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猪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2019-01-06 04:54耿琦超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猪养猪场猪只

耿琦超

(辽宁省建平县昌隆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 建平 122400)

当前,养猪业以规模化养猪产业化发展为主,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应用不到位,致使猪疫病造成大流行和大传播,严重影响和危害了规模化养猪场的效益。为此,对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预防与控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消除猪疫病的传染源头、制定并建立猪生物学安全系统、阻断猪疫病传播通道、实施药物注射加以防控猪疫病的发生为主的防控技术十分关键。

1 实施规范引进种猪 严格检疫以控制猪疫病的传入与发生

1.1 倡导种公猪、母猪的自繁自养自育有效防控疫病传入。规模化养猪场应对饲养的种公猪、母猪实施定期检测,检测的内容是抗体检测,在检测中如有出现隐性病毒的种公猪、母猪时需要立即淘汰清除,以防将猪疫病传染给仔猪。可以说,种公猪、母猪的健壮,是保证仔猪健康的关键一环。同时坚持种公猪与母猪的自繁自养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猪疫病随引进仔猪带入养猪场。

1.2 规模化养猪场要实施猪疫病定期隔离技术措施。规模化养猪场引种后不可忽略猪疫病的实验室检验项目。许多引进的猪体本身携带有疫病病毒,临床症状却没有明显的表现,不进行检验,猪疫病传播概率就会大大上升。因此,规模化猪场引种规范化、隔离后检疫环节十分关键,可以将猪疫病有效拒之场外。另外,规模化养猪场在新引进猪时,必须实施隔离并观察30 d后方可混入场内原来的猪群。在此基础上,对于新引进的猪只还要仔细实施猪吃食饲料、睡觉休息、排泄粪便的“三个定位”恰到好处,防止形成应激反应后引发各种疾病,对于新猪出售后出场的第一周内,对其食用饲料内添加广谱性抗生素。停加抗生素3 d后还需要遵循统一的防疫程序实施疫苗注射,对于新引进的猪只可以无视以往防疫,重新严格接种免疫疫苗。

1.3 规模化养猪场要有猪舍消毒制度并配套规范的消毒措施。一般性的规模养猪场,都不会忽视猪舍的消毒环节与措施,对猪舍的消毒技术也会有所掌握。对于猪舍外来人员、猪场饲养人员频繁出入随身携带病原体、其他污染物等对场内猪只产生传染的危机,在规模化养猪场的出入口,应设置宽度与深度都符合标准的洗车、洗手消毒池、消毒盆等十分必要的消毒设备,经过猪场消毒环节的车辆与人员必须严格把关,坚持不消毒不得进入养猪场。

2 加强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力度 避免或减少猪疫病发生

2.1 喂养优质的全价饲料是保障和提高猪群免疫力的首要措施。保证规模化养猪场的猪只营养供给,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首要配套措施。规模化养猪场需要的饲料营养配方不能任由厂家变更。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猪饲料里的肽制品,对于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繁殖力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在喂养猪只的饲料内,适度添加具有增进生物活性的药物,对于提高猪只的疫病抵抗能力效果极好。仔猪断奶后在饲料中添加该类药物,对于控制仔猪的应激反应,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效果十分明显。此外,猪只饮水也需要保证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2.2 控制好猪舍环境温度,保证饲养密度合理适度。规模化养猪场要保证猪舍内的通风透光良好,舍内的空气要保持新鲜无异味,降低硫化氢、氨气等气体残存猪舍内的浓度,有效的防止猪呼吸道等传染病的发生。与此同时,猪舍温度要调整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以控制猪各种病毒、细菌侵入。夏季以避暑降温为主,冬季以避寒保温为主,最大限度控制猪舍白天与黑夜温度差在较小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进行猪只的合理分群,保证猪舍内合适的饲养密度也十分关键。一个标准猪舍内猪只的饲养数量控制在15头内为宜;对于猪群的混群、转栏应尽可能控制,防止因猪只转栏造成的应激反应。

2.3 规模化养猪场要科学注射与喂饲防疫用药,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免疫预防是对饲养的猪只进行人工注射特定疫苗。科学规范的按免疫程序对猪只进行注射疫苗也是关键的技术环节。规模化养猪场要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饲养现状等相关情况,制订对本猪场具有系统全面控制效果的最好免疫程序。喂饲药物对猪只实施疫病预防,是补充疫苗预防不足而采取的应急和补充技术措施。进入秋冬初季气候变化较大时,在饲料中添加控制猪呼吸道传染病的药物,在冬季气候寒冷时添加控制猪预防腹泻的药物,母猪分娩的前期与后期添加控制乳腺炎的药物,仔猪在断奶等关键时期添加预防疫病的药物,其效果都十分理想。

猜你喜欢
公猪养猪场猪只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上期回顾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