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化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常见误区及正确调控措施

2019-01-06 04:54吴翠翠潘转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蕾期棉株营养生长

夏 芝 王 华 吴翠翠 潘转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山西 运城 044000)

棉花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群体,是棉农很难准确掌握的一项农业技术。棉花是典型的喜光作物,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纤维作物和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在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棉花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众多纺织企业和棉农所关心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棉花化控可影响棉花30%的产量。

1 棉花科学化控技术原则 特点及作用

1.1 棉花科学化控技术原则。棉花化控一定要掌握早、轻、勤、适时、适量、因地制宜、因苗制宜、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

1.2 棉花科学化控的特点。一是控上和促下作用并存;二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

1.3 棉花科学化控的作用。①苗期化控促壮苗。控上促下,促根壮苗,促进根系发育。②蕾期化控防旺长。控制营养生长,防止蕾铃脱落,增强抗病能力。③花铃期化控防中空。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优化冠层结构,促进棉铃发育。④打顶后化控防郁蔽。防止上部叶片增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成铃率,增加铃重。

2 棉花化控常见的几个误区

2.1 化控时间偏晚。一部分棉农会误把旺苗当壮苗,认为苗期棉花长得越高越好,故而苗期基本没有化控及防病虫害的习惯,一般要等到棉花植株长旺了,封垄后才进行化控,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棉株忽而猛长,忽而几乎停止生长,严重影响棉桃的发育与生长,从而影响棉花最终的产量。

2.2 化控次数偏少,单次用量过大。生产中大部分棉农很少专门喷化控产品,大多是喷洒其他类型农药时加一些化控药物,且怕多次喷洒麻烦,每次就多加些,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劳动生产成本,但往往容易造成过量化控,严重影响棉株生长与发育,与轻调勤调、少量多次的喷洒原则相悖。

2.3 化控产品选用不当。①当前市场上有较多诸如“缩节白金”之类的化控产品,宣传说的有多好多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它们是肥料类的药品配一定比例的缩节胺及矮壮素而成的,成本比较低,没有缩节胺的效果好。②多效唑对棉花的化控效果不明显、成本偏高,且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副作用大。③目前缩节胺在棉花化控方面的应用比较多,应用技术也趋于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缩节胺用量过大、喷施时间不合理等现象,致使棉花严重减产。

3 棉花科学化控具体措施

3.1 化控棉田的选用。缩节胺适宜喷洒在土壤肥沃、易灌溉、密度大的棉田,土壤贫瘠、不易灌溉、密度小的棉田不宜喷洒。

3.2 掌握好使用时间和剂量。因为不同地区的同一品种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度不同,所以缩节胺的用量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掌握适宜的浓度,否则不但可能起不到化控作用,而且还会对棉花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3.2.1 苗期。子叶期棉苗对缩节胺等化控产品不是很敏感,一般不需化控;真叶期棉花对缩节胺反应比较敏感,不能用量过大;一般1~2片真叶期不需化控,当棉苗出现旺长(节间过长,达6~7cm,主茎日增长量在1cm以上)时,应用低浓度缩节胺(0.2~0.3 g/667 m2,兑水20 kg)进行喷施。

3.2.2 蕾期。蕾期是棉花化学调控的关键时期。一般初蕾期用缩节胺0.5~1 g/667 m2,盛蕾初花期用缩节胺1~1.5 g/667 m2,兑水30 kg进行喷施。

3.2.3 盛花结铃期。盛花期是棉花取得高产的关键时期,一般在棉花打顶前后5~7 d(7月20日左右)进行化控,用缩节胺2~3 g/667 m2,兑水30 kg进行喷施。

3.2.4 8月上旬若棉株偏高大、偏旺,可重控。一般用缩节胺3~4 g/667 m2封顶,以利于控晚蕾,缩短上部果枝,防止无效果枝增多,赘芽增生。

3.3 注意喷药质量。缩节胺属于接触型农药,施药时只有接触到棉花叶片和茎秆才能发生作用,所以施药时一定要保证需要化控的植株都要喷到药剂,而且要在早晨露水下去后才可以喷洒,并保证晴天作业,若喷药后6 h遇雨,需酌量补喷。

3.4 化控产品与其它农药的混合使用。化控药剂一般不必单独使用,可结合棉花防治病虫害一起使用,从而达到促控结合、预防早衰、减少蕾铃脱落、增加产量的目地。但注意缩节胺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可与有机磷、菊酯类农药及根外追肥混合喷施。缩节胺虽可加入农药、叶面肥同喷,但要服从化控需要,如无法协调,要分别作业。

3.5 注意事项。①缩节胺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免错过化控的最佳时机。②若喷施缩节胺过量,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灌溉或用清水喷洒叶面,降低化控药品浓度,减少药害;及时追施碳酸氢铵10~15 kg/667 m2,促进棉株生长,同时用磷酸二氢钾 100~150 g/667 m2、尿素 0.5~1 kg/667 m2,兑水50 kg,对棉叶正反两面均匀喷洒,隔5~7 d喷1次,连续喷2~3次,以减弱化控产品对棉株的抑制作用。

4 结束语

棉花化控技术是一项调控棉花株型、协调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棉花早熟、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是棉花栽培管理技术中较难把握的技术。因此,化控的时间及用量一定要因地制宜,真正做到高效、合理、科学地管理棉田,为棉花的高产优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棉花生产。

猜你喜欢
蕾期棉株营养生长
蕾期低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芒种时节抓好棉田管理
切花菊优香不同生长阶段光合作用的变化
雨后棉花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
雨后棉花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
不同配比菇渣基质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棉花萌发期抗旱性与苗期干旱存活率的关系
种棉花防三害
低温处理对萝卜开花习性影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