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06 22:34张金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5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良性乳腺

张金丽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0)

乳腺疾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女性疾病,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在治疗前需要通过准确的诊断,而B超检查与X线片检查在对乳腺疾病诊断上有限,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近几年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逐渐应用MR,发现能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1-2]。鉴于此,本次研究将动态增强MR诊断应用在乳腺疾病诊治中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由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疾病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25±5.13)岁。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知情同意,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使用本院的磁共振乳腺配套线圈(飞利浦1.5T)以及对比剂,指导患者取其俯卧位姿势,保持肩部和身体呈平行状态,并确保线圈洞穴内的双侧乳房自然垂下,使用加压器让乳腺、胸壁与线圈贴合,在患者呼吸稳定状态下给予扫描,并按照病灶变化情况行动态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观察患者的病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态增强MR在诊断乳腺癌与良性病变的征象表现:动态增强MRI诊断出65例乳腺癌(54.17%)与55例乳腺良性病变(45.83%),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者分别表现为环状增强、明显增强与早期增强,不强化与其他强化方式;乳腺癌的周围血管增粗弯曲20例(30.77%)、病灶早期增强23例(35.38)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8例(27.69%)及增强明显占比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10例(18.18%)、4例(7.27%)、2例(3.64%),而皮下脂肪间隙模糊4例(6.15%)低于乳腺良性病变9例(20.00%)(P<0.05)。

2.2 动态增强MR诊断乳腺癌分析: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乳腺癌中存在38例阴性(58.46%),27例阳性(41.54%);动态增强MR诊断乳腺癌上存在真阴性23例,假阴性4例;真阳性32例,假阳性6例,其中特异性为85.19%(23/27)、敏感性为84.21%(32/38)、准确性为84.62%(55/65)。

3 讨 论

乳腺疾病作为临床多发且常见病症,在治疗前必须借助诊断明确病情,才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动态增强乳腺MR检查能够明确软组织,在动态增强作用下,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病症数量、浸润及毛刺等表现[2-3],同时也能够显示出病灶强化方式与内部结构。

在本次研究中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增强在病灶早期、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周围血管增粗及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张海峰[4]研究报道结果相似。此外在病理诊断良性病变中发现主要表现为不强化和其他强化,而乳腺癌中均表现为增强方式,包括增强明显、环状增强以及早期增强,由此可见恶性病变会导致邻近血管组织呈现粗和多形式,血供丰富,采用动态增强乳腺MR则能够有效明确早期增强和显著增强的区别。

同时本次研究动态增强乳腺MR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这与雷星[5]报道结果趋于一致,说明该检查方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效果显著,但在临床检查中,为了尽可能减少误诊情况,则可采用结合其他检查共同诊断,进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

综上所述,针对乳腺疾病诊治中采取动态增强乳腺MR检查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良性乳腺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