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古典审美意象文化内涵初探

2019-01-06 02:14王琼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内涵古诗词

摘   要:文章结合古诗词的古典审美意象,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素养,提升文学素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古典审美意向;内涵

作者简介:王琼,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第一中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5-0129-0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永恒闪耀的璀璨明珠,从《诗经》三百首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妙诗句就千年萦绕,唇齿留香;唐诗宋词更是经久流传,家喻户晓。古典诗词犹如美人的眉眼,秋波婉转,巧笑倩兮,其典雅蕴藉,含蓄隽永,韵味悠长的古典之美,显示出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特有的魅力。

意象是詩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不同时期的诗人借助这些典型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大体一致。这些古典意象分别携带着相似的文学基因,被诗人用诗词自觉遗传,成为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送别类意象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正谐音,音、形与意完美契合,因此,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柳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之情。

2. 渡口和长亭。古代远行有陆路和水路,陆路旁的“长亭”和水路边的“渡口”,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渡口”“长亭”成为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酒。酒除了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离情与深深的祝福。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借酒消愁,愁绪难遣。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最是思乡(人)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还被赋予有情之物,寄托着诗人的深情厚谊,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最是解情之人。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雁”的意象,自古饱含着游子对家的思念。

三、愁苦类意象

1.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也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等诗句中,水喻意无尽的思愁。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则借流水抒发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

2.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的《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成为悲秋景的典型意象,应是秋天落叶飘零,一片凄清的景象,自然触发诗人的千愁万绪。

3. 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杜鹃鸟。在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杜鹃鸟意象的运用,除与鸟叫声有关外,与传说故事关系极大。

四、抒怀类意象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飞雪迎春,引出百花烂漫,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五、战争类意象

1. 烽火。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后来,烽火指战事、战争。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烽火”意象,即指戰争。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六、田园闲适类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种菊、赏菊,也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当然不止以上这些。如“春花秋月”,“燕子”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表现美好的景物等。

古典诗词意象是古代文人通过诗词留给后代的宝贵文化财富,包涵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民族心理、民族情感,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深刻内涵,成为民族文化的鲜明符号与优良基因,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

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诗词含蓄蕴藉,唯美典雅,离不开诗人对意象的为我所用。意象营造意境,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意境,产生浓厚的艺术氛围与审美美感,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初中生熟悉古诗词中的意象,领会意象的审美价值,掌握古典诗词中“意象即情感”的写作特征,对学习古诗词会带来很大帮助,还能不断提高古诗词鉴赏素养,提升文学修养。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内涵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猜诗词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学古诗词的那些事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