善水质最有效的措施。一般每隔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为宜,与此同时可排出底层水。设增氧机的池塘,要适时开动增氧机,改善和调节水质。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cm为宜。进入9月份后,要减少注水次数,但要保持高水位,防止水温下降过快,以延长生长期。

鱼种生长迅速,放养密度比较高,在快速生长季节易患病,尤其是细菌性流行病,一旦患病,轻则生长受到抑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重则影响池鱼生命。要加强管理,派专人负责,坚持早、晚巡塘。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利用药饵和常规防病措施预防鱼病的发生,是鱼种培育管理的关键措施,尤其在高产池塘中更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清塘夏花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做一朵夏花
夏花物语
春山闲话
3种药物清塘效果对比试验
常见清塘渔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咿呀
生如夏花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