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背景下“四有”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2019-01-06 03:37刘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四有融合教师

刘畅

摘  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是好教师的基本要求。加强高校“四有”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抓手,与学校校史文化有机融合,明确目标、树立典型、融入历史、形成文化,将对教师的规范性要求转化成润物细无声的行为自觉,从而形成教育文化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效。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蕴含的教育灵魂和教师准则,与新时期“四有”教师要求的结合,绽放出时代的生命力。

关键词:“四有”教师;校史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7-0003-03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的教师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要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文章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依托校史文化,有效加强 “四有”特质的形成和实践。

一、校史文化蕴藏着培育“四有”教师建设的丰富内涵

校史文化是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宝贵财产,是一所高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是历代师生共同创造而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其文化蕴藏着培育“四有”教师建设的丰富内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华职业学校,创始人是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黄炎培先生在创办学校之初就提出职业教育的实施要与挽救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倡导职业教育,以求民富国强。他在推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始终秉承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其实质体现了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黄炎培在办学过程中,提倡职业教育的平民化和社会化,他认为“民为邦本,本固则国安”,发展职业教育能为国家、社会增进生产力,使物质丰富,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职业教育还要从求职者角度立足,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就业问题。黄炎培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开门办学,适应社会之需要,完成社会现代之使命。在职业教育推行的过程中,黄炎培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全体师生要敬业乐群。他主张提倡“劳工神圣”,希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一技之长,能够独立谋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身教重于言教,采取自律与他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悉心疏导,重视精神陶冶。一直以来,学校教师遵循黄炎培“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做人原则,倡导和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做人第一。学校的校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教育性、传承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也培养了包括张闻天、华罗庚、邹韬奋、江竹筠、顾心怿、朱森林、秦怡、徐伯昕、王世绩等杰出校友在内的十几万名建设和管理人才。

二、充分发挥校史文化在“四有”教师建设中的培育作用

校史文化可以彰显一所高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以凸显时代特征,可以孕育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培养好教师是学校的系统工程,发挥校史文化的育人作用,有利于“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建设。

1.传承校训精神,培育“四有”教师建设环境土壤。校训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所在,承载着大学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引领学校师生前行的指明灯。“敬业乐群”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学校近百年来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职业具事业心”,即敬重其所习和所事的职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所谓“乐群”就是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协作”和“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义利观。“敬业乐群”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的改革精神,养成对所从事职业的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1]。

“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涵盖了“四有”教师的基本内涵,是培育“四有”教师建设的植根土壤。“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对教师的为人、为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教师将具体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指导教师实现目标,从而形成自觉践行的理想信念。

2.发挥榜样力量,树立“四有”教师先进典型。榜样是最好的引导,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18年,一百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批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素养、博大的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这些教师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高影响力,得到学校教职工的一致认可。例如,刘凤云老师从教近四十年来一直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她对学生深沉而无私的关爱,赢得了学生的涌泉相报,是学校教师高尚师德风范的体现。其中,刘老师所任教的7909班,39位普通学生在毕业三十多年后籌资百万元,在校友会公益项目框架下设立“刘凤云奖教基金”。学校为了让全校教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师德传统,举行了“刘凤云奖教基金”项目启动仪式,并掀起了向刘老师学习,争做“学刘老师”“做刘老师”的师德标杆和敬业楷模的热潮。这种榜样力量具有真实性、贴近性、感染性等特点,更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引导“四有”教师主流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校史有力的传承载体,是学校内涵和魅力的沉淀和演绎。历史悠久的校园环境、校训石、校友塑像、校史纪念馆、校史资料、专题讲坛等,通过宣传和展示,在校园里形成立德树人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传统的文化意识和精神品格,在无形中引导教师培养崇高的职业精神。例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在校内开展黄炎培教育思想讲坛,评选黄炎培优秀青年教师、黄炎培教学名师、组织教师参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览馆、成立校友会、邀请杰出校友回校讲学等各类活动,将“敬业乐群”“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等学校的职业教育思想内化于教师的心灵深处。通过校园精神文化指引教师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种规范,落实在行动上,得以践行和传承,促使教师以正能量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引导功能。

三、校史文化背景下“四有”教师建设内涵提升的途径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职业院校,黄炎培先生在创办学校之初,就对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对策,这些见解和对策对百年后的“四有”教师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爱国不废求学,求学不忘爱国”,爱国主义教育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华职业学校的师生在黄炎培思想的影响下,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抗击侵略、维护国家尊严贡献微薄之力。黄炎培用他的实际行动培育了师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让师生将个人平凡的职业与国家命运、人民需要联系在一起,做到了“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新形势下的人民教师,同样要将爱国作为个人的基本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职业教育在黄炎培的时代纯属于新生事物,在学校创办之初,学校教师大多数是从普通学校请来的“教书匠”,虽然这些教师有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缺乏社会职业工作经验,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从职业学校的课堂上走向社会职业领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必要的职业素养、职业经验和职业工作能力,做到既懂理论,又知实践,既会讲,又能做,这一做法在今天称之为“双师素质的队伍建设”。因此,教师建设除增强理论知识素养外,还要增加从事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经验,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3.“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有时代精神的工匠,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工匠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追求。黄炎培的《河车记》里记载:理论的教育学者易找,实习之教师难觅,故最好请精炼之技手,再参加以专门学者,绝对合作办理职业教育,则收效更大。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会动手实践的“双师素质”或“双师型”教师,这需要教师具备实际职业岗位的工作经验,成为行业企业的技術和技能高手。这在今天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今天“工匠精神”所应具备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统一。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树立培养“中国工匠”的理想信念,通过进入企业等实践方式,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论是在风雨如磐的动荡年代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都孕育了一批批“三尺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的“四有”教师,这些教师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唐永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评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 王春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四有”特质追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有”特质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J].北京青年研究,2017,(1):89-95.

[3] 朱小峰.基于“四有教师”标准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70-74.

[4] 顾斐泠.“四有”教师:当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目标及其实现[J].喀什大学学报,2016,(2):91-95.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四有融合教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融椅
秋天在哪里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美育教师