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授权策略分析

2019-01-06 02:14周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任务时间角色

摘   要: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方法或途径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主体的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双主体论;授权;时间;任务;角色

作者简介:周婉,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5-0093-02

随着西方现代教育思潮的发展,我国教育研究界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涌现了众多流派,“双主体论”是较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双主体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权利主体,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两者的主体权利都应得到保障。但相对来说,教师是成熟的权利主体,学生是不成熟的权利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掌控着学生的权利,学生权利的保障与发展都依赖教师。所以,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育学生的权利意识,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权利。教师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或还不善于运用的权利(如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进程的自主权,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权、独立思考权、话语表达权、自由创造权等)授予给学生,能使师生权利取得相对平衡。教师要保障学生的主体权利,授予学生权利,那么教师该如何授权呢?通过多年来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语文课堂的授权策略。

一、通過“授时间”来授权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行使课堂管理权和教学决策权,而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并做出改变,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提问、学生自主学习及讨论交流等环节,但光有这些环节并不能保障学生主体权利的实现。

请看《羚羊木雕》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1:本课讲了万芳要回羚羊木雕的故事。

师:从谁那儿要回羚羊木雕?

学生1:从她的好朋友那儿。

师:万芳为什么要回羚羊木雕?

学生1:因为是爸爸妈妈逼她的。

师:那你能不能再完整概括一下这个故事呢?

学生1:嗯,本课写了万芳在爸爸妈妈……(迟疑一秒钟)

(这时有其他同学跃跃欲试)

师:(停止等待)好,请那位同学(学生2)来回答一下。

学生2:本课写万芳在爸爸妈妈的逼迫下向好朋友要回羚羊木雕的故事。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注意到要提问引导学生,但在学生1斟酌时武断剥夺了学生1的思考时间。别小看这个动作,如果这位教师继续等待几秒钟,也许学生1就能给出一个同样漂亮的回答;教师粗暴剥夺学生1的思考时间,不仅使这个学生失去了继续思考、成就自信的机会,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即学生1从此不愿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放弃了主动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究其实质,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实际上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和意义主动建构者的理念,教师要保障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的权利,保障其话语权和自我心理成长的权利。

二、通过“授任务”来授权

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有序地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常也能达成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难感受到自身与他人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方面的不同,难以体会到自我的独特性,他们探索的欲望和乐趣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教学处理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创造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双主体论”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和个性体验,强调学生是发展的能动的人,是有着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承认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此,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达成学习目标,体验自我人格和个性的完善。

在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笔者授予学生两项任务:第一,自由品读,找出诗中富有表现力的或者别有深意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好处。第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说说“世上没有的珍奇”会是哪些东西。在这两项任务中,笔者把独立品味诗歌语言美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把天马行空联想和想象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把跃跃欲试创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对于第一个任务,不同的学生选择品读的词语不相同,就算是相同的词语学生的体会也会有所不同;而第二个任务更见成效,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经验背景不同,他们想象出来的“珍奇”,不仅囊括了吃穿玩用,而且涵盖了天上地下神僧仙道鸟兽虫鱼各路人物,每一个人的回答总能引起其他人的惊奇和赞叹。“授任务”,不仅能轻松达成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教学目标,也切实保障了学生自由创造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三、通过“授角色”来授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基本角色是学习者。这个学习者的角色又可以依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演化为更为具体的情境角色。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授予学生不同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主动运用主体权利的意识,使学生可以充分行使自主探索的权利、自由表达的权利、展示个性的权利、发挥创造的权利、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的权利,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成长。具体说来,教师可利用以下三种情境下来给予学生角色扮演的机会:

首先,在品读经典语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本角色,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特色,甚至创造性地延展文本内涵。以《晏子使楚》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晏子、楚王及楚王左右,通过对三个人物语气、语速、神态动作的揣摩,学生必然会加深对晏子的认识,此时教师再稍作提示,学生定能感知历史中强弱对抗的波谲云诡,进而在历史观方面获得创造性的成长。

其次,对一些内容较艰深的文本,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主动创设角色,不同角色侧重解读文本的不同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将难点各个击破,也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升华,实现成长和发展。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为例,笔者根据本文的内容特点和教学重点设置了五个角色:建筑师、导游、讲解员、普通参观者和语文爱好者。学生可以根据角色确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要先独立进行任务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角色扮演使学生的兴趣受到尊重,好奇心得到保护,好胜心得到满足,学生在有效时间内不仅弄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有关知识,也萌发了亲自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美好愿望。

最后,在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跳出文本,从旁观者角度来设置角色,并把这个角色授予学生。例如,教学《三峡》《与朱元思书》《乌篷摇梦到春江》这类经典写景文章后,教师可授予学生“荐美者”的角色,让他们为美景写导游词;上完《袁隆平的寻梦园》《记承天寺夜游》这类体现名人精神风貌的文章后,教师可授予学生“颁奖者”角色,让他们为人物写颁奖词……这样的角色授权全面展现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学生个性与才华的优秀展示,也是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契机。

归根到底,“授时间”“授任务”“授角色”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作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协助者、成熟的权利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保障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创造、自我实现的权利,最终使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自由的人。

责任编辑   胡甜甜

猜你喜欢
任务时间角色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时间消灭空间?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