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9-01-06 05:27项城市郑郭镇人民政府时红
河南农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枯病菌核分生孢子

项城市郑郭镇人民政府 时红

项城市农科所 田华星

芝麻病虫害是影响芝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危害严重影响芝麻的产量和品质。

一、危害症状

茎点枯病从苗期开始发病,一直持续芝麻的整个生育时期,以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生较重,它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苗期染病时,多发生在幼苗根部,主根变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幼茎上密生许多黑色小点,剥开皮层可见布满黑色小菌核。中后期染病时,从根部开始发病,然后迅速向茎部扩展,有时从叶柄基部侵入后蔓延至茎部,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初呈黄褐色水浸状,与健全组织无明显界限,继而扩展很快绕茎一周并向上蔓延,病斑成黑褐色,中心有银灰色光泽,其上密生针尖大的黑色小粒点,发病时植株矮小,病株茎叶至下而上呈萎蔫状,不落叶,顶端弯曲下垂,后期叶片和蒴果呈黑褐色干枯。植株发病轻者部分枯死,重者完全变黑枯死,表皮下及髓部产生大量小菌核,茎秆被蚀中空,遇风极易折断。

二、病原特征

芝麻茎点枯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球壳孢目、球壳孢科,能侵染多种作物,但只能在芝麻和豆科作物上形成分生孢子器及成熟的分生孢子,也可形成菌核。分生孢子器产生于寄主表皮下,露出表皮深褐色半膜质或膜质,椭圆形或近球形,有孔口。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孢,内含数个明显的油球。分生孢子在0~30 ℃均可萌发,萌发适温25~30 ℃。

三、传播途径

芝麻茎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进行侵染植株。该菌主要从伤口、根部及叶痕处侵入为害,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播种后土壤湿度较大时,菌核可产生菌丝,侵染种子和幼芽。幼苗出土后,若湿度大、温度达到25 ℃时亦可侵染幼苗。在芝麻生长后期,是植株发病的高峰期,连续高温,菌核开始萌发,发病后8~10 d 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田内病害迅速蔓延。

四、发病条件

(一)与生育时期有关

该病在芝麻生长期间有感病—抗病—感病3 个阶段:即苗期由于种子菌,引起部分幼苗发病,现蕾至结顶前正是植株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很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强,而盛花期后茎秆组织的营养大量向生殖器官转移,植株逐渐衰老,易感病。

(二)与品种和种子有关

芝麻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生产上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菌侵入和扩展。种子带菌率高,播种后容易引起烂种,出苗后部分幼苗发病。

(三)与气候有关

多雨天气,降雨量大,发病重。旬降雨量在130 mm 以上,雨日7天左右,发病率高于20%,雨后骤晴,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高温天气,气温在27~33 ℃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是发病的高峰期。长期干早,气温高,也会使芝麻生长瘦弱,也易感病。

(四)与耕作制度有关

前茬是芝麻或者是大豆作物,重茬或烂茬,菌源量大,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扩展,因为菌核在土中可以存活2 年之久。

(五)与种植方式有关

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造成田间郁闭,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六)与肥水有关

氮肥偏施过大,造成幼苗秆细腿高,组织柔软、疏松,病菌易于侵入发病。地洼地块,排水不畅,容易造成田间积水,阻碍根的正常呼吸,使生长衰弱,给病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

五、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抗病品种可选用驻芝19、驻芝18、豫芝11、郑芝13、周芝6 号等。

2.实行轮作倒茬。推行3~5 年轮作制度。合理轮作可以减轻或避免病害的发生,是防病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3.及时拔除病株。为防止病菌扩散蔓延,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将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禁烧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

4.加强肥水管理。基肥用低氮含量N、P、K(15-15-15)的硫酸钾复合肥225 kg/hm2,增施有机肥,苗期少浇水或不浇水,以达到培育健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目的。

5.合理选择地块。种植芝麻应选择地势高燥、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较好、排灌方便的地块。

6.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杀死种子上的病菌。一般用55 ℃温水浸种10 min 或60 ℃温水浸种5 min,待水分晾干后播种,防病效果在90%以上。

(二)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芝麻病害大部分都是种子带菌,种子处理能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特别是苗期病害效果明显。用种子质量0.1%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迈舒平)进行拌种,对半知菌引起的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都有非常好的防效作用。

2.药剂防治。苗期用40%的苯醚甲环唑0.75 kg/hm2对水450 kg 进行喷雾,或用1%申嗪霉素40 mL/667 m2对水30 kg 进行喷雾。成株期用40% 的苯醚甲环唑1.5 kg/hm2对水450 kg 进行喷雾,或用1%申嗪霉素50 mL/667 m2对水30 kg 进行喷雾。

猜你喜欢
枯病菌核分生孢子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鸡 妈 妈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喷施不同药剂防治桉树枝枯病的效果试验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浅析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